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霜 天津工業大學
自推出《等著我》節目以來,不僅評分很高,而且互聯網上出現的話題也在不斷升溫。據統計,節目播出后,多次被評為微博電視指數的前三名,并被列入重力媒體發布的排行榜中,《等著我》也曾經高居榜首。這檔節目究竟有哪些特色是值得研究的,本文就尋人平臺方面對節目特色進行分析。
尋人是一個系統而艱巨的集體任務。為了完成以認真負責的方式幫助求助者尋找失聯人員的任務,節目組建立了一個在全國范圍內尋找親屬的系統。從該計劃的溝通方式來看,這是一種類似龍卷風的聯合型爆發。其他與電視媒體攜手合作的官方組織也爆炸式增長。
節目聯合了公安部等官方力量,合作伙伴有全國救助尋親網,網站設置了“在站尋家”和“我要尋人”的版塊,為求助者提供尋家和尋人的信息幫助,可以發布自己精確的尋人信息,以聚合全國的用戶和志愿者們的力量去努力尋找。同時,節目組也積極地運用新媒體力量進行信息的搜集,寶貝回家、人民網、光明網、央廣網、中國新聞網、未來網等及時發布求助者的尋人信息,利用新媒體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的特點參與到《等著我》的大型公益尋人行動中。擴大追蹤范圍,提高成功率,增強尋人計劃的關注度,讓更多人參與全國性的搜索活動,這就有了利用國家力量而成長起來的具有權威性、公益性的尋人平臺。通過《等著我》這檔節目成立的公益尋人平臺,已經成功找回12289 例,幫助成千上萬個家庭找到了分別已久的親人、朋友、恩人等,為了使每一個破碎的家庭久別重逢、夢想成真,媒體工作者、節目組工作人員以及志愿者們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去換來這一張張全家福。
在娛樂和后現代主義時刻,媒體的便利性不僅為尋找失聯人員提供了有效的平臺,而且還可能擴大搜索范圍和擴展計劃。截止到2019年1月5日,《等著我》官網已發布299542 條尋人信息,官方微博粉絲數量高達343 萬,發布各類互動微博19525 條。官方微信也獲得很多關注量,有尋人和節目資訊版塊。傳統媒體對尋人的報道雖沒有新媒體的傳播速度快且范圍廣,但《北京日報》《新民晚報》《人民日報》等數十家傳統媒體,發揮著各自的力量,努力收集尋人信息和線索,共同為求助者完成他們的團圓夢。
在這個平臺上,它與熱心網民的無私奉獻密不可分。此外,地方政府和福利機構,數千名志愿者和國內主流媒體共同合作。它為平臺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并提供了大量尋人線索。作為連接求助者和媒體的有效方式,《等著我》的熱線電話全天24 小時開放,共有30 名以上專門負責接聽電話的工作人員,平均每天接聽40個電話,以確保平臺暢通無阻。
《等著我》這檔節目具有強大的尋人系統力量,不僅為節目的口碑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此外,它還促進了有關部門有效打擊犯罪案件,實現了許多支離破碎的家庭團聚的夢想。該計劃鼓勵更多人貢獻自己的愛,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貢獻,并以積極樂觀的態度為公眾提供積極的能量。
《等著我》節目是中央電視臺首播的大型公共服務類節目,聯合眾多尋人平臺,以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去展示求助者或溫暖樸實或蕩氣回腸的尋人故事,發揮央視媒體的責任,調動各方媒體、工作者的參與,共同完成普通人的團圓夢,從而踐行“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