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鳳仁 南丹縣電視臺
我國電視民生新聞的出現與發展是與我國經濟的發展同步進行的,其指導思想為以人為本,同其他類型的新聞報道相比,民生新聞出境記者的素養和能力有所不同,民生新聞以現場報道為主要形式,因此要求出境記者 要充分聯系起民生新聞的特點和要求,掌握現場報道民生新聞的技巧,進一步做好現場報道[1]。
在民生新聞事業中,現場報道往往是最能夠說服、打動觀眾的,其最注重的便是真實性、及時性,而前者主要是要求出境記者客觀再現與評價整個民生新聞事件,而后者則主要是對民生新聞事件現場報道的時間提出了要求,即可以在第一時間抓住事件中快速消失的場面,很快把整個事件向電視觀眾呈現。同時,鑒于現場報道是出境記者真正到事件發生地,報道現場的實際情況,所以便對其自身形象有很高的要求,并要求其注重行為表情與語言表達,把報道的對象直接真實地體現在電視屏幕上。除此之外,在現場報道中,出境記者不僅要在現場把整個新聞事件交代清楚,且還需要讓現場人員與電視前的觀眾積極參與進來,有效解決發現的民生問題,在現場報道中,記者應更多的讓觀眾將心聲表露出來,對事實予以還原,而不能自顧自的說。
(一)自我定位。出境記者在現場報道中最主要的任務便是進行報道,其并非新聞事件的制造者[2]。若事件已經結束,則出境記者不但要如實記錄下事件,還應扮演新聞事件的導演一角,在報道過程中,需扮演記錄者與旁觀者的角色,不能充當新聞事件的主體或者當事人,介入到事件中,也不能直接干涉事件的發展,又或是傳播對輿論導向不利的消極言論,出鏡記者需有一個理性的頭腦,對自身情緒予以控制,在觀察問題的同時做出快速反應,并對觀眾和輿論予以正確引導,千萬不能受到現場氛圍的影響。
(二)報道技巧。合理選擇現場報道地點和采訪對象,很多時候,民生新聞出境記者都會遭遇突發情況,所以就很有必要合理選擇現場報道的地點和采訪的對象進。由于被采訪對象的表達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無法提前確定其表達的內容是否會產生不良影響,所以就一定要慎重選擇場報道地點和采訪對象。
(三)培養語言組織表達能力。對記者而言,一項不可缺少的條件就是良好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因為出鏡記者常常在現場報道中遇到很多突發的情況,要求其反應非常快,所以就必須良好的語言組織能力,但邏輯性思維能力也必不可少。
(四)對自身形象予以重視。由于民生新聞記者深入事件現場的情況非常多,且在現場報道時給人親切感、現場感,所以出鏡記者必須嚴格要求自身著裝儀態、行為舉止,在報道中不能帶有不良習慣動作,避免讓觀眾心中的民生新聞形象受到破壞。
(五)具備敏銳的新聞洞察力。針對新聞事件的突出特點,出境記者一定要從一個獨特的視角去觀察,一方面將新聞事件全面系統的掌握到,對獨特深層次問題展開進一步挖掘,另一方面還需在有限的事件中清楚交代新聞事件,將觀眾最關心的新聞內容抓住。
(一)前期準備工作充足
記者在報道新聞前,需先了解事件內容與方向,以將新聞立意與采訪報道做好。針對發生的突發事件,要求記者在平時的工作與生活中積累各種知識。雖然記者無法充分的認識與深刻的了解所有領域,但在采訪專業性領域之前,就要求記者必須將各項準備工作做好,充分了解采訪內容,如此方可展開深入報道,但也不能只對專業性進行強調,還需將受眾的接受能力考慮到,詳細說明內容,這樣才能促進記者采訪效果的提升,讓新聞質量得到保證。
(二)現場觀察認真細致
當前期準備做好后,還需保持靈敏的新聞感知度,不得因為有做好的計劃就在報道過程中照本宣科[3]。須知,真實性、服務大眾性是民生新聞的顯著特點,進而便要求記者一定要時刻客觀地報道新聞事件。
通?;鶎訛槊裆侣劦氖录F場,與百姓的生活非常貼近,在展開現場報道時,有很多老百姓非常關注的細節,因而要求記者在現場,觀察力一定要強,將細節處的新聞點找出,一方面對新聞內容予以豐富,一方面將老百姓的想法給考慮到。
記者的現場新聞報道與采訪需要具備較高的靈活性,特別是在現場報道中有各種可能性存在,經常會和不同的人接觸,遇到各種突發情況,為此便要求記者對靈活的方法予以采用,隨時保持敏銳性,對采訪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突發情況做出充分應對。
總而言之,從平民視角出發,草根情懷濃郁同時貼近生活、群眾是民生新聞的優點所在。因此在平時的實踐過程中,民生新聞處境記者一定要多對現場報道技巧予以積累,進一步發展民生新聞,讓廣大電視觀眾均對其予以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