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
【摘 要】本文探討《機械制圖》課程標準與制圖員崗位技能標準的對接問題與方法,提出通過手工繪圖、AutoCAD 繪圖、機械零件圖和裝配圖繪制項目教學,使學生掌握制圖員崗位技能標準。
【關鍵詞】機械制圖 課程標準 崗位技能 制圖員 標準對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1B-0052-02
《機械制圖》是機電類、自動化類等專業最為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之一,課程教學的宗旨是使學生掌握讀圖與繪圖的原理及方法,為學生后續專業課的學習奠定基礎。制圖員工作崗位作為與機械制圖課程聯系緊密的崗位,要求學生都能讀懂零件圖和裝配圖,并能繪圖,因此要將國家職業標準中對制圖員崗位技能的相關要求融入《機械制圖》的課程標準與課堂教學中,使《機械制圖》課程的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聯系更加緊密,充分體現“以應用為目的、以工作為導向、以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思想,促使學生的專業知識與職業技能得到同步發展,從而為學生將來的就業奠定有利基礎。
一、《機械制圖》課程標準與制圖員崗位技能標準
(一)《機械制圖》課程標準
《機械制圖》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圖示能力,形成機械產品圖樣的識讀與繪制的綜合能力,為學生后續專業課的學習提供必要的專業基本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教學內容主要包括機械制圖的基本知識、投影原理、立體的表面交線、組合體視圖、機件的表達方法、零件圖和裝配圖的識別等。由于學校是為企業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主要渠道,因此,《機械制圖》課程的標準也應符合職業崗位、企業和行業等方面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
(二)制圖員崗位技能標準
崗位技能標準反映的是某個職業崗位對從業人員的工作內容、技能等方面的具體要求。《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職業標準和技能要求查詢手冊》對制圖員崗位技能提出明確要求:對于初級制圖員來說,要求能繪制墨線圖、二維和三維機械圖、圖檔管理等;對于中級制圖員來說,要求能繪制簡單的二維專業圖形、斜二測圖、正二測圖、正等軸測圖、正等軸測剖視圖、能使用軟件對成套圖紙進行管理等;對于高級制圖員來說,要求能根據零件圖繪制裝配圖、機械圖、軸測圖、軸測剖視圖、能對成套圖紙進行分類與編號等;對于技師來說,要求能繪制與閱讀各種機械圖、能根據二維圖創建三維模型,并能指導初、中、高級制圖員的工作,進行崗位業務培訓等。
二、《機械制圖》課程標準與制圖員崗位技能標準對接的必要性
課程標準制定的是對課程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要求,凸顯的是一種教學效果的水平。崗位技能標準體現的是企業對崗位工作從事人員的專業與技能要求。只有課程標準與崗位技能標準相一致,才能使得學校所培養的人才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但事實上,大部分學校的《機械制圖》課程教學仍以課本與課堂教學為主,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設計都與企業對人才技能的需求相脫節,導致學生的實際能力與企業崗位技能要求有相當大的差距。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要將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與實踐能力作為教學改革的重點,將《機械制圖》課程標準與制圖員崗位技能標準統一,改進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教學體系。只有這樣才能使畢業生滿足社會及企業需求,促進學生就業。因此,如何將課程標準與崗位技能進行有效對接,培養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技術技能人才,是當前《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改革中的重要課題。
三、《機械制圖》課程標準與制圖員崗位技能標準對接途徑與方法
通過對《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職業標準和技能要求查詢手冊》中對制圖員崗位技能標準的分析,結合“以能力為本位、以工作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在《機械制圖》課程教學中,通過課程體系與企業需求、教學目標與崗位技能之間對接,優化課程,提高學生的崗位能力和實踐能力。
(一)《機械制圖》課程體系與企業崗位技能需求的對接
課程體系是指在一門課程教學中,如何安排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分工協作等,課程體系的設置并非憑空安排,而是根據專業學生的行業發展及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來制定的,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針對性,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因此,在《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時,需要對社會及企業中制圖員的崗位工作內容及相關技能要求進行充分調研,明確企業需要什么樣的技術技能人才,進而確定以培養學生崗位技能的具體教學任務,從而構建以崗位技能培養為核心、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機械制圖標準與崗位技能標準對接的課程體系。
制圖員是從事工程與產品設計,繪制原圖、底圖或其他技術圖樣的人員。《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職業標準和技能要求查詢手冊》明確提出,制圖員的崗位技能主要包括:繪制二維和三維圖、計算機繪圖和圖檔管理三個部分。因此,根據制圖員崗位職責相應設置《機械制圖》課程體系,并劃分為以下三個模塊:
