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浙江 杭州310004)
生物農藥就是非化學農藥,它主要由天然的化學物質或生命體構成,并且能夠達到殺菌、殺蟲的作用。生物農藥因具有農藥殘留低、無污染等特點,在綠色水果的生產過程中被廣大的果農采用。由于不同的生物農藥有他們自己的特殊性,所以果農應結合具體果樹,采用合適生物農藥,為果樹的健康生長提供有力的保障。
優秀的生物農藥產品,其作用對象是非常有選擇性,針對的是有關的病蟲害,而對人、畜及各種有益生物相對來講是安全的,對非靶標生物的影響也比較小。[1]
生物農藥能夠控制有害生物,主要依靠的是發揮一些特定的微生物或微生物的代謝產物能夠產生獨特的殺蟲、防病、促生等效果。而它的有效活性成分不是通過化學合成產生的,而是一種來于自然,歸于自然正常的自然物質循環方式,也就是說它能夠被日光、植物或各種土壤微生物分解,從而回歸到大自然的良性循環當中,因而生物農藥對自然生態環境來說是安全、無污染的。[2]
研究發現,部分生物農藥品種在自然環境中有定殖、擴散和發展流行的重要作用,這是由于他們能夠在害蟲群體中的水平或經卵垂直進行傳播。它的這種獨特傳播方式不僅對當代的有害生物發揮殺蟲、防病作用,而且也對其后代能夠發揮一定的抑制作用。
當前我國生產生物農藥的原材料,一般不會使用不可再生資源,如石油等,而是使用如農副產品的豆餅、麥麩或某些植物體這樣一些天然可再生資源,這些原材料的特點是來源廣泛、成本低,從而有利于企業和果農的生產經營活動。
細菌殺蟲劑的主要作用原理是胃毒,主要成分是由能夠對果樹害蟲造成病變或者死亡作用的細菌以及活性成分,害蟲一旦食入這種細菌殺蟲劑就患上敗血癥從而中毒死亡。目前世界各國的該類殺蟲劑已多達100多種,其中運用廣泛的主要有金龜子、蘇云金、球形及緩病等芽孢桿菌,從使用效果看還是非常好的,其中蘇云金式芽孢桿菌在世界范圍內的應用最為廣泛,達所有去蟲劑總量的95% 以上,可見該殺蟲劑的應用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蘇云金式芽孢桿菌也在我國森林、農產品及糧食儲存點的蚊蟲防治工作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發揮了作用的預防作用。[3]
真菌殺蟲劑屬于寄生譜比較廣泛的昆蟲病原真菌,世界上有記載的真菌殺蟲劑高達100多個屬的800多個品種,它的殺蟲途徑主要是通過接觸來達到的。目前,我國市場上使用最多的依次是白僵菌殺蟲劑、綠僵菌殺蟲劑、擬青霉殺蟲劑等,而白僵菌殺蟲劑是果農用于果樹病蟲害防治最多、最有效的殺蟲劑之一。
病毒式去蟲劑目前還處于研究探索實驗階段,總的來講發展時間較短,從其使用情況看對果樹病蟲害的防治效果還并非十分理想。它把昆蟲作為寄主,有著極強的專一寄生功能,目前在多種農林害蟲防治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在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遇到一些困難。譬如,其適用的寄主較小,而病毒的自身繁衍發展能力很強,就容易脫離可控范圍,導致殺害病蟲的同時也對果樹本身造成了一定傷害。業界對于NPV、GV、CPV等病毒式去蟲劑的研究比較廣泛,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4]其中,NPV類多適用于農作物和林地,而GV類主要用于菜地。經過了多年的研究,在病毒式去蟲劑領域,我國已經針對20余種病毒式殺蟲劑進行了實驗。
微孢子蟲屬于是一種原生動物,微孢子蟲殺蟲劑的運用得益于這種生物的體內有一條極絲和一團孢子原生質,一旦它被其他昆蟲吞入腹中,那么這種極絲就會當外翻,進而感染昆蟲的腸道,之后昆蟲就會逐步喪失行為能力,交配產卵的能力大大降低,并最中走向死亡。監于這種自然環保的優勢,在農林的病蟲防止工作中的許多部分都采用了微孢子蟲殺蟲劑[5]。譬如,在進行草原蝗蟲防治時,我們國家就從美國引進了蝗蟲微孢子蟲,整個過程中孢子蟲殺蟲劑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殺害大量蝗蟲,并且,誘發蝗蟲內部的流行病,進一步擴大殺蟲效果,最終實現了非常好的防治效果。
目前,在國際上公認的最為先進的生物殺蟲劑就是線蟲殺蟲劑。其制造原理是利用夜蛾斯氏線蟲對梨象鼻蟲幼蟲的高侵染力較而設計的。并且,據相關實驗表明,蘋果蠢蛾線蟲殺蟲劑對杏園桃紅頸天牛的滅殺效果超過了70個百分點。可以看到兩類線蟲對于防治相關病蟲害生物有良好的效果。在實際果樹種植防治中,使用范圍最為廣泛的線蟲殺蟲劑當屬索科線蟲和斯氏線蟲。
綜上所述,生物農藥的使用不僅能夠大幅度提高果樹結果的品質,并且在果樹的整個生長周期中都有積極作用。并且其較化學農藥而言更為環保,符合植物的自然生長特性,因此我們應當合理降低化學農藥的使用范圍,而采用生物農藥。當然,不可否認生物農藥也有一定的弊端,因此,在使用的過程中要盡量做到揚長避短,增加使用效率,更好的幫助果樹防治病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