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飛 衡水廣播電視臺
情感是人類共通的心理感受,情感的產生和變化并無絕對意識控制。在電視新聞信息的傳播中,主播必然會將個人感情滲入到新聞信息當中,這是無法避免的。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當今時代,受眾對于新聞“溫度”的要求越來越高,最近新聞聯播主播通過回懟美國政客和中國臺灣媒體的金句不斷登上新浪微博熱搜話題,正是體現了公眾對于“有溫度”新聞的認可和贊許。
新聞語言是在新聞內容的基礎上組織完成,這個語言環境被稱為新聞語境。新聞語境的確立,需要積極關注新聞傳播過程中的不同階段和不同主體。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方面加以準確認識:第一,在識別新聞主播的聲音情感之前,需要清晰了解電視新聞節目的特征。有些新聞節目更側重嚴肅性,例如央視的《新聞聯播》;有些新聞節目更側重輕松氛圍,此時的主播主持風格就較為活潑。同樣的新聞內容,在不同新聞節目中,主播的聲音情感表現存在較大區別。第二,新聞內容與主播的聲音情感緊密相連。例如在介紹浙江臨海臺風災情時,新聞主播肯定不會用輕松喜悅的聲音播報。同時,根據新聞事件最終指向內容的差異,新聞主播也會對其進行再加工,這也是主播確認聲音情感的前提。第三,通過新聞的上下文語境準確識別主播聲音情感。整個新聞內容具有連貫性,識別主播某段新聞的情感表達時,需要聯系上下新聞內容,而不能僅僅依照某句或者某段新聞內容就確認主播聲音情感。
文字內容是新聞傳播的基礎,也是新聞主播表達情感的依據。在電視新聞的語境下,如果缺乏文字內容和相應語言支撐,只有畫面傳播新聞信息,受眾就無法獲取到準確、全面的新聞事實。因此,文字內容是聲音情感、新聞信息傳達的基礎,想要準確識別電視新聞主播情感,就必須對其使用的新聞文字內容進行研究。
在對文字內容進行研究時,很多詞句本身就具有感情色彩,這些詞語或語句可以為識別主播情感提供重要參考。在使用某些副詞時,通常電視新聞主播正在對新聞事件進行夸大表述,這也體現了主播個人的情感因素。在句式的識別方面,雖然電視新聞大多數都是采用敘述句方式,但也存在使用疑問句式的情況。在部分新聞欄目中,主播為了吸引公眾關注,就會采用疑問句式拋出問題,這也是電視新聞主播對于新聞事件的再加工,是其情感關注點的具體體現。在報道某些負面新聞事件時,疑問句可以傳達主播對于新聞事件的質疑,從而體現其擔憂、憤怒等態度。由上所述,想要識別電視新聞主播的聲音情感,必須了解新聞的文字內容情況。
依照梅拉賓法則,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如果將信息影響力按百分比計算的話,其中聲音語氣影響力占比為百分之三十八,而占比最高即信息影響力最強的部分為信息傳播者的表情、動作等非語言符號,其比例為百分之五十五。在電視新聞傳播中,新聞主播的情感通過畫面、聲音等方式與新聞本體內容相結合,如果主播想要控制自身的情感注入,則可以通過非語言符號的方式進行控制。肢體動作等非語言符號在人們長期交往中已經形成了固定情感符號,例如在心情低落時,人們通常會皺眉、眉毛頂端向上彎曲等。在電視新聞傳播過程中,主播的非語言符號與語言符號相互配合,最終實現情感與態度的傳遞。在電視新聞主播想要控制自身感情時,可以在新聞播放中減少非語言符號的使用,例如在播放不同新聞內容時,主播盡量使自己的面部表情一致,從而降低聲音情感的傳播效果。
在對新聞事實的陳述中,詞語的選擇性通常具有主觀色彩,電視新聞同樣如此。在電視新聞播放中,如果想要控制主播聲音情感,可以利用語言選擇方式實現。為了控制主播聲音情感,在組織新聞語言時,需要減少或杜絕形容詞、情態詞的運用,上述詞匯通常具有情感色彩。另外,在新聞語言選擇上,需要盡量多用陳述句或描記句,減少或杜絕疑問句、反問句的使用。在電視新聞后期處理時,后期編輯作為新聞把關者,可以將新聞主播在播放新聞時使用的明顯具有感情色彩的詞匯刪除,或者通過技術手段重新加以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