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繼柏
摘 要:小學數學學習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只有結合小學數學學習特點,實施科學合理的教學才能夠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效果。本文以小學數學學習特點為切入點,重點分析小學數學學習特點對教學的影響。
關鍵詞:教學 影響 小學數學 學習特點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2-0-01
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對于學生未來數學學習和全面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小學數學教師要遵循學生心理發展顧慮,將教學與數學學習特點結合到一起,教會學生學習數學的正確方法和思維方式,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推進小學數學教育的進步,為學生的發展奠定有力基礎。
一、小學數學學習的特點
1.數學學科特點
小學數學是一門具有邏輯性和抽象性特征的學科[1],學生只有具備良好平的思維習慣和邏輯推理能力,才能夠更好的學習數學。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知識積累量比較薄弱,因此,小學數學教育要求教師要在教學中充分考慮學科特點進行針對性、有效的數學教學工作。
2.學生特點
相對于更高教育階段的學生,小學生年紀由于年紀比較小,還沒有很好的理解能力,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遵循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和實際情況,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教學。
3.教學特點
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是教學的三大要素,想要更好的分析小學數學教學特點,就要從這三方面入手。
3.1教學內容特點。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中存在大量空間、形態、數量變化的規律和相互之間的關系。教師要增加對小學生數學學習情況的關注,及時掌握小學生數學知識實際掌握情況,確保教學輔導工作的有效性,培養小學生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幫助小學生豐富數學知結構,讓小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學內容。
3.2教學方法特點。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具備良好的求職精神和探索精神,重點著力于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教材知識,將教學過程轉換稱一種體驗過程,掌握各種數學知識的傳授能力和有效方式,保證小學數學學習的良好適用性。
3.3教學過程特點。小學數學知識時由淺及深層遞進性連貫在一起的,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學要有系統的教學規劃、科學的教學體系[2],將小學生特點和教學內容融合,完善教學網絡,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質量,讓學生能夠由淺及深的學習會數學知識。
二、小學數學學習特點對教學的影響
1.培養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的意識
小學生在學習多元化小學數學知識中需要靈活運用多元化的學習形式,其中,數學教學是學生獲取數學知識、學習數學知識的主要途徑,教師作為學生數學學習的指引者,要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實際情況,加強對小學生積極主動探索意識的培養。比如,甘肅省秦安縣千戶學區永樂小學地處于乾安縣西部半山區,經濟發展相對于城市較為落后,學校教學資源也不夠完善。許多小學數學教師都沒有經受過專業數學教學培訓和思想教育培訓,導致教學觀念存在滯后的現象,基于此背景,秦安縣當地政府及教育相關部門要增加對學校教學資源建設的資金投入,完善教學設備,加強對教師的專業培訓和思想教育,更新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讓小學數學教師能夠在教學中游戲哦啊培養學生自主探索意識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現學生數學的主動學習,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理解數學知識,并且可以靈活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例如,在小學數學一年級《認識圓形》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導入環節指著自己的眼睛設置這樣的教學問題“同學們,誰能告訴老師,老師的眼睛是什么形狀的?”,學生通過觀察教師眼睛得到圓形這一回答,在學生對圓形這一形狀有一定概念后,教師繼續問“誰能告訴老師,我們生活中還有什么是圓形的呢?”,這一問題能夠有效引起學生的深思,主動從身邊事物和記憶中探尋圓形的物體,切實提高了學生積極主動探索能力,激發了學生對接下來圓形知識學習的興趣的動力。
2.重視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充分應用當地有利的教學資源,讓教學更加形象生動,提高教學可視性[3],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教師要將教學內容中的知識點進行全面概括,幫助學生形成完成的知識結構,在講解抽象性數學問題時,積極設置教學情境,加深學生對數學問題的理解和記憶,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勇敢表達自己的觀念和思路,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學生數學學學習能力。
例如,千戶學區永樂小學的數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校大自然資源豐富的優勢,在《分類和整理》一課的教學中,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來到美麗的校園里,讓學生對視線中的花草樹木自主進行分類,有的學生說“老師,我按照大樹的顏色給大樹分了三類”,有的學生說“老師,我按照花朵的大小給花朵分成了兩類”......,這種讓學生能夠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進行實踐分類訓練的方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學生分類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說出哪個類別中的數量最大,學生在思考這一問題時能夠有效整理自己的分類,切實提高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3.讓學生循序漸進的學習數學知識
數學學習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科學合理的對學生進行分層,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符合學生實際學習要求的教學方案和學習任務,提高教學針對性,讓所有學生都能夠在自己適合的數學教學中得到顯著提升,實現學生的共同進步。
例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數學基礎較差、數學基礎普通、數學基礎較強三個層次,在教學中指導基礎差層次學生掌握教材基礎數學知識,培養數學學習能力;指導基礎普通層次學生將教學內容應用到解決數學問題上,幫助學生完成知識到能力的遷移;指導基礎較層次學生能夠對數學知識舉一反三,創新解題思路和方法,引導學生更深層次的學習數學。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學習特點對教學有著重大影響,直接關系著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小學數學教師要重視學生積極主動探索意識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循序漸進的學習數學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和數學水平,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數學。
參考文獻
[1]蔣鵬.結合小學數學學習特點實施有效教學[J].速讀(下旬),2018(3):245.
[2]唐艷婷.探究小學數學學生的學習特點[J].中外交流,2018(11):96-97.
[3]蔣萍.利用小學數學學習特點開展積極教學[J].數學大世界(中旬版),2016(3):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