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杰 馬小涵
【摘要】目的:觀察綜合護理對接種狂犬疫苗不良反應的影響。方法: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門診接受狂犬病疫苗接種的接種者共計600例,采用抽簽的方式將所有接種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研究組給予綜合護理,比較兩組抗體陽轉率和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兩組接種者的陽轉率相近,差異無統計學差異(p>0.05)。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要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臨床狂犬疫苗接種中,給予接種者綜合護理能夠有效降低其接種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對于保證其接種效果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綜合護理;狂犬疫苗;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24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4-190-01
狂犬病是臨床中一種由于狂犬病毒感染導致的中樞神經等系統受累的傳染疾病,其多由貓、狗等動物攜帶,并且具有人畜共患性,一旦感染無任何治療方法,死亡率可達100%,臨床中主要使用狂犬疫苗進行預防[1]。隨著經濟發展,收入增加,城市中貓狗等寵物數量呈現出明顯的增加,居民對于狂犬疫苗的需求也呈現出明顯的增加,但是在相關研究中發現,不適當的接種方式、護理方式等將會導致接種人員出現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本次研究就對綜合護理對接種狂犬疫苗不良反應的影響效果進行了探討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門診接受狂犬病疫苗接種的接種者共計600例,所有接種者均經過臨床檢查,排除存在疫苗接種禁忌癥、具有過敏史以及近期健康不穩的接種者,采用抽簽的方式將所有接種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接種者300例,男170例,女130例,年齡(3-74)歲,平均年齡(19.58±3.78)歲;研究組接種者300例,男200例,女100例,年齡(4-74)歲,平均年齡(20.47±4.11)歲。將兩組接種者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接種者進行常規的檢查,根據接種者的情況給予常規的護理。
1.2.2研究組
研究組接種者則在對照組接種者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其綜合護理,詳細內容如下。
(1)接種前護理
由于狂犬疫苗接種后有可能會出現一定的不良反應,因此在進行接種前要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告知接種者接種后可能發生的情況,根據相關規定進行相應的登記,指導接種者簽署知情同意書。之后嚴格按照相關研究進行必要的清潔和消毒,對比較緊張的接種者要進行必要的疏導工作,保證其在接種時具有較好的心理狀態;仔細詢問接種者的相關過敏史和疫苗接種史以及近期健康狀況等;接種前則要多次確認藥物的相關信息,保證其處于可使用階段,避免由于藥物治療導致的不良反應。
(2)接種中護理
接種時要將藥物充分搖勻,盡量選擇患者的上臂外側三角肌作為接種的位置,如果接種人員為嬰幼兒則可將接種位置患者大腿前外側區域;接種掐尖要主動與接種人員進行溝通,轉移其注意力,緩解其負面情緒;護理人員的操作要做到熟練、準確,保證接種過程的安全性和無痛性,避免由于接種過快而導致的不良反應。
(3)接種后護理
接種完成后,使用棉簽進行2分鐘的壓迫止血,然后將接種人員留下觀察30分鐘左右,觀察其反應,其出現異常反應時要及時給予處理,叮囑接種者在接種結束后要保持充分的休息,增加飲水量,禁煙禁酒禁咖啡等,盡量不食用刺激性食物,避免劇烈運動。
1.3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接種者的抗體陽轉率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相關數據。
1.4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22.0對患者的相關參數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率 (%)表示,采用X2檢驗,P<0.05作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研究組與對照組接種者抗體陽轉率
研究組300名接種者中,285例接種者抗體陽轉,抗體陽轉率為95%,對照組300名接種者中,278例接種者抗體陽轉,抗體陽轉率為92.67%,將兩組數據進行比較,x2=0.469,p=0.493,兩組接種者的陽轉率相近,差異無統計學差異(p>0.05)。
2.2研究組與對照組接種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接種者300名,出現注射局部紅腫或疼痛2名,出現全身發熱、乏力1名,出現頭暈頭痛1名,共4名接種者出現不良反應,研究組接種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33%;對照組接種者300名,出現注射局部紅腫或疼痛17名,淋巴結腫大4名,全身發熱、乏力3名,頭暈頭痛4名,胃腸道反應1名,出現全身蕁麻疹、紅斑、丘疹1名,共30名接種者出現不良反應,對照組接種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x2=7.033,p=0.008;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要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在目前臨床中,尚沒有治療狂犬病的方法,主要還是通過使用狂犬病疫苗來控制狂犬病病毒,但是在臨床實踐中發現,由于接種方式、接種時間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往往會導致患者在接種后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2]。
綜合護理干預是目前臨床中較為全面的一種護理方式,該護理強調在臨床護理過程中從整體情況出發,以患者為護理中心,根據患者的情況和疾病,制定較為全面有效的臨床護理方案,隨著臨床護理理念和護理方式的不斷進步,其在臨床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在狂犬病疫苗的接種中就是要根據接種的步驟和流程,進行準確、安全的操作,盡量降低人為因素和外界因素等對接種效果的影響,以此來保證接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本次研究中,使用綜合護理進行干預的研究組接種者的抗體陽轉率與對照組相近,但是該組接種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要更低。
綜上所述,在臨床狂犬疫苗接種中,給予接種者綜合護理能夠有效降低其接種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對于保證其接種效果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崇煥. 狂犬疫苗接種后不良反應55例觀察與護理探析[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 4(44):8615-8616.
[2]李曉蓉. 狂犬疫苗不良反應的觀察及護理[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7, 9(2):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