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面臨著更多挑戰,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灌輸式”及“黑板式”教學方式,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良好基礎。鑒于此,本文就高中語文自能閱讀教學進行分析,希望能為高中語文教學的發展提供有效參考依據。
關鍵詞:高中語文;自能閱讀;教學;策略
隨著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我國教育人員加強了對各種教學方法及手段的研究和實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學質量。但是整個教學過程比較注重教材知識的講解,以及過往考試內容的練習,對自能閱讀教學方面缺乏全面認識,所能夠采用的自能閱讀教學方法也相對較少,給高中語文教學的進步和發展造成一定影響。面對這種情況,有必要深入分析高中語文自能閱讀教學的現狀,采取有效策略進行改進,使高中語文教學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一、 高中語文自能閱讀教學的現狀
自能閱讀教學是指采取有效策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能夠深入理解和反思閱讀內容,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使學生自主完成課內外的閱讀。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在理論知識的記憶及試卷練習中,導致學生缺少自主閱讀的時間,難以實現對學生自能閱讀能力的培養,甚至損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高中語文教學的順利開展。其次,雖然自能閱讀理念很早就已經被提出來,但是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并未得到貫徹落實,所能夠起到的效果也就存在較大差異,難以保證學生在自能閱讀能力上的協調發展。最后,教師對自能閱讀教學缺乏正確的認識,未能有意識、有策略地開展語文自能閱讀教學,且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的積極性也相對較差,導致高中語文自能閱讀教學的效果不盡人意,給高中語文教學的進步和發展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阻礙。
二、 高中語文自能閱讀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 小組合作探究,開展個性化自能閱讀教學
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背景下,信息化技術被廣泛應用到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開展自能閱讀教學,讓學生以小組方式進行合作探究學習,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需要對整個教學活動進行監控及指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開展。在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中,學生可以利用網絡搜集相關的閱讀資料,主動開展小組合作式的閱讀及探究活動,使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為學生的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例如,在進行“人生閱歷對詩人創作所產生的影響”這一專題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蘇軾”作為專題,對《蘇軾詞兩首》《赤壁賦》等教材內容進行整合,之后搜集一些蘇軾不同時期的代表作,讓學生結合信息資料探究“人生閱歷對詩人創作所產生的影響”,之后再讓學生寫出一篇學習感悟,以此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 整合閱讀資源,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促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重要力量,教師要采取各種方法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使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語文閱讀的樂趣,全身心參與到課內外的閱讀學習中,為高中語文自能閱讀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利基礎。在進行高中語文自能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根據教學要求,編制大量生動且形象的閱讀教材,并將其上傳到網絡學習平臺中,使學生能夠自由選擇一些閱讀資料進行自主閱讀學習,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由于這些閱讀資料具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等諸多特點,比較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即使教師不對其進行講解,學生也會配合教師進行自主學習。例如,在進行《詩兩首·雨巷》這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網絡搜集該作者的其他作品,將其制作成一個專題課件并上傳到校園網,使學生能夠對這些資料進行自主閱讀,充分感受到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深刻理解課文中“雨巷”及“丁香”的意象。同時,在制作課件的時候,還可以加入一些其他的朦朧詩,比如《七里香》《鄉愁》《一代人》等等,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故鄉的雨》,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 結語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作為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是當前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一道難題,教師需要及時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及創新能力,為高中語文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利基礎。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探究方式,開展個性化自能閱讀教學,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各種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嚴潔英.信息技術環境下高中語文自主閱讀教學方式的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5):240-241.
[2]王麗莎.教師在高中語文自主探究閱讀課堂教學中的角色定位[J].福建質量管理,2015(11):237.
[3]劉娟.試論高中語文自能閱讀的教學策略[J].中國職工教育,2014(8):186.
作者簡介:
高海鳳,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赤峰市敖漢旗新惠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