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林
【摘要】目的:對藥學干預關于臨床用藥合理性的作用進行深入探索。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門診處隨機抽取312例門診處方進行研究,并分為二個小組,觀察組156例,對照組156例,觀察組應用藥物干預方法,對照組應用傳統給藥方法。對二個小組用藥的合理性進行了對比。結果:觀察組處方合理率97.40%,對照組處方合理率為92.14%,二個小組數據對比存在明顯差異。發現導致處方用藥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有隨意更換藥品、藥物選擇失誤、劑量應用不合理、單日用藥次數不合理等。結論:在臨床用藥中引入藥學干預可以收到較好的效果,筆者認為可以在較大范圍內推廣。
【關鍵詞】藥學干預;臨床用藥;合理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R969.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4-094-01
當前,臨床不合理用藥得到了人們的普遍關注,有數據顯示,全球范圍內由于不合理用藥每年會導致4.36%的人死亡,因此只有保證臨床用藥合理性才能確保病人生命安全。在藥物使用過程中,利用有效的藥學干預可以防止出現臨床用藥不合理現象,提高臨床合理用藥水平,創建安全穩定的治療環境[1]。藥學干預指的是藥劑師參加針對性專業技能培訓與病人治療,高度關注安全用藥問題,及時反映病人用藥過程中出現不合理問題。本文主要研究了藥學干預在臨床合理用藥中的作用。
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自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門診處隨機抽取312例門診處方進行研究,并分為二個小組,觀察組156例,對照組156例,與二個小組病人全部簽訂了知情同意書。對照組處方中81名男性,75名女性,年齡處于22-68歲之間,年齡平均31.25歲;觀察組處方中85名男性,71名女性,年齡處于20-68歲之間,年齡平均為31.89歲。全部處方中有51例來自呼吸科,64例來自泌尿科,59例來自骨科,82例來自心血管科,56例來自消化科。對全體參與人員的基本情況進行了對比,沒有發現明顯差異,表明此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方法
對照組應用傳統給藥方法,以醫生要求為標準為病人準備藥物,沒有應用藥學干預。
觀察組全部應用藥學干預:第一,組建研究小組,主要成員包括西藥學臨床藥師,每天記錄藥物的使用時間、服用方法與服藥數量等。如藥師在記錄過程中發現不能理解的問題,要及時與醫生聯系,每月總結本組病人用藥情況,將發現的用藥不合理問題上報相關科室。第二,臨床藥師聯合護理人員每天定期查房,與病人及家屬加強交流,掌握病人的家庭是否和諧、工作是否滿意、接受教育程度等,并認真做好記錄工作[2]。第三,臨床藥師要在深入研究藥物使用說明書的基礎上合理配制藥物,并積極向工作經驗豐富的藥師請教,統計出現的不合理用藥信息。第四,臨床藥師與護理人員要定期參加專業技能培訓,掌握新藥物的使用知識,意識到臨床合理用藥的重要性,嚴格依據醫生要求合理操作,提高合理用藥水平。
1.3觀察指標
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處方的用藥合理率與不合理率,深入分析門診處方出現用藥不合理的原因,對二個小組病人的用藥反應進行比較。
2結果
應用藥學干預二個月后,觀察組處方合理率97.40%,對照組處方合理率為92.14%。觀察組病人用藥過程中沒有發現不良反應,對照組病人用藥過程中有7人出現不良反應,占4.49%。發現導致處方用藥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有隨意更換藥品、藥物選擇失誤、劑量應用不合理、單日用藥次數不合理等。
筆者對不利于我院醫生提高藥物使用水平的原因進行了分析,發現主要有下面這些方面:第一,臨床藥師數量不足,不能針對每一個處方開展用藥指導;第二,意識不到醫院定期發布的耐藥菌監測報告的重要性,忽略了我院耐藥趨勢發展;第三,關于藥物合理使用的培訓過少,特別是關于抗菌藥物的使用知識明顯不足,大多醫師存在著“保守”心理,行政部門、藥學部、臨床醫師溝通過少;第四,不能合理設置抗菌藥物分級管理;第五,臨床醫生不能全面掌握藥源性疾病,存在著一定數量的過度治療問題[3]。
3討論
當前,我國各大醫院中大量存在著不合理用藥的問題,不但不利于病人加快康復速度,而且嚴重損毀了醫院形象。要想盡快解決處方用藥不合理的問題,不但要求門診醫生嚴格要求自己,而且也離不開藥師的藥學干預,合理開設處方,保證合理用藥在提高病人治療效果的同時還可以得到全體病人的高度認同[5]。筆者對我院門診處方的合理性用藥進行了深入研究,認為為了提高我院門診處方用藥合理性,應該采取下列措施予以應對:第一,為臨床醫師與護理人員制訂培訓計劃,保證醫師做到合理用藥。定期開展抗菌藥物與臨床合理用藥培訓,尤其要重點培訓ICU病房的藥師及護理人員。以提高我院臨床醫師與護理人員的合理用藥技能。第二,臨床藥師要發揮應有的作用,一旦發現不合理用藥多發的科室要指派相關藥師參與用藥,對用藥情況做出合理指導[4];第三,定期公開我院耐藥監測數據,要求各個科室下載學習并完成書面學習報告;第四,聯合我院各個科室,及時公開各科室的用藥情況;第五,將抗菌藥物設置為不同級別,并分別進行管理,尤其是特殊抗菌藥物更需定期完成監測與分析工作。及時改革抽查方法,應用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的做法,一旦發現發生錯誤較多的科室,要督促其在規定時間內改正。
本文通過研究312例門診處方,發現觀察組處方合理率97.40%,對照組處方合理率為92.14%,觀察組病人用藥過程中沒有發現不良反應,對照組病人用藥過程中有7人出現不良反應,表明應用藥學干預可以提高臨床用藥的合理性,有效保障了病人生命安全。再有,臨床藥師通過與門診醫生加強交流也提高了自己的藥學專業技能,實現了與門診醫生的相互監督,在治療過程中可以提出專業性較強的意見,并制訂合理的用藥方案,有效減少了門診處方用藥不合理的問題。
總之,在臨床治療中引入藥學干預可以保證臨床用藥的合理性,為病人創建穩定的治療環境,確保病人生命安全,有效減少了門診處方的不合理性,筆者認為可以在較大范圍內推廣。
參考文獻
[1]李芳.藥師干預促進醫院合理用藥的臨床研究[J].甘肅科技. 2018(12)
[2]王威,朱洪福,喬琳,汪月亭.門診藥房處方干預分析[J].解放軍藥學學報. 2018(02)
[3]李爭光.藥師藥學干預臨床不合理用藥的臨床效果[J].首都食品與醫藥. 2018(07)
[4]任樂,孫惠,張璐.臨床合理用藥的藥學干預方式與應用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8(05)
[5]楊美娜,王世信.藥師針對臨床不合理用藥現象的藥學干預效果[J].飲食科學.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