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音樂活動中實施音樂活動差異化教學是非常必要的,那么我們如何才能做到差異化教學呢?那我們就要進行因材施教,相同的教學內容我們應該以不用的教學形式開展,還需要將教學內容彈性化從而減小幼兒之間的個性化差異,更需要教師發揮想象力,用多種方式來展現音樂內涵。
關鍵詞:幼兒;差異化;因材施教動
教育重要原則之一是因材施教。在幼兒園開展活動時,教師需要通過因材施教來減小幼兒之間的個性化差異,這樣就需要教師能制訂出適合幼兒學習和發展的各種方案以及學習計劃等。在幼兒園中班級大多采用“兩教一保”配班形式,即兩名老師一名保育員,這兩位老師及阿姨是在固定的班級內,而且他們對班級內的幼兒是非常熟悉和了解的,可稱得上朝夕與共了。所以,教師只要肯花心思和精力等,是可以在幼兒身上找到不同的差異的。
一、 同內容以不同的形式開展
每個孩子的能力是有所差異的,因此在每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都要抓住幼兒的特性來開展活動,用孩子喜歡的方式來完成教學。比如說我上的《小黃鴨合唱隊》這一活動,在幼兒初步學會歌曲后,我們可以進行多種方式來教學,抓住幼兒的強項和興趣點。比如讓有語言天賦的孩子們創編更多的歌詞,讓有表演天賦的孩子們來排練舞臺劇,讓有繪畫天賦的孩子們進行頭飾、服裝的創作等。教師應該尊重每位幼兒的音樂能力差異,可以嘗試用不同的形式去教同一教學內容。比如在音樂活動《我不上你的當》中,當幼兒學會歌曲的哼唱時,我就安排他們分組,把擅長畫畫的分為一組,請他們制作歌曲中所需要的頭飾,把喜歡表演的分為一組,請他們排練歌舞劇,再請歌唱有天賦的幼兒演唱歌曲,在這樣的活動中,孩子們就更喜歡音樂活動,每個人也可以發揮自己的所長,把這個音樂學的更好,更適合自己!當在開展《瑪麗波爾卡》這樣的打擊樂活動的時候,每個幼兒喜歡的樂器是有所不同你的,我會請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擅長的樂器進行演奏,有的時候鍋碗瓢盆也是可以派上很大的用場的,孩子們在音樂活動中就玩得更加開心了!
所以說,很多時候面對一個班級的孩子,你的教學內容是一樣的,但你可以根據不同孩子,而去制訂不同的教學方法,這樣你的教學會更有針對性,也可以使每個孩子發揮他的所長,學得更好。
二、 將教材彈性化,減小幼兒個性化差異
教師可以根據幼兒音樂能力的強弱對教材進行必要改動,同樣的內容對有的孩子來說很簡單,但是對有的孩子而言卻很困難。這時就需要教師靈動的去運用教材了,將教學內容彈性化。那如果要做到將內容彈性化,就教師自己首先要熟練地掌握和滲透性的了解教材本身,這對教師的課前準備質量就是一個考量了。所以說想要做到將教材彈性化,就必須要做好高質量的課前準備,所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說的大概就是如此吧。
做好了充分的課前準備,那我們就要來減小幼兒之間的個性化差異了。那該如何實行呢?如何利用教材本身來減小個性化差異呢?這里面又有很多很多的難點了。舉一個我自己的小例子吧:我很喜歡研究音樂活動,剛剛入教的時候,我大多數的情況認為上好一節課,吃透了教案,把控好整個課堂,讓大多數幼兒學習到我的重難點就已經是非常好的了。漸漸的我知道這是遠遠不夠的,你不去深入的了解,你不會知道每個幼兒在你的課堂上學習到的內容和知識點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我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和學習,我發現我們教授的內容不應該僅僅停留在課堂、活動中,在很多時候我們可以把教學內容提前在游戲中預熱,利用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初步了解,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知識點;可以在課后投入到區域中。就好比音樂活動,在音樂活動結束后我可以將音樂和表演的內容投入到音樂區中,那么通過幼兒的表演我可以發現,幼兒之間學習這一內容的差異性,再下一次活動中我可以進行何種方式調節。教師的眼睛應該是雪亮的,在細微處發現幼兒之間的差異,想盡一些辦法去減小他們的差異。
三、 發揮想象力,用多種方式來展現音樂內涵
音樂是一門賦有表演的藝術,作為教師應該讓幼兒感受到各種各樣的表演形式。如果所表達的內容,僅僅依靠聽覺是很難完成的,音樂是必須讓幼兒在真實環境中直接感受,去感知音樂的力度、速度、節奏音色才能理解和表達。音樂是一門需要聽覺藝術,每位幼兒對聲音的各種感覺是不同的,只有把音樂活動融入幼兒的生活中和結合幼兒的游戲活動,才能使學習輕松愉快。比如在音樂活動《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活動中,歌詞“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跳呀跳呀一二一,他們在跳圓圈舞呀,跳呀跳呀一二一,小熊小熊點點頭呀,點點頭呀一二一……”小朋友們一下子就可以理解歌詞的內容,那這個時候老師就可以利用一些游戲的形式,請小朋友們分組或者合作進行游戲的表演等。還有像在教音樂活動《小貓去釣魚》的時候,我以游戲的形式貫穿整個過程,利用多媒體教學吸引幼兒的目光,在白板中利用“聚光燈”這一功能請幼兒聽聲音找出是誰來了,也可以加強幼兒的觀察能力。后面利用GIF動圖請幼兒點出小魚,和小魚互動,加深對歌詞的印象,最后用小貓釣魚的游戲鞏固所學知識。在科技發展如此快的時代,我們需要利用身邊一些的資源,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用更多的方式展現音樂教育的內涵。
正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所述:“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我想音樂教學也不僅僅是課本上的內容,進行音樂活動差異化教學更需要我們老師做一個有心人,在平時發現幼兒的個別差異,在進行同內容教學時能因材施教,在展現音樂內涵時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教育的路任重而道遠,我們在這個崗位上還需要不斷的努力、發現和創新!
參考文獻:
[1]席偉.學前兒童音樂實施差異教學的策略[J].教育信息,2013(9).
[2]楊梅.學前兒童音樂審美教育的開放式教學策略初探[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7(10).
[3]石晨光.淺議在幼兒教育中靈活應用因材施教[J].神州教育,2017(12).
作者簡介:
王曉聰,江蘇省昆山市,昆山開發區夏駕幼兒園珠江御景分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