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增武
摘 要:從遠古時期,人類還未進化的群居生活階段,就已經開始投入到勞作與有效的社會生活當中,并在長期的潛移默化中,不斷與時俱進,始終貫穿于浩瀚的人類社會上。從目前的形勢上看,群眾文化活動已經發生了本質上的轉變,并以一種全新的形象,呈現到了大家的視野當中。展現了休閑性與娛樂性的模式。但是從展現的精神、文明和價值上看,還是可以尋找到人類文明歷史發展的“影子”。從一定程度上看,新時期群眾對文化活動,需要在滿足人民精神需要的基礎上,豐富其精神、情感內涵,在直接參與的情況下,讓大家享受幸福感、愉悅感。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組織和策劃,提高群眾的生活質量,推進群眾文化活動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新時期;群眾;文化活動
1 群眾文化的主要概述
新常態的背景下,人們在滿足了物質文化之后,就開始追求精神上的文化需求。其中,所謂的群眾文化就是在廣大人民群眾當中,在自身的職業之外,主動參與,并進行娛樂活動,進行自我探索的社會群體性的文化[1]。群眾文化活動主要在城市和鄉村進行展開,那么,居民與村民就是文化活動的直接參與者,換句話說,廣大的人民群眾是主要的參與者。群眾文化闡述的主題是群眾,客體是文化活動,文化活動的方式多種多樣,內容涉及較遠,是以文化活動的形式進行展現的。從新時期群眾文化上看,主要表達的是人民的喜怒哀樂,需要在政府的正確引導下,有序進行,并體現重要的含義與作用。例如:廣場舞等活動,就是集中在公園、小區等娛樂場所。還有一部分是集中在政府部門或者是企業單位舉行的活動。這個時候,就可以秉承科學發展觀的主要思想,考慮人民群眾的興趣愛好,展現對黨精神文化的堅決擁護,落實人民群眾精神需求,展現現階段工作的重點。
2 群眾文化活動組織開展的意義
第一,有利于推廣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傳統文化傳承,有利于人們對群眾文化認知,領略我國傳統文化的藝術美。第二,有利于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緩解人們的精神壓力。在群眾文化活動的基礎上,陶冶情操,加強人與人之間的聯系,使人們的精神生活得到將神上的滿足與豐富。第三,有利于促進經濟的增長,為我國文化市場的繁榮發展,貢獻出一份力量。從物質消費轉變為精神消費,按照不同的精神需求,進行探索這個重要課題,實現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和策劃。第四,促進全民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社會基層文化教育與宣傳的有力載體,只有全方位的激活廣大人民群眾思想,這樣才能更新價值與思想觀念,構建和諧的社會環境。第五,促進全民體質的提升。展現了物質、飲食、精神等方面的需求,借助舞蹈、競技、比賽、運動等項目形式,強健群眾體魄,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例如:秧歌隊、龍獅隊、太極學習、民族舞蹈等項目活動,在開展的過程中,不僅愉悅了身心,也提升了人們的身體素質[2]。減少醫療負擔,促進人們健康成長,讓人們更加神采奕奕,精神飽滿。
3 新時期組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有效策略
3.1 活動的前期準備工作的完善
第一,需要有組織、有規則的進行群眾文化活動。明確相關的組織結構,將內部工作人員的權責進行分工。第二,需要做好群眾文化活動的資金籌集工作,主要的資金籌集方式有主辦單位是群眾文化活動的主要支持者和倡導者的資金支持。使用外聯的方式,爭取合作企業。在為企業提供廣告的同時,也提供了資金的支持。還有在群眾文化活動過程中獲取的資金收益,主要用于活動的支出。開展社會公益活動中,獲得的群體征集募捐。第三,針對群眾文化活動,進行應急預案進行制定與整理。例如:天氣因素,通信因素,環境因素等緊急事件,需要提前進行預測,并在出現影響因素的同時,保證活動的正常進行,并將活動的風險降低到最小[3]。第四,制定活動方案,計劃方案制定的越詳細越好。第五,豐富文化活動的內容,記錄活動的流程,提高服務意識。第六,加強對分散活動群體的監督,引導群眾的文化活動方式,并向著健康、豐富的發展路線進行延伸。
3.2 活動地區的優勢資源的利用
這個時候,就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因地制宜,拉動活動的可用資源。與當地的企業、商家進行合作,企業或者是商家在提升自身紫名都的同時,群眾活動也獲得了有效的地方性資源。例如:專業秧歌隊、舞蹈隊等就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成立地方性專業培訓班,調動參與者的積極性,擴大規模,促進群眾文化活動的順利開展。
3.3 擴大傳播途徑
這個時候,要想從本質上,有效的組織并開展群眾文化活動,那么就需要相關的工作人員,做好積極地宣傳工作。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支持,加入到群眾活動當中。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這個時候,也可以將“互聯網+”的思想理念,加入到實踐當中去,實現多媒體與互聯網的有效應用。與此同時,相關的組織者與管理者也可以秉承科學發展觀的主要思想,結合時代的特征,借助網絡,智能手機,APP,多媒體等多種形式,精心的策劃并宣傳。其中,主要內容需要一步步的細化,例如:地點,內容,規模,形式,禮物,特點,參與投資單位或者部門等[4]。
3.4 集中、分散活動并舉
從一定程度上看,群眾文化活動更多的是帶有一定的創新性,展現了地方性的特色。堅持“定時、定點”的組織原則,在文化站、文化館、社區等的基礎上,有效的發展群眾文化的活動。例如:廣場舞,公園太極班,交易舞團等的規模人群較大,都是群眾自配娛樂器材,還有一部分是專業人士自發的傳授。因此,此種形式就會吸引更多的成員加入,完成更好的思想交流。
3.5 突出示范作用
從一定程度上看,群眾活動主要展現了較強的示范與帶頭作用。在此種形式的引導下,就會有更多的人,不愿意嘗試新的事物,更愿意跟隨并參與。這個時候,就需要相關的工作人員,抓住人民群眾的特點,關注社會熱點,展現更強的娛樂性、思想性、創造性。讓人民群眾,明白積極向導的發展方向,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精神文化的需求。
4 總結
俗話說:“欲動天下者,當動天下之心,而不徒在顯見之跡。動其心者,當具有大本大源”。由此可見,群眾是國家的基礎構建者,也是城市體系,城市建設的重要單位。因此,這個時候就需要群眾活動的組織者或者倡導者,秉承科學發展觀的主要思想,在堅持和完善相關的工作流程的同時,提升創新精神,轉變思維,做好為人民服務工作。探索有效的措施,促進人民群眾文化活動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姚剛.如何更好地開展群眾文化活動[J].大眾文藝. 2013(24):111-112
[2]范寶妮.淺析組織有效的群眾文化活動的方法[J].文化產業. 2018(03):33-34
[3]王奇杰.淺談新時期群眾文化活動品牌打造[J].文化產業. 2018(04):189-190
[4]劉小云.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組織與輔導策略分析[J].大眾文藝. 2017(23):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