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業貴
【摘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為現代教育提供了更多教學資源,也更加豐富了教育工作者的教學方式。本文將以“互聯網+”在高中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實際運用情況展開討論,希望對今后的教育工作有所啟發。
【關鍵詞】“互聯網+” 高中教育教學 管理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1-0250-01
傳統教學模式,在新課程改革浪潮的不斷沖擊下,已經難以適應當今的教學環境,而“互聯網+”的出現,充分體現了互聯網這一科技產物的優勢,為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強大助力。
一、“互聯網+”革命
(一)全面提升了教學內容
“互聯網+”的核心便是資源的高度共享。其在教育中的具體體現如:網絡教育資源共享平臺的開發利用。通過這一平臺,學校實現了教學資源的拓展,擴大了知識來源,同時促進了公平教育的發展,為革新教育教學模式提供了幫助。具體分析來說,“互聯網+”在高中教育中,能夠幫助教師方便快捷的掌握校外的優秀資源和校內的資源,給學生帶來更全面的知識體系,從而使學生對新的教學及自學模式的理解加深,為更加適應課程改革做出積極準備。
(二)全面提高學校培養人才的能力
在“互聯網+”的現代教育模式下,教師能夠結合當面授課的內容在網絡平臺上尋找到合適的題型資源,不必將精力花費在設計題目的過程中。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在線自學的方式,提前了解、熟悉新內容。還可以通過軟件模擬考試內容,查漏補缺。教師布置作業的內容,也有了更多的選擇和更多的完成方式,同時也更加方便及時。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在結合對教學資源的掌控力,有針對性的強化學生的各項成績,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全面優化教學方式
“互聯網+”的出現,給教學方式提供了更多選擇。學校通過建立資源數據庫的方式,能夠極大程度上豐富教師跟學生的學習資源。使教師在選擇線上或者線下的教學模式時,更加自由,也能夠選擇更加適合學生當先學習進度的資源。從而使教師和學生都能在節約精力的基礎上,以更加效率的風濕學習到更多知識,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真正的減輕了學習負擔。
二、“互聯網+”模式下高中教育教學的具體措施
就教學手段與教學資源而言,在“互聯網+”的助力下,現代教學模式無疑要超出傳統教學模式太多,其實效性也是傳統教學模式無法比擬的,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價值觀、思想道德等綜合素質的培養也更加優秀。通過合理有效的方式將“互聯網+”結合到現代教育教學工作中,可以有效的改善教學環境,提高教學實效性。
(一)教師要發揮引導者作用
在“互聯網+”的模式下,教師要即使轉變角色,從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變為學生主動學習的引導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教師也要把自身放在學習者的位置,去學習新型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集百家之長,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要正確認識“互聯網+”的作用,掌握好其中的尺度。要明白,“互聯網+”知識工具,在合理利用它帶來的比例的同時,要警惕對“互聯網+”的過度依賴。在教學過程中,適當的利用“互聯網+”來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度是可取的,但千萬不能因此造成學生因過度關注引發審美疲勞。當學生對“互聯網+”的形式失去興趣,甚至產生排斥感,就違背了使用“互聯網+”進行教育教學的初衷。所以,一定要充分認識到,“互聯網+”只是工具,不要本末倒置。
(二)教師應當提升信息技術水平
在“互聯網+”的模式下,要求教師能夠熟練操作信息化設備。這要求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知識儲備,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及專業素養,還要培養自身道德觀念。因為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教師不僅僅要做知識的傳播者,還要能在德行、思想方面給學生做出表率,言傳身教。教師要能夠及時快速的掌握當先的時事要聞,甚至奇聞異事,在與學生進行交流時,這些話題能夠有效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同時,作為教師,可以通過這些時事要聞,就其中涉及到的觀點言論,問學生做出積極正面的講解,以免學生在接觸信息的過程中,因片面的認知,而造成價值觀上的扭曲。
(三)引入教學管理系統
引入科學的管理系統可以最大限度的教學資源的共享,在教學系統中,可以包括學生的入學信息、醫療信息、成績信息、選課信息、住宿信息以及家庭狀況等信息資源。教師在管理過程中,通過系統公布考試成績、錄入考試信息,還可以將學生的學生卡或一卡通信息錄入系統,實現統一管理。
總而言之, “互聯網+”的出現及應用,在高中教育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為教育改革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我們應該積極倡導、學習、應用這一模式,從而更好的為教育事業服務,為國家培養更全面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唐修亮.“互聯網+”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變革的思考與實踐[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17(02):8-11.
[2]姚媛麗.“互聯網+”背景下提高高中文科教學實效性探究[J].學周刊,2017(17):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