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菲婭 機械工業出版社
編輯機械類書稿,除一般科技期刊編輯所做的基本性工作外,因為機械專業的特殊性和自身的學科性質,要求編輯必須具備機械專業領域的知識以及編輯本身的基本素養。
機械類科技期刊書稿編輯中,知識點繁雜,各類符號和標準用到的居多,這對審稿和 編輯加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根據這幾年的編輯實務實踐,總結出幾點要注意的問題,與編輯同仁共同探討。
機械類期刊雖然屬于專業期刊,主要闡述機械專業方向的技術問題和實際經驗的應用問題,一般涉及到政治問題的環節會很少,但是最近,有一些文章,因為涉及到中國臺灣機床的發展趨勢或者在使用到中國臺灣機床公司的問題上,由于作者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會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技術問題闡述上,對于文獻引用、內容敘述上有失嚴謹的地方,這就需要我們編輯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避免由此造成的政治性差錯。
比如:有個稿件主要講機床的維修問題,但是文章里面列舉了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機床作比較,在一張顯示圖中,把中國臺灣和其他國家并列了,這就大錯特錯了,必須改正。作者在這方面的意識不強,但是科技期刊編輯要具備這方面的意識。
作為機械類的科技期刊,對于制圖的標準很高,機械制圖的標準最新遵循的是GB/T 131-2006《產品幾何技術規范(GPS)技術產品文件中表面結構的表示法》,但是因為投稿的一些作者習慣了之前的制圖標注,所以在稿件編輯的過程中,一定要把原來的標準換為最新的標準,下面筆者列舉一下最常見的兩個例子。
之前在GB/T 131-1993《機械制圖 表面粗糙度符號、代號及其標注法》標準中,表面粗糙度值Ra 標注都是,如圖1所示。
后來GB/T 131-2006《產品幾何技術規范(GPS)技術產品文件中表面結構的表示法》標準代替了上述標準,表面粗糙度的標注方式改為,如圖2所示。
表1中是GB/T 131 中關于表面粗糙度標注的新舊版本的對比。
作為作者來說,習慣了之前的標準方法,讓他們改變很難,所以來稿多數還是舊標準標注居多,所以這就需要編輯的功底,要把舊標準的標注方式改為新標準的標注方式。
在標準GB-T 1182-1996《形狀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中,基準的標注都是,如圖3所示。
新標準GB-T 1182-2008《產品幾何技術規范(GPS)幾何公差形狀、方向、位置和跳動公差標注》出臺后,廢除了舊的標準,新標準的關于基準標注的方式做了改變,變成這樣,如圖4所