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凌
【摘 要】本文分析藥物分析實訓教學中學生對實驗現象沒有把握、實訓操作不夠熟練、實訓報告的完成情況參差不齊、實訓反饋不理想等問題,提出將基于微課的混合教學模式應用于藥物分析實訓教學中,通過應用雨課堂、藍墨云班課、問卷星等教學手段,從“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等步驟實施,構建新型的藥物分析實訓教學混合教學模式。
【關鍵詞】微課 混合教學模式 藥物分析 實訓教學 雨課堂 藍墨云班課 問卷星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1B-0082-03
藥物分析是中等衛生職業教育藥劑專業的一門重要的、綜合性、實踐性專業基礎課,主要介紹藥品質量分析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而藥物分析的實訓教學在培養學生對藥品質量分析的操作技能中尤為重要。在“互聯網+”背景下,微課越來越多地應用在傳統課堂中并發揮重大作用。但在實訓教學中,信息化教學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傳統實訓課堂教學。因此,可以利用微課的優勢,探索實施新型的混合模式實驗教學,構建適合藥物分析實訓教學的混合教學模式。
一、藥物分析實訓教學現狀
傳統的藥物分析實訓教學模式主要是教師在實訓室進行現場講解,學生進行操作練習,教師總結后學生完成實訓報告。藥物分析實訓主要是對藥物的鑒別、檢查以及含量測定,通過對照藥品標準,判斷藥物是否符合規定。由于藥物分析實訓教學的特殊性,傳統教學存在以下問題。
(一)學生對實驗現象沒有把握。藥物分析實訓項目中的許多實驗現象學生并未見過,特別是對顏色的判斷,學生都沒有把握,因此,實驗中經常出現學生不斷問教師實驗現象是否與標準一致的情況。例如重氮化偶合反應的猩紅色沉淀、銅吡啶試液反應的紫堇色等,這些顏色學生單從文字的表述經常很難把握自己的實驗是否符合標準。而且這種情況即使在實驗課講解時用 PPT 形式展現了實驗現象,學生也沒辦法一一記住。
(二)學生的實訓操作不夠熟練。藥物分析的實訓課內容較多,每個內容大概有 2~4 個實訓學時。在課時有限的情況下,學生還經常因為實驗現象提問,這樣既浪費學生的實訓操作時間又影響實驗效果,學生進行實訓操作的時間就更少了,因此導致學生對應該掌握的實訓操作不夠熟練。另外,在實訓課前教師的講解中,學生的接受程度與專注情況不同,也會導致在實訓操作過程中,有部分學生沒辦法順利地獨立操作,經常要詢問教師相關的實訓操作步驟。教師在個別操作指導時分身乏術,學生的實訓操作就不能按時完成,難以進行反復練習。
(三)學生實訓報告的完成情況參差不齊。藥物分析的實訓報告是每一個藥品檢驗項目下都要填寫現象和結果,涉及含量測定的還需運用公式計算。由于需要填寫的內容較為繁雜,部分對該知識點掌握不夠牢固的學生,在撰寫實訓報告時會出現不會判斷結果、不會運用公式計算等問題。而教師如果在實訓課前詳細解釋實訓報告的撰寫細節,又會縮短學生實訓操作時間,導致學生操作時間更短甚至會出現不夠時間完成實訓操作內容的情況。因此,學生撰寫的實訓報告,水平的差異會比較大。
(四)實訓反饋不理想。傳統的實訓報告為紙質版,無論是學生撰寫和教師批改的效率都不高。特別是實訓報告中的實訓反思,要求學生記錄實訓過程遇到的實際問題與措施,即實訓反饋。教師批改實訓報告后,只能憑印象或者是用筆記錄學生在實訓中出現的問題,再進行點評,難免有疏漏,效果不夠理想。
二、微課的設計與制作
以微課作品“法揚司法對氯化鈉注射液進行含量測定”為例,介紹微課的設計與制作。
(一)微課的設計。選擇“法揚司法對氯化鈉注射液進行含量測定”的內容制作微課,是由于含量測定是藥品檢驗的必要程序,而法揚司法是氯化鈉注射液的唯一含量測定方法,也是藥劑專業學生需要掌握的重要操作技能。學生在有一定的分析化學滴定技能背景下學習,重點是要求學生懂得判斷法揚司法的滴定終點。
在微課設計的時候,采用“2W1H”模式講解,先把理論內容講解明白。“2W1H”,即什么是法揚司法(What?),為什么要進行氯化鈉注射液的含量測定(Why?),以及怎樣用法揚司法對氯化鈉注射液進行含量測定(How?)。然后通過視頻的演示把法揚司法操作的步驟展示出來,學生能更直觀地學習到法揚司法的操作方法以及重點內容—— 滴定終點的顏色。操作完畢后還解釋了測定結果的計算和實訓報告的正確填寫方法。在整個微課中通過設計“2W1H”模式,一問一答的情景讓學生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中學習,不會感覺到整個微課沉悶乏味。最后學生通過掃描二維碼回答問題,可以通過“問卷星”軟件馬上測評學生的掌握程度。
