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玉濤
【摘要】目的: 研究修薄股前外皮瓣移植足踝創傷創面的效果。 方法: 選擇我院2016.10-2017.10進行治療的足踝創傷患者90例,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45例。對照組采用腓腸神經營養皮瓣修復治療,研究組采取修薄股前外皮瓣修復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Holden步行功能評分及治療相關情況。 結果: 研究組Holden步行功能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研究組在創面愈合時間與皮膚結痂時間上均短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結論: 通過對足踝創傷創面實施修薄股前外皮瓣移植,有效改善步行功能,創面愈合時間較短,值得應用。
【關鍵詞】足踝;創傷;修薄股前外皮瓣移植
【中圖分類號】R181.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4-107-01
足踝部創面屬于臨床常見的創面類型,目前廣泛使用的皮瓣類型是腓腸神經營養皮瓣,但容易發生靜脈回流障礙[1]。這導致皮瓣遠端組織的局部壞死,因此在治療期間效果不理想。修薄股的前皮瓣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皮瓣,目前被廣泛使用[2]。本文通過將該該項技術納入其中,現進行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6.10-2017.10在我院接受治療的90例足踝創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45例。均被確認為足踝面出現創傷,病情穩定、意識清楚,均知曉本文研究并愿意參加;排除臨床資料不全者,其他部位存在嚴重創傷者。其中對照組男23例,女22例,年齡為18-65歲,平均年齡為(45.8±5.4)歲,研究組男22例,女23例,年齡為18-66歲,平均年齡為(45.1±5.1)歲。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腓腸神經營養瓣治療,首先徹底清洗傷口。確定傷口的形狀和面積,取下患者小腿后外側的皮瓣1.2:1.0皮膚原則,采用嚴格標準的外科手術取腓腸神經營養皮瓣,覆蓋傷口表面,縫合傷口并放置引流;直接縫合供體部位,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規抗凝和抗感染藥物治療1-2周。
研究組采取修薄股前外皮瓣修復治療,首先進行硬膜外麻醉,徹底清潔傷口表面以確定傷口的面積和大小。在患者股前外側取皮瓣,按照1.2:1.0的原理是采取皮膚,首先切開皮瓣的外緣到筋膜的前側,并拆開一些皮瓣。尋找下股動脈的穿孔血管以降低脂肪并確定真皮中的穿孔。在調整皮瓣的位置后,股外側皮神經的分支被分離并保留,并且穿孔血管逆行直至軀干。在足夠長度的血管蒂下切割皮瓣,移植到傷口表面上,并在顯微鏡下縫合靜脈,動脈和神經。最后縫合皮膚并放置引流。
1.3觀察指標
Holden步行功能評分情況,其中0級:患者無法行走,需要輪椅或2人協助才能夠行走;1級:患者需要少量的幫助,可以走路但平衡性差,需要一個人幫助,或者用一個轉彎來維持平衡; 3級:能夠行走,但并不安全,需要有人監護或言語指導;4級:能夠在平坦的路面上獨立行走,但在斜坡或不平坦的地面上行走是困難的,需要額外的幫助;5級:在任何地方均能夠獨立行走[3]。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 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測量數據表示為平均值±標準偏差(x±s),計數數據通過χ2檢驗分析,組間比較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配對t檢驗用于組內比較。
2結果
2.1兩組患者Holden步行功能評分
研究組Holden步行功能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創面愈合情況
研究組在創面愈合時間與皮膚結痂時間上均短與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討論
足踝部創面屬于臨床常見的創面類型,是指足踝部正常皮膚與組織受到損傷,同時存在皮膚完整性的破壞以及皮下軟組織的丟失。在治療足踝部創面時,關鍵在于有效的修復;皮瓣修復主要是采用自身血液供應且皮膚組織的組織塊對創面進行修復[4]。
目前,可選擇多種類型的皮瓣,常用的腓腸神經營養皮瓣方便有很多優點;然而當用于踝和足的傷口愈合時,容易引起靜脈回流阻塞,這導致瓣的遠端組織的局部壞死,這影響整體修復。本文通過將修薄股前外皮瓣修復納入其中,結果顯示研究組 Holden步行功能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研究組傷口愈合時間和皮膚結皮時間短于對照組。近年來,皮瓣類型得到了發展,并且及時滿足了對當前修復的要求;皮瓣的位置更加隱蔽,保留了股動脈外側筋膜,對供體區運動功能的影響較小;穿刺血管的位置相對固定,血管蒂長,管直徑較大,與傷口表面一致,血管通暢率高[5]。另外可在穿孔容器周圍修剪皮瓣并根據患者的傷口表面切割成合適的尺寸。治療中無需擔心皮瓣的血液供應,可避免傷口修復后臃腫;并且皮瓣不受深筋膜的限制,同時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以確保傷口修復后的封閉環境。
綜上所述,通過對足踝部創傷創面修復患者,實施修薄股前外皮瓣修復,創面能夠得到良好的修復,步行功能能得到及時改善。
參考文獻
[1]董文偉,史增元,毛海蛟等.足背外側動脈鏈島狀皮瓣修復足踝及足跟后創面[J].中華整形外科雜志,2018,34(3):213-217.
[2]龐顯倫,龐博,秦昊等.足踝平衡訓練治療創傷性踝關節不穩的療效[J].中華創傷雜志,2016,32(12):1085-1089.
[3]王波,鄧名山,蔡波等.臍旁穿支胸臍皮瓣移植足踝創傷創面的臨床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87):17109.
[4]黃遠發,柴勇,錢尼文等.脛后動脈穿支血管皮瓣修復足踝及小腿內側皮膚創面[J].中國美容醫學,2017,26(6):47-49.
[5]王劍利,趙剛,王根等.“雙翼”帶蒂穿支皮瓣修復踝周多創面的設計與臨床應用[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5,38(2):1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