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改革的內容已經滲透到了小學學科的方方面面,而相應的教學設計也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本文基于教學實踐,著重研究了在小學科學教學設計中出現的問題。對于現有的教學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以期為今后小學科學教學設計的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促進小學科學教學設計的規范化和學科化。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設計;規范化;學科化
優秀的教學設計,能夠帶動學生學習的勁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的素質也可以從教學設計上反映出來,能夠讓教師看到自己的不足,進而提高自身素質。然而,實際情況卻是,有些教師對教學設計不夠重視,規范化和學科化程度較低,問題嚴重。所以有必要對此問題進行深刻的分析,研討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一、 我區小學科學教學設計存在的不足之處
(一) 教學設計存在弊端
在實際的應用當中,教師自身要對教學環境有一定的選擇和創造型設計,并能夠對整個教學歷程有全面的把握,能夠正確對待教學的評價,以上都是包含在教學設計內容當中的,能夠對日常的教學質量起到保障作用。但是,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部分教師不能夠正確區分教學設計和教案之間的聯系。不同于教案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設計涉及的范圍很廣泛,它是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結果。然而,在實際的從事小學科學教育的教師,在目前的教學設計中存在很多不足和不合理問題。
(二) 教學流程缺乏規范和標準
優質的設計方案,可以使教學行云流水,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生見的互動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默契度增加。然而,在實際的教學當中,很多教師不了解科學規范性的重要性,對待課堂中的表現比較散漫。科學的教學設計對規范的程序性要求很高,然而,在教學時,教師往往缺乏這種程序性,經常先講科學內容,再講科學的背景,從而導致教學混亂,從根本上講,其實是教學設計不具有規范化的程序性。這也證明了,教師本身對科學認知程度不夠,對教學過程陌生,就會造成一些不便及麻煩,比如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學生學習的質量不夠,偏離了教學目的,對教師的信譽度以及形象都會產生負面的影響。
(三) 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技能有待提高
非專業的代課教師缺乏對相關科學課程的深入理解,在課堂上不能夠滿足對學生的規范性教學,操作不夠科學規范。無論是在理論還是實際的教學中都沒有新意,按部就班,對學生的思維沒有起到觸類旁通的效果,對學生的創新型思維沒有啟發和推動作用,因為科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關聯的學科,這就對教師的專業素質具有很嚴格的要求。所以,專業素質不高的教師也是造成教學設計規范和科學性不足的因素之一。
二、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規范化和學科化的具體措施
(一) 完善和創新教學設計
教師要具備牢固的科學根基,要重視對小學科學教學目標和理論的研究分析,掌握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只有教師本身加深對科學的認真學習和理解,學生才能夠正確理解特定學科的中心思想和基本原理,才能夠真正學習到小學科學知識。教學設計能夠規劃教學的整體思路,合理的教學設計方案,能夠使教學效率提高。與此同時,教師也要從自身從發,提升自己的素養與能力,不斷地總結與反思,在教學設計時,要對教學設計進行細致分析和思考,具體到每個細節的階段性布置。并且要注意教學設計的質量與創新,不能急功近利,要步步為營,穩扎穩打。在對教學設計時,要有主次之分,不能輕重倒置,顛三倒四,內容不能千篇一律。同時,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這是對學生個體差異與學科教學的統一。
(二) 保證課堂的規范性和學科化
在實際的教學當中,一定要重視科學的教學設計,因為它是師生之間的重要連接。教師應該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并付出行動,將小學科學的教學宗旨、教學實質、教學集體等系統性地結合在一起。作為課堂的主體和中心,教師應該成為一個優秀的掌舵者,指引方向,引導學生思考,帶動學生的學習節奏。教學設計中還應該考慮到課堂上可能會出現的一些情況,并對這些情況有詳細的處理方案和設計能力,做到胸有成竹。例如,當學生在學到“氧氣”的時候,除了要告訴學生氧氣是人類生存必需的基本因素之一外,還要考慮到學生可能提出的其他問題,學生可能會問“氧氣不足時是什么狀態”,此時在制作教學設計中要將這種會遇到的問題考慮周全,并在課上預備適當的輔助理解的工具。只有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斷補充教學設計,完善細節,才能讓學生在收獲更多的同時啟發對科學的興趣。
(三) 加強對教師專業技能的培訓
教師在科學教育工作中至關重要。這就需要教師本人能夠在自我修養和教學素質方面為人師表,身體力行的提升自己各方面的不足,增強自己的學習能力。同時,學校也應該在任用相關學科教師時建立規范合理的選拔制度,完善機制。另外還要注意到,科學是整合所有學科內容的綜合課程,不單單是指教學工作這一個方面。合格的科學教師,首先一點就是要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嚴謹的剖析和學習,將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總結歸納,從而進行有目的性的教學。同時,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所要教授的教學內容要因材施教。學校也要根據教師的特征來安排教學課程以及教學設計,建立健全合理的科學性的教學評價體系。恰當處理好學校、教師和學生三者的關系,對于推動小學科學教學工作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
三、 結束語
教師應該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進行實際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地總結和完善教學設計,使教學更加規范化和科學化。尤其對較高年級的小學生,教師更應該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這樣才能提升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黃曉鈺.支架式教學模式在小學科學中的教學設計[J].讀與寫(上,下旬),2017,14(9):1-2.
[2]黃曉,孫麗偉.小學科學教學設計的規范化和學科化[J].全球教育展望,2017,23(4):111-120.
[3]張祖忻,章偉民,劉美鳳.教學設計:原理與應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107-108.
[4]何克抗.教學系統設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94-95.
作者簡介:
段春鴻,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市棲霞區棲霞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