(二)微課的制作。筆者認為微課的制作不需要“高大上”,“接地氣”又能切合教學實際才最重要。但“接地氣”不等同于粗制濫造,微課的內容應該精心準備,而在錄制視頻方面,應以實用性為主。若由于參加微課比賽而動用專業攝影團隊等高成本制作,則失去了微課的推廣價值。
在“法揚司法對氯化鈉注射液進行含量測定”的微課中,圖片素材為實訓室拍攝的試劑與藥品,操作視頻為實驗老師在實驗室的操作,音頻為理論老師的解說。這樣,學生在學習微課的時候會有親切感和代入感。另外,相應的操作視頻只要畫面清晰,能把重難點呈現出來,使用普通的手機和數碼相機等日常設備也足夠,而且更能體現其可操作性強。
三、基于微課的混合教學模式的模塊設計
藥物分析是中等衛生職業教育藥劑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其實訓操作是藥品檢驗工作的必備技能。在藥品生產企業、藥檢所以及藥監局等單位的藥品質量檢驗部門的工作中,藥物分析的實訓教學內容就是崗位的工作內容。同時,藥物分析實訓技能也是藥學領域的重要技能。依據藥物分析實訓教學中出現的學生對實驗現象沒有把握、實訓操作不夠熟練、實訓報告的完成情況參差不齊以及實訓反饋不理想等問題,在藥物分析實訓教學中引入基于微課的混合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實踐。
混合教學模式是將面對面講授與網絡教學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方式,將傳統的學生“被動學”轉變為“主動學”,調動學生的主觀積極性。藥物分析實訓教學中,應該保留以教師為主導的面授與指導的模式,還可以加入微課、雨課堂、藍墨云班課、問卷星等進行發布學習任務以及進行實訓教學反饋的模式,這樣可以增加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也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掌握操作技能。
基于微課的混合教學模式設計分為三個模塊。第一模塊為教學設計,主要是制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任務、制作微課。第二模塊為教學實施,主要是以微課為主線,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介紹具體的教學實施方法。第三模塊為教學評價,主要分為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最后根據教學評價結果、問卷調查的反饋,對教學設計進行調整,形成良性的循環系統。
四、基于微課的混合教學策略
藥物分析實訓教學的重難點,如實驗操作步驟、實驗現象、實訓報告的填寫等,均可以微課的形式展現。學生在課前、課中以及課后均可學習,并且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針對某知識點反復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而必須付諸實踐的藥物分析實訓教學中,微課不能完全替代傳統課堂,運用混合教學模式就比較切實可行。
整個教學設計和實施主要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在雙主教學模式下展開,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教師主導作用,實現多次知識內化,引導、幫助學生自主完成知識意義的建構。下面以“法揚司法對氯化鈉注射液的含量測定”實訓教學為例,介紹基于微課的混合教學模式的應用實踐。