1.模塊一:手工繪圖
針對繪制二維圖和三維圖的崗位技能,結合教材內容,我們將模塊一分為以下 8 個子模塊:
子模塊 1:機械制圖的基本知識。
子模塊 2:繪制專業圖的方法。
子模塊 3:平面圖形的繪制。
子模塊 4:投影及組合體視圖的方法。
子模塊 5:機件表達方法。
子模塊 6:標準件與常用件的繪制方法。
子模塊 7:零件圖、裝配圖的識讀與繪制。
子模塊 8:軸測圖的識讀與繪制。
2.模塊二:AutoCAD 繪圖
針對計算機繪圖崗位技能,結合教材內容,將模塊二分為以下 5 個子模塊:
子模塊 1:AutoCAD 繪圖軟件的了解與操作。
子模塊 2:基本圖像的繪制。
子模塊 3:對象編輯。
子模塊 4:尺寸標注。
子模塊 5:圖紙的輸出與打印。
3.模塊三:機械零件圖和裝配圖繪制項目
結合實際機械加工項目,以項目為載體,讓學生在完成項目過程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機械零件圖和裝配圖的繪制。
子模塊 1:機械零件的拆裝。
子模塊 2:機械零件的測繪。
子模塊 3:圖紙歸檔與管理。
(二)《機械制圖》課程標準與崗位技能標準的對接
依據制圖員國家職業資格標準和技能鑒定標準,對制圖員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工作內容、技能要求等方面進行研究分析,確定制圖員的崗位能力目標,進一步分析制圖員的典型工作任務,并以此為依據編制《機械制圖》課程標準,確定該課程的能力目標、知識目標和素質目標,最終確定項目課程的知識與技能教學內容。
1.教學目標
(1)能力目標。要求學生能夠正確熟練使用繪圖工具與儀器進行繪圖,并使之符合有關國家規范和企業要求,具有對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等方面進行再學習的能力,具有較強的空間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計算能力。
(2)知識目標。通過項目任務的學習,讓學生掌握《機械制圖》的國家標準,掌握各種標準件和常用件機械圖的繪制方法、零件圖和裝配圖繪制方法、創建各種零件三維模型的方法。讓學生通過完成《機械制圖》課程設置的工作任務與實訓項目,學會根據制圖員的崗位技能標準,運用所學機械制圖相關理論知識,獨立地讀圖、繪圖,達到制圖員中級工的基本要求,并勝任制圖員中級工技能鑒定工作。
(3)素質目標。要求學生嚴格執行工藝流程和技術規范操作標準,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繪圖的能力,培養學生踏實肯干、愛崗敬業和勇于創新的工作態度,培養學生的團隊協助精神、溝通能力和策劃組織能力。
2.教學實施
(1)教學環境。學校與企業進行全方位的深度合作,一方面,學校根據企業制圖員崗位技能要求,建立《機械制圖》課程一體化實訓室,讓學生進行現場學習、操作與演練,強化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崗位就業能力。同時,組織學生到企業進行實習,及時完善教學內容與教學大綱,強化針對性技能實訓。另一方面,企業派送專業制圖人員到學校進行現場教學和講座,豐富學生的實踐經驗與技能。
(2)教學師資。在《機械制圖》課程教學中,需要教師掌握職業崗位技能標準,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并經常到企業進行實習,了解企業機械生產的新工藝和新技術,積累豐富的制圖經驗,使其具備指導學生實踐課程的能力。
(3)教學活動。在《機械制圖》課程教學中,教師需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積極樹立“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教學理念,結合制圖員的崗位工作任務合理地選擇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指導。以制圖員崗位工作的典型任務作為學生項目任務訓練的主題,充分利用學校、企業、社會等資源,將校內學習、實訓內容與制圖員的崗位工作內容與技能鑒定要求有機地銜接起來。同時,學生可以直接參加制圖員的技能鑒定資格考試,有效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就業能力,為學生未來的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3.教學評價
在《機械制圖》課程考核中,建立“課程考核+工作業績考核+職業資格考核”的教學評價體系,將課程內容的考核與制圖員的崗位技能標準和職業資格標準銜接起來,采用“理論考核+技能鑒定”“項目任務考核+工作業績考核”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進行綜合評定,促進學生崗位技能和就業能力的提升,滿足企業對專業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
綜上所述,《機械制圖》課程標準與制圖員崗位技能標準的對接,充分體現“以能力培養為中心、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思想,注重了學生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使得課程教學具有較強的針對性、適用性和靈活性;縮小了學生實際技能與企業崗位技能對學生需求的差距,使學生在畢業后能夠更好地適應崗位工作,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就業能力,滿足了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朱定見.基于AutoCAD2016并符合機械制圖最新國標的樣板文件的設定方法與技巧[J].機械管理開發,2018(4)
[2]張 磊.淺談運輸管理實務課程標準與職業崗位技能對接[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8(5)
[3]姚慶文,丁 輝.高職專業核心課程標準與職業資格標準對接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1(12)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