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單獨招生是當前高職院校自主選拔學生的一種主要招生形式,本文針對在當前單獨招生中存在的問題,從改革單獨招生考試工作;嚴格招考分離,依據社會需求調整專業結構;改革單獨招生考試形式及內容,強化職業技能考核;針對生源狀況,建立多樣化的學習路徑等四個方面對單獨招生提出改革意見。
關鍵詞:高職院校;單獨招生;對策
單獨招生是國家深化高考招生錄取制度改革的有效路徑,深入研究單獨招生,探索有效的考試考核模式,有利于高校選拔出適合培養條件的考生,有利于推動高考制度的改革。
1 河南省高職院校單獨考試招生現狀
高職單招始于2007年,教育部優選部分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進行試點,涉及廣東、江蘇、浙江、湖南四省,共8所學校參與[1]。以后幾年,招生學校范圍不斷擴大全部高職院校和部分新升格本科高校,招生計劃數也由最初試點院校計劃總數的10%擴大到成為高職院校招生的主渠道。在河南省范圍內,高職單獨招生開始于2010年,最初只有4所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參加,到2018年,已覆蓋全省所有高職高專院校和少部分本科院校共計84所學校參加,招生人數從1400人增加到14萬余人,8年時間,增長100倍。
2 河南省高職院校單獨考試招生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錄取率大幅提高,生源競爭日趨激烈,生源質量下降
近年來,高校數量不斷增加,招生計劃數大幅增長,而與此相對的高考生源卻變化較大。在河南省范圍內,一方面是高職院校不斷增加,由2009年的56所增加到2018年的83所,伴隨高職數量的增加,高考人數變化較大,最低谷的2014年,考生人數僅有65萬,較高峰數量減少33萬,而與此同時,河南的高考錄取率已達到85%。自2015年起,河南省普通高考生源數量又開始回升,其中2015年考生人數為77萬,2016年82萬,2017年86萬,2018年為86萬,考生人數的回升,使得河南高校招生壓力變小,但由于生源危機造成的心理恐慌依然揮之不去[2]。當前,河南高職院校本身辦學實力還不高,社會對高職院校的認可度較低,考生及考生家長對本科的青睞,導致參加單招的考生人數還不理想,在生源危機和社會對單招的認可度雙重作用下,把高職院校本著選拔適合培養條件學生的“選拔性考試”變成了“掐尾考試”。現階段,成績不理想,考上本科希望不大的學生才選擇單獨招生考試的現象在高中及中職學校中普遍存在,甚至出現出于本科升學率的考慮,動員“差生”放棄高考而走單獨招生。考生數量的下降、錄取率的不斷攀升、社會認可度不高等因素一定程度上造成單獨招生錄取學生質量的下降,在實施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普遍反映單獨招生錄取的學生素質較低,以至于出現以河南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等為代表的部分高職高專院校在2017年暫停了單獨考試招生,與此同時,河南省在2017年單獨招生中,暫停了教育、醫學等國控專業單獨招生資格,一定程度上是對單獨招生學生質量的懷疑。
2.2 考生盲目追捧熱門專業,招生專業結構失衡
近幾年,由于人口老齡化以及國家人口政策的調整,學生扎堆報考醫學類、教育類專業人數普遍較多,報考人數年連續多年持續上升,受到考生的瘋狂追捧,但另一方面,部分農林類專業、食品類專業又門可羅雀,年年靠專業調劑得以生存。以2018年河南省單獨招生為例,高職院校在單獨招生分專業計劃執行上普遍沒有采取嚴控措施,深層次原因是高校為完成招生任務,積極附和考生對熱門專業的報考熱情。在現實錄取環節,高職院校為了完成招生任務,不充分考慮學校專業辦學實際,一味地把大量的招生計劃安排在當前熱門專業,例如學前教育、護理等專業,達到吸引學生報考的目的。在具體錄取過程中,部分學校采取的是劃定總體最低線,有的學校是劃定專業錄取最低線,通過這種形式,將熱門專業學生調整到冷門專業,這種調劑結果,是學生放棄單獨招生錄取資格,重新參加普招考試,達不到按專業計劃錄取的目的,結果導致專業結構嚴重失衡,部分高職院校的熱門專業在校生比例超過其在校生總數的50%。
2.3 單獨招生考試形式和內容不夠合理
目前,河南省單招考試科目和考試內容均由各學校自行確定,自行劃線錄取,最后報省教育廳備案,普遍采取“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核模式。在人力、物力、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尤其是考試時間有限且考生只有一次選擇高校機會的情況下,高職院校不能夠做到的按專業類考試、按專業大類招生,錄取的學生專業符合度不高、適應性不強。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職業技能考核形式化。高職院校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己任,職業技能考核是單招考試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一方面由于考試時間的局限性和專業報考的不平衡性,讓高校不得不以面試或筆試形式替代應該進行的技能考核。二是文化知識考試內容不合理。在“文化知識”考核方面,普高考生有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成績作為參考,被各單招院校不同程度地運用到錄取環節,但仍然存在運用不徹底甚至棄之不用的現象,中職考生由于當前河南省中職學校公共基礎課水平測試與專業技能考核體系的不完善性,使得中職學校學業水平測試成績無法運用到錄取環節[3],文化知識考試仍以學校命題為準,命題水準不高。考試內容和形式的不合理性,讓“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評價方式難以全面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潛質,違背了考試公平、公正的原則。
