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斌 山西晚報
危急新聞現場記者應以人為本由于職業的特殊性,新聞記者經常會遇到一些特殊的新聞現場,比如車禍、地震、火災等。在這些突發的、災難的、急需人文關懷乃至人道主義救援的新聞現場,作為記者,首先奉行的應該是忠實記錄新聞的“敬業精神”,還是服從社會道義,放棄報道,參與到挽救損失的行列中?
在中國,媒體是黨的思想宣傳陣地,新聞記者是黨的耳目與喉舌,記者在履行新聞責任的同時,必須要遵循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內在發展規律,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堅持黨性原則、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與群眾觀點,以人為本,為全黨全國以及社會大局服務。江澤民同志曾經在一次新聞工作研討班上講話指出:“社會主義的新聞事業同社會主義的文學、藝術、出版等事業一樣,雖然各有自己的特點和具體發展規律,但是它們作為意識形態領域的組成部分,都要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雹倜浾吣虑嗤疽舱f過:“我覺得記者的責任感是最根本的。對黨的事業的責任感,對人民群眾的感情,這是記者最主要的兩條。采訪寫作的技巧倒還是其次的?!?/p>
因此,筆者認為,在面對突發事件時,記者首先是一個有血有肉有人性的人,而不是一個照相機或者攝像機的鏡頭。世界著名新聞人普利策說,正義、勇氣、公理和悲憫,是我們尊奉的最高價值。如果此刻違背人倫倫理仍要以新聞為本,那么,記者采訪到的新聞就將是一種毫無人性的“冷血”新聞。
2006年,河南電視臺女記者曹愛文在一個打撈落水兒童的現場,在急救車未到的情況下,她毅然選擇放棄報道而對落水兒童進行了人工呼吸等搶救措施。她的舉動贏得無數網民的贊揚,被譽為“中國最美女記者”,事發后,河南省委宣傳部一位官員發表觀點說:“記者,不能成為災難現場的看客,更不能以災難為賣點噱頭,來吸引看客眼球,這是大是大非的問題?!薄侗本┣嗄陥蟆肪痛耸掳l表評論:“記者在其職業操守和社會的公共道德發生沖突時,無疑應該遵循和服從后者,否則,就是以對人性道德的踐踏來換取所謂的新聞價值,這樣的新聞傳達出的將是一種丑惡的價值觀?!雹?/p>
筆者經常在基層采訪,也曾多次遇到突發事件。2002年某天,大同新榮區有煤礦發生事故,趕去的時候,礦工們不知為何和煤礦保安發生沖突。20 多名赤手空拳的保安被上百礦工分隔包圍,石塊、棍棒、啤酒瓶到處亂飛,場面觸目驚心。眼看要出大事,筆者把照相機交給同事,奮力沖到被打得最慘的一個保安跟前,那時他已經不省人事,但棍棒還在雨點般地砸到他身上,筆者舉起雙手大聲喊:“我是記者,大家有什么可以和我說,再這樣打下去會出人命。”一瞬間,這些看上去已經失去理智的礦工們停了手,有人喊:有記者有記者,讓記者為我們做主?!坝浾摺眱蓚€字,在這個時候救了人命,但同時,作為記者,也失去了應該記錄的現場,孰輕孰重,當然不言自明。
再一次,是2008年大同某小區發生大爆炸,筆者在爆炸后10 分鐘先于大部分救援人員趕到現場?,F場異常慘烈,一座住宅樓的一個單元從6 層到1 層全部坍塌,周圍住宅樓的窗戶、玻璃全部被沖擊波擊碎,滿眼都是廢墟。筆者打開相機,正準備拍攝,這時,鏡頭里出現令人震驚的一幕,在一個近3 米高的平臺上,幾名滿臉是血的婦女抱著一個孩子正要往地面上跳。筆者立即收起相機,大喊喝住她們,然后把車開過去,蹬著車頂把她們接了下來。觸目驚心的鮮血和驚恐的表情令人至今難忘,不要說失去了一個難得的災難現場的鏡頭,就是永遠失業,筆者也不愿意再有這種事情發生。
而在被“弘揚”在金錢、獵奇、媚俗的變異新聞價值取向背景下的西方新聞界,某些新聞記者卻奉行一種“新聞第一原則”的說法,而“踐行”這一說法的經典案例,就是“戴安娜車禍”事件。英國王妃戴安娜為躲避“狗仔”隊追蹤發生車禍,“肇事”的“狗仔”不去救人,卻一擁而上搶鏡頭,甚至為了一個理想的位置,還推搡前來救助的警察。時間前溯,
另一個彰顯道德與良知大于新聞價值的真實案例是凱文?卡特事件。1994年,南非小報攝影記者凱文?卡特榮獲當年的普利策“特寫性新聞攝影獎”,獲獎作品《饑餓的非洲小女孩》中,那個在禿鷲的注視下垂死的小女孩震驚了世人,同時,凱文?卡特也陷入了見死不救卻急于拍照記錄的巨大批評漩渦中。獲獎3 個月后,內心充滿矛盾、愧疚和痛苦的凱文?卡特選擇了自殺。他在遺言中寫道:“真的,真的對不起大家,生活的痛苦遠遠超過了歡樂的程度。”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一件新聞作品雖然可以優秀到榮獲世界大獎的程度,但創作過程中涉及到的人倫爭議卻使作者背負上道德譴責的重負,以致選擇了死亡。
從記者的職業來講新聞重要,從人的良知來講生命更重要。在一些特殊、危急的新聞現場,當記者在面對職業操守和社會的公共道德的選擇時,不應該只做一個仍然履行職責的記錄者,而是要守住社會人倫底線、服從社會道義。
注釋:
① 《江澤民同志在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辦的新聞工作研討班上的講話提綱》,1989年11月28日
② 歐木華:《“中國最美女記者”:一堂人性化的新聞課》,《北京青年報》,2006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