摘 要:專業能力階次遞進教學法是一種新式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以學生為中心,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這種方法注重學生在專業能力逐步提升的環境中完成學習。其核心是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本文以中職機械制造課程為例,研究專業能力階次遞進教學法在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關鍵詞:機械制造課程;專業能力階次遞進法;教學模式
一、 機械制造課程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 教學目標不明確
當前,許多學校的教學目標不明確,機械制造課程的教學重點應該是注重專業知識還是培養專業的應用能力,對于這些問題比較模糊。專業教學應該是一種教學手段還是教學內容,這類問題也是各有說法。相關的教育部門缺少明確的教學指導意見,所以不同的學校對機械制造課程的課堂設計有各自的定位,教學模式相對比較混亂。
(二) 教學內容方面缺少實踐性
許多學校的機械制造課程教材內容都是介紹有關機械制造零部件的相關知識,教材內容和當前機械制造發展現狀存在著脫節現象,教學內容無法滿足機械制造專業學生對相關專業的需要,這種現象造成學生對專業學習缺少興趣。此外,教學內容不能有效結合實際,機械制造課程教學的內容局限于理論性知識,而機械制造專業要求要有較高的實踐能力,所以專業教學的內容不能起到指導學生實踐的作用。許多學校的機械制造課程教學也缺乏合理性,對專業知識沒有深入講解,教學的效果不能保證。
二、 專業能力階次遞進教學法的引入
德國是專業能力階次遞進教學法的發源地,這種方法以能力培養為重點,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較強的職業能力。這種方法將學習過程和職業能力的培養結合在一起,注重為了能力而學習,通過實際來學習。這種教學模式在當前的職業教育中有著較高的普及率,并且受到教育界的認可。專業能力階次遞進的教學方式區別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作用是組織者。學生通過自己的行動掌握相應的專業技能,從而建立起符合自己個性的知識體系。專業能力階次遞進教學法的理論依據是知識可以通過自己獲取,教師的傳授是輔助的。學生是知識的主動獲取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教師是知識獲取的引導者,而不是知識的灌輸者。在機械制造課程的教學實踐中,要借鑒專業能力階次遞進教學具有的優勢作用,發揮學生在教學質量提升方面的主體作用,教學組織的目標要將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目標,提升學生在實際應用中的能力運用能力,滿足機械制造專業對專業人才崗位的需求。
三、 專業能力階次遞進教學法在機械制造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一) 教學前引入專業能力階次遞進教學
專業能力階次遞進教學法是以學生的個性化差異為出發點,以學生為教學中心。這種教學方法和傳統的教學方法存在很大的差異,教師的職能不再局限于課堂教學的主導者,而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推動者,因此教師要結合機械制造專業的特點,采取科學有效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自主性。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強化課前的準備。要實現學生的任務驅動,教師的教學設計可以發揮任務驅動的優勢,發揮引導作用,讓學生自主完成相關內容的探索。學生可以結合教師設定的目標自主進行研究。能力階次遞進教學要和機械制造專業的教學目標緊密聯系,學生在專業的學習過程中要實現能力的逐步提升。
(二) 教學過程中的專業能力階次遞進教學
通過專業能力階次遞進可以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教師可以采用布置任務目標引導學生組建立目標小組,學生在完成目標的過程中可以實現技能的提升,這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另外,學生通過相互交流展示學習過程的成果,在交流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體驗到機械制造課程學習實踐的收獲,這種方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教師還可以通過對專業技術的比賽等多種方式實現學生的專業技能,學生在專業知識的學習中可以增強主觀的能動性和創造性,機械制造課程的能力提升可以保證效果。在教學評價中,專業能力階次遞進教學法不僅局限于傳統的考試形式,更要注重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應用能力。
四、 結束語
以專業能力提升的機械制造課程教學方法區別于傳統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模式突破了原有教學模式中以教師和課本為重點的局限性,這種模式可以開發學生的內在潛能,有效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機械制造課程的教學實踐中,要借鑒專業能力階次遞進教學的優勢,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在教學實踐中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學組織要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目標,提升學生在實際應用中的能力運用能力,滿足機械制造專業對專業人才崗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張范琳,劉其云.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與專業教學改革的契合[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5(4):32.
[2]劉明巖.高職學生專業語感的多元化培養策略[J].職業技術教育,2016(26):51.
[3]王連生.專業學習與教學設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10-12.
作者簡介:
寧曉闊,河北省黃驊市,河北省黃驊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