(一)教學設計。在充分分析學情和教學內容后,制定出三維目標。知識目標:學習法揚司法測定氯化鈉注射液的方法原理。能力目標:掌握法揚司法滴定終點的判斷,根據標準判斷樣品是否符合規定。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以及實事求是的精神,為今后學習及工作打下基礎。經分析,氯化鈉注射液的含量測定實訓教學內容的重難點為法揚司法滴定終點的判斷,以及根據標準判斷樣品是否符合規定。依據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以及教學內容,從激趣導入、理論講解(2W)、演示操作(1H)、教師總結、習題檢測 5 個流程制作微課。
(二)教學實施。教學實施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從課前、課中、課后 3 個流程來實施。
課前進行知識傳遞。教師先確定智慧教育發布平臺如雨課堂、藍墨云班課,在智慧教育發布平臺推送包括實訓原理、實訓步驟、注意事項以及實訓操作微課等實訓內容信息,內容對比實訓教材易懂簡潔,形式新穎,重點突出,利于學生的課前預習。實訓操作微課在課前推送,使學生有了前期的感官認識,特別是實驗現象的展示,對學生有一定的操作指導意義,很好地解決了學生對實驗現象沒有把握的問題。
課中進行知識構建。由于學生有效地進行了課前預習,教師在實訓課中只需強調實訓操作的要領和實訓中的注意事項,不需做示教,節省了時間。學生在實訓操作中遇到操作步驟和要領不清楚的情況也可以通過反復、定點地觀看實訓操作微課來解疑,不必等待教師來解釋。另外,實訓操作采取學生小組協作式操作,也就是第一批學生操作完畢后,每個操作小組留一名學生作為下一組的“操作小指導”。充當“操作小指導”的學生由于榮譽感和使命感,指導操作都很認真負責。而操作的學生由于有“同伴教育”,以及有相當下一組的“操作小指導”的愿望,操作也更自信和認真。在實訓操作過程中,教師密切觀察學生的操作,隨時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個別點評糾錯。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學生實訓操作的效率,使學生增加了反復進行實訓練習的時間,也解決了學生實訓操作不夠熟練的問題。
課后進行知識鞏固。學生在撰寫實訓報告時,如果遇到問題可以在智慧教育發布平臺如雨課堂與教師或同學進行交流。實訓操作微課中也包含了實訓報告的結果計算和結論判斷。學生可以再次觀看實訓操作微課解疑。這樣可以解決學生實訓報告的完成情況參差不齊的問題。
(三)教學評價。教學評價分為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包括學生課堂操作表現和實訓完成情況,可以通過課堂觀察與在線學生批改實訓報告完成。總結性評價為單元測試,可以通過雨課堂發布測試題完成學生答卷、教師改卷、成績分析等內容。在智慧教育發布平臺中,評價反饋及時,結果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教師的工作效率,也解決了實訓反饋不理想的問題。教師也可以在實訓課程結束后利用問卷星進行問卷調查,并根據結果對教學設計進行不斷完善。
基于微課的混合教學模式在藥物分析實訓教學中的應用,大大提高了藥物分析實訓教學的效果。但是,由于學生在線上觀看微課視頻需要耗費較大的流量,對學生而言學習成本增高一定程度減少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對基于微課的混合教學模式在藥物分析實訓教學中的全面應用形成一定的阻力。因此,在校園全面覆蓋無線網絡才能使信息化教學更有效地開展。但如何使學生更好地運用信息化手段學習又不沉迷于手機玩樂值得教育者深思。
【參考文獻】
[1]李巧云,關 欣,等.混合式教育在植物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8(19)
[2]楊 浩,付艷芳.基于微課的混合式教學實踐與效果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17)
【基金項目】2018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校企合作的藥劑專業《醫藥市場營銷技術》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GXZZJG2018B119)階段性研究成果。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