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仙 翟瑩
【摘要】目的:探討一例高齡重癥心梗患者,術中在全麻下聯合應用體外模肺氧合(ECMO)、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ABP)輔助治療技術行冠脈PCI術,分享術中監測觀察及護理體會。方法: 密切監測生命體征變化,在手術過程中給予術中常規護理及對ECMO、IABP等并發癥的觀察和預防的同時,做好血流動力學的監測、各種管路的護理、保持合適的體位,預防壓瘡的發生,護理措施得當。結論: 對于重癥高危心梗伴有多器官慢性衰竭的患者,術中聯合應用ECMO、IABP輔助治療效果顯著,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降低圍手術期病死率。
【關鍵詞】主動脈內球囊反搏;體位模肺氧合;全麻下;PCI術;護理
【中圖分類號】R36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4-150-01
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ntracoronary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 IABP)是首選心臟機械輔助方法之一,術前應用IABP可改善心源性休克(CS)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心臟及周圍血管灌注;可促進左室功能的恢復,減少術后低心排量[1]。術中聯合體外模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drane oxygenation ECMO)的使用,可大幅度的改善呼吸或循環衰竭的患者進行有效的技術支持,使心肺得到充分的休息,減輕心肺功能負荷[2]。對于75歲以上老年心梗患者,多數病程長、常伴有多種、慢性病變,甚至多器官功能退化衰竭,存在多支、多部位血管病變,行PCI術難度大,并發癥多,圍手術期病死率高等因素。如何選擇一種相對安全、風險較低術后并發癥少的術式尤為重要。現將我院成功在全麻下聯合ECMO、IABP輔助治療的同時行PCI術救治一例高齡非ST段抬高性心梗患者的術中觀察及護理情況報高如下。
1臨床資料
患者女性,75歲,因“間斷胸悶7年,加重1月”于2018 -07-25入院。患者7年狀較前加重,靜息時即可發作,多出現于飽餐后,性質基本同前,持續10min左右可自行緩解,每日發作3-4次。2天前起,夜間睡眠時頻繁發作胸悶,自訴性質同前,坐起稍有好轉。為進一步治療于2018-7-25收入心內科。于2018-08-01在介入診療中心全麻下聯合ECMO、IABP輔助治療的同時行介入治療,于左主干開口到前降支近段放置2枚支架,進一步干預開通血管。并且術后ECMO成功脫機轉回監護病房繼續治療。
2觀察及護理
2.1術前護理:術前一天,對患者進行訪視,了解病情。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暗示手術會成功,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使其能更好的配合手術。術間的準備:術間徹底清潔消毒,整理術間環境,備齊術中所需要的各種設備及藥品,除了常規PCI手術護理的配合,還需要準備2套氧源裝置、負壓吸引裝置、麻醉呼吸機、動脈壓力監測裝置2套、微量泵4組、全套ECMO裝置、多功能插線板4組、ACT監測機及搶救用物[3]。
2.2術中各種管路的護理
2.2.1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ABP)機:由于患者在手術前置管,躺在手術床上,將管路妥善固定,IABP機放置在患者右側腳部位置,或手術床操作版斜后方,以便醫生操作。IABP機設置為壓力感應,反搏比為1:1。
2.2.2輸液各管路的護理 原則是妥善固定,勿牽拉、打折、移位、堵塞,各輸液接口連接緊密,術前建立多條靜脈輸液通路(包括橈動脈壓力監測、中心靜脈置管等)。輸液時,保持護理界面清晰,做好各輸液管線的標識。注意藥物間配伍禁忌。
2.2.3血流動力學及ECMO的監測: 目標是觀察機械輔助效果并做好準確記錄。(1)有創動脈壓(IBP)和平均動脈壓的監測(MAP)變化。(2)患者麻醉后,在外科醫生穿刺前將體外模肺氧合輔助裝置連接預充號,等穿刺成功后,將管路遞于臺上。檢查各管路接頭連接緊密,開始體外循環。本患者的ECMO采用的是V-V模式,左股靜脈和右頸內靜脈為穿刺點,股靜脈為出路,而頸內靜脈為入路,通過模肺氧合器,ECMO將靜脈血氧合以后通過頸內靜脈送入右心房、心室。由于ECMO管路較粗大,將管路妥善固定,避免牽拉導管。盡量避免患者和機器連接處人員走動,利于介入醫生操作[4]。在機器運轉過程中,時刻關注機器各接口是否完整、緊密,并檢查各環路中有誤滲血、凝固、氣泡、氧合器有無血漿滲出等情況的發生,如出現上述情況及時作出相應的處理。
2.2.4生命體征的監測 注意患者的體溫,體溫過高,機體耗氧量增加,體溫過低,易造成凝血機制紊亂或血流動力學的改變,應保持在35.7-37℃之間。在ECMO轉機期間,注意給患者保暖,必要時提前備好保溫毯,以備必時之需。根據監測提供的生命體征數據,遵醫囑隨時調整藥物用量,配合醫生完成手術。
3小結
ECMO與IABP的聯合應用,可減少ECMO運行過程中發生的并發癥,又可避免患者在撤離ECMO后循環、心功能出現波動,為患者保駕護航。但是在全麻下聯合ECMO、IABP技術的應用,手術比較復雜且并發癥較多,需要護理人員不斷學習,不僅熟練掌握PCI術中相關的護理以及危重癥患者的搶救配合,還需學習各種特殊儀器設備的操作原理及維護管理。在大型重癥病例手術過程中,通過監測及觀察,能有預見性的發現問題,并采取有效的主動護理措施,預防并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為患者提供更優質、更專業的個性化護理。
參考文獻
[1]胡紹娟.曲雪琴,聯合應用ECMO、IABP、CRRT成功救治危重心臟外科患者的臨床護理。[J].護理進修雜志,2017,9,32(18)
[2]張文.盧宏彪.胡大清等,高齡急性心梗患者在模肺氧合、主動脈內球囊反搏下介入治療一例。[J].中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5,17(5).
[3]幸小芳 劉宏斌等,一例體外模肺氧合輔助行介入治療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17(10).
[4]陳國柱.傅彪等,IABP與ECMO在嚴重冠狀動脈病變中的應用進展。[J].重慶醫學,2017,104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