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彥青
摘 要:在當前的“互聯網+”時代中,高校圖書館在讀者服務方面也應當積極響應時代發展潮流進行必要創新,主要從服務理念、服務對象、服務方式及服務技術等方面著手,積極構建創新服務模式,采取必要措施去提升高校圖書館的讀者服務水平。鑒于此,文章將主要針對當前“互聯網+”時代中高校圖書館的創新服務展開分析,以期為相關從業者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圖書館;創新服務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帶來,高校圖書館在展開讀者服務方面也要順應時代發展進行一定創新,而這一創新不僅僅體現在高校圖書館技術發展層面,還需從服務理念、服務管理模式等方面有所凸顯,從而將高校圖書館打造為現代化的信息交流平臺以及科研服務中心。所以,高校圖書館應當在“互聯網+”時代中集合現有資源進行信息化、數字化建設,利用“互聯網+”技術去探索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模式,全面提升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水平。
1 “互聯網+”時代中高校圖書館的服務現狀
所謂“互聯網+”,也即是指現實生活中的各個傳統行業領域與互聯網平臺進行深度融合,進而促進行業創新的目標實現,屬于兩個行業的跨界共贏,更是在創新時代背景下的一種網絡化發展趨勢。而各行業與互聯網相融合,一定要認識到唯有創新才能讓“+”更具價值與意義,才能夠利用已發展成熟的互聯網技術去銜接傳統行業的優勢,為傳統行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1]。
高校圖書館作為高等院校的知識信息資源集散中心,更是為學校教學科研與學生學習研究提供服務的重要機構。在科技水平不斷提升,各行業快速發展的新時代中,高校圖書館同樣也不會固步自封,在自身軟硬件設施的建設中也嘗試著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創新。此外,為了提升市場競爭力,高校圖書館也認識到轉變服務理念、提升服務質量的重要性,逐步由過去以圖書館為核心的服務方式,轉變為以讀者用戶為核心的服務方式[2]。此外,在計算機技術、話聯網技術的加持下,各種類目的信息資源得到了全面完善,在線服務平臺得以構建,與讀者用戶進行著良性互動,可見在“互聯網+”時代中高校圖書館在服務方面也作出了一定創新,這一點毋庸置疑。
然而,我們縱觀當前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方式與內容來看,這些基于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創新依舊停留在服務環節的初期階段,屬于一種需要用戶主動提問才會產生被動服務的模式,尤其是在微信、微博等服務平臺與用戶進行互動的過程中,也更多表現為“你問我答”。可見,這一服務模式的轉變遠未實現真正意義的創新,高校圖書館需要在用戶個性化需求、主動服務等方面多加努力。
2 “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創新服務的主要內容
2.1 創新服務理念
“互聯網+”時代中,高校圖書館的讀者服務首先要在理念方面有所創新,具體來講應當包含:1)綜合學生關注的熱點作為服務切入口,與現實生活與時事熱點相結合,在網絡技術的加持下提供更為鐵芯的服務;2)服務理念要注重特色化與個性化,確保服務體驗空間更具技術含量,比如通過RFID自助服務、3D模擬讀書體驗去滿足讀者的多元化需求,確立讀者的主體地位;3)要有市場競爭服務理念,圖書館作為精神層面文化的傳播集散地,同樣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所以高校圖書館也要樹立一定的市場競爭意識,以用戶需求為核心;4)要有合作服務理念,在當前的“互聯網+”時代中,由于知識資源的種類繁多且數據巨大,單憑一所高校的圖書館無法做到全面收集,所以為了保證讀者的信息需求得到滿足,高校圖書館應當構建有效的協作機制,通過資源優勢互補去完善圖書館館藏資源,從而滿足讀者用戶的信息需求。
2.2 創新服務內容
綜合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內容來看,具體來講可分為環境、知識以及技術三個方面的服務,在“互聯網+”時代中進行服務內容的創新則需要分開而論,進而構建特色互聯的服務體系。具體來講:1)環境服務創新。應當結合高校圖書館的具體場地,在傳統的圖書館環境中去創設“虛擬空間”,也即是通過構建智能化平臺,利用數字處理技術去完善對圖書館內部的數字化資源建設,從而保證讀者能夠通過“虛擬空間”去獲取信息資源,省去了繁瑣的人工服務;2)知識服務創新。基于高校教學需求,逐步形成以專業為類目的服務體系,樹立以高校學科知識需求為主要核心的知識服務內容,利用網絡技術收集、整理與分析相關知識,構建系統化的知識體系,從而為不同專業讀者的閱覽與下載提供便利,省去了讀者進行檢索的時間,這也是“互聯網+”時代中高校圖書館服務內容創新的主要部分[3];3)技術服務創新。在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物聯網技術、數字處理技術的發展下,逐步形成智能化的高校圖書館技術服務體系,主要以讀者需求為目標,以互聯網為核心,突破傳統高校圖書館在技術服務方面的限制,構建具備智能終端的服務體系,讓讀者能夠隨時隨地獲取到想要的資源。
2.3 創新服務方式
在當前的“互聯網+”時代中,傳統的圖書館在服務現代化、專業化與綜合化的讀者時,越來越顯得力不從心,可見其服務方式與快速發展的讀者信息需求存在沖突。因此,高校圖書館近年來在服務方式方面愈發趨于開放,不再拘泥于固定的場館之內,主動走出“舒適空間”去擁抱讀者,并且也逐步擺脫了傳統紙質文獻的限制,通過開放性的文獻服務系統構建,大大提高讀者服務工作效率。此外,高校圖書館內部工作人員也不斷轉變了過去“單純服務型”方式,向“服務經營型”邁進,并且在互聯網技術的加持下,實現了對信息的深度加工,與讀者用戶的信息需求高度相符。此外傳統的文獻借閱服務方式也得到創新升級,逐步向信息咨詢服務遞進,為不同環節的服務都加大了智力投入,進而實現了高校圖書館服務方式的創新。
3 “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的創新服務模式探析
3.1 迎合讀者需求開展服務