3 高職院校單獨考試招生改革策略
3.1 改革單獨招生考試工作
生源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前提。面對當前高職院校生源危機,要想選拔優秀學生,需要高職院校創造性地推動單獨招生考試工作改革。第一,改革單獨招生體系。在充分了解當地社會需求和學校辦學實際情況前提下,制定符合法律要求和學校利益的招生章程,結合學院“優質校”建設工作進展情況,繼續完善全員參與的招生工作機制,加大單獨招生宣傳,嚴格控制特色專業招生規模,確保特色專業有充足且質量較高的生源。第二,改革單獨招生考試模式。在學院樹立符合學校定位和專業要求的即是高質量生源的觀念,圍繞“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考試評價辦法,研究確定符合學校實際和社會需求的考核形式、標準,積極探索按大類招生考核辦法。
3.2 嚴格招考分離,依據社會需求調整專業結構
在單獨招生考試中,嚴格落實招考分離政策,考務組負責依據學校單獨招生工作領導小組考務要求組織好單獨招生考試組織工作,負責閱卷和最終成績統計工作,錄取工作組負責在學院單獨招生工作委員會的領導下,依據事先向社會公布的單招章程做好錄取工作。在專業結構調整方面,高職院校要充分進行社會需求調研,避免培養人才過剩,避免出現社會需求和人才培養脫節[4]。
3.3 改革單獨招生考試形式及內容,強化職業技能考核
面對當前高職院校生源危機,要想選拔優秀學生,需要高職院校創造性地做好單獨招生考試改革工作。第一,改革現有技能考核模式。首先是要確定技能考核標準,省級主管部門可引入行業協會、大型國有企業等制訂技能考核標準,也可以在單獨招生院校間根據各校辦學實力、專業特色分頭制訂專業技能考核標準并不斷完善,為技能考核提供有價值的標準依據;其次是要規范技能考核模式,不能以面試、機試代替技能考核,逐步嘗試組建“單招院校聯盟”,探索聯盟高校間技能考核成績互認,方便考生就近參加技能考核。第二,充分發揮學業水平測試成績和職業資格證書的作用。首先,要參考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管理模式,規范中職學校公共基礎課水平測試與專業技能考核,為單獨考試招生錄取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其次,是要重視各類大賽成績和職業資格證書,對參加各級各類技能大賽取得優異成績的或已獲得與報考專業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的學生可免考技能考核科目。第三,在職業適應性考核和技能考核方面,以考察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潛質為重點,探索按專業大類招生的工作模式,保證在有限的考核時間內選拔出符合要求的學生。
3.4 針對生源狀況,建立多樣化的學習路徑
招生形式的多樣化,帶來了生源的多樣化,必然要求教育的多樣化,高職院校要做到以生為本、因材施教。在專業選擇上,積極探索按專業大類招生錄取,入校后經過一段對專業重新認識后,在二年級階段再把學生細分到具體專業,經過一年專業基礎課學習和兩年或者一年半專業課程學習,使學生學習針對性更強,學習意愿更強;在課程選擇上,針對不同生源,不同類型考生,合理確定公共素質課程與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能力課程、專業實踐課程、專業拓展課程等各類課程的設置比例及內容,實施分層教學;在學習方式上,將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充分結合,開展學徒制、工學交替、半工半讀、遠程網絡教育等各種靈活的學習方式,強化信息化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應用,讓學生獲得充分的學習機會,滿足各種類型學生學習需要。同時,伴隨著招生制度的改革,高職單獨招生在招生體制中所占比重將持續增加,生源質量短期內改觀不大,要想在當前情況下提升教學質量,需要教師轉變觀念,讓教師充分認識到學生實際情況,樹立人人皆能成材的觀念[5]。
4 結語
高職院校單獨招生工作已開展多年,針對當前招生制度的改革,高職院校要相應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教育教學模式,通過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一方面能夠讓高職院校選拔出適合學校自身定位的培養對象,另一方面真正從學校層面為廣大教師因材施教提供平臺,有利用提高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和成效,也有利于培養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羅明麗.江西高職院校單獨招生考試的問題與對策[J].職業技術教育,2016年第33期37-39.
[2]陳思.分類考試招生制度下的高職英語教學的困境及應對策略[J].考試英語,2017-04-13網絡版.
[3]羅立祝.高等職業教育分類考試改革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13.20.
[4]王浩.高職院校分類招生政策下的教學改革探究[J].職業教育.2017年3月.
[5]鄔衛.高職院校單獨招生考試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第17卷第5期:53-56.
作者簡介
王波(1980-),男,河南內鄉人,碩士,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計算機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