在互聯網技術的加持下,高校圖書館應當逐步推進自身建設為資源管理機構,并且主動迎合讀者需求而實現智能互聯。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圖書館用戶需求向個性化、綜合化方向發展,作為高校圖書館在應對用戶提出的知識服務需求時,不應該處在被動等待的地位,而是要積極主動的利用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等先進技術,對圖書館用戶的個人行為數據展開分析,進而描繪出精準的用戶行為需求模型,從而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便能更具針對性,為用戶帶來更為立體的全方位服務[4]。
3.2 開發應用移動閱讀
隨著近年來移動互聯網的發達以及智能終端的全面普及,越來越多的人熱衷于在碎片時間內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去進行信息的獲取,所以高校圖書館也應當積極響應發展潮流,通過建立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以及掌上圖書館APP等方式去開發移動互聯的閱讀應用。具體來講,高校圖書館在服務中可通過微信公眾號去推送館藏資源更新信息、宣傳圖書館的活動講座、與讀者進行在線交流,同時在掌上圖書館的APP中還可預約書本借閱、下載、購買等行為。由此看來,這種服務模式的創新完全可擺脫物理空間的局限,也進一步擴大了高校圖書館的服務范圍。
3.3 實現資源整合與共享
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加持下,高校圖書館的文獻種類愈發多元,如電子、光盤、磁盤、數據庫等等,與傳統的紙質化文獻處在同樣重要的地位。然而,部分高校圖書館在構建OPAC檢索系統時,并沒有很好的與其他系統進行對接,導致大量資源無法整合,許多讀者進行信息檢索會顯得異常繁瑣,具體來講也即是讀者利用高校圖書館的檢索引擎進行數據查詢,只能夠在單一數據庫中搜索,并且檢索結果也僅僅局限于單個數據庫。因此,在對高校圖書館的創新服務模式的過程中,需要重點啟用云計算技術去改善目前高校圖書館數據庫存儲空間不足以及檢索效率不高的問題,進而實現高校圖書館資源的整合與共享,為讀者用戶帶來更加全面且便捷的服務。
4 “互聯網+”時代中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的發展重點
在當前的“互聯網+”時代中,高校圖書館通過服務創新不斷去滿足日漸多元變化的用戶需求,而隨著創新服務的逐步深入,創新的服務理念與技術也帶給了高校圖書館更多的挑戰,因此高校圖書館在今后的服務創新發展中,需要重視如下幾點問題:
4.1 構建智能安全的高校圖書館
“互聯網+”技術與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的融合,也對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適應服務創新,高校圖書館還應積極引進更多具備專業信息技術的綜合型人才。實際上,以滿足用戶需求為基礎的互聯網服務平臺構建,并非簡單的在線互動交流服務,而更深層次的目的在于利用數據挖掘技術去主動感知讀者的潛在服務需求,從而為其精準推送更加感興趣的信息,主動去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因此,高校圖書館應當投入更多精力與資源進行館員培訓,致力培養更多專業與技術兼具的綜合型人才。
為了更好的服務于高校全體師生的研究與學習,高校圖書館則需要更好的利用互聯網平臺與讀者用戶進行在線互動,而在“互聯網+”時代中,云計算與大數據的高速發展,也導致高校圖書館網絡服務平臺中所收集的讀者數據不斷增多,而對于這些數據的分析效率與精準度都會影響到高校圖書館的今后發展[5]。所以,在對讀者數據進行挖掘分析的過程中,還需做好對讀者信息的安全保護工作,避免個人信息遭到泄露。
4.2 運用數字交互技術提高平臺服務能力
“互聯網+”時代也是新媒體時代,越來越多的新媒體渠道興起也為高校圖書館的發展增添助力,比如QQ、微信、微博等等,通過這些新媒體平臺能夠隨時隨地發揮更加多元的內容,為用戶提供更為貼心的服務。比如,高校圖書館可嘗試推行“微信+圖書館”的服務模式,可在推送內容種類中進行類型細分,讓讀者結合自身需求進行設置選擇,也可向全體讀者推送圖書館的活動信息及服務變更信息等;圖書館館員可通過對微信公眾號的后臺數據進行分析,掌握更多用戶最為關注的熱點話題,進而實現信息的精準推送;圖書館館員還可應用微信的語音功能,與在線咨詢的讀者用戶進行音頻交流,進一步提升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形象。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時代中,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也帶動了高校圖書館在服務方面的轉變,并且逐漸向智能化、網絡化、數字化的方向發展,可見實現讀者服務的創新,是“互聯網+”時代賦予高校圖書館的必然選擇。對于高校圖書館而言,更要抓住時代發展機遇,對服務理念、服務方式、服務技術及服務內容進行創新,從而全面提升“互聯網+”時代中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鄭美玉.“互聯網+”時代高校數字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7):36-40.
[2]劉紅麗,閻沖,李琳.“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創新服務研究[J].圖書情報導刊,2016(8):21-25.
[3]何芳,臧英杰.“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服務體系的創新與重構[J].圖書情報導刊,2016(7):68-71.
[4]郭志強.“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創新服務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9):189-190.
[5]羅琳.“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圖書采購模式的創新與發展[J].圖書館學刊,2016(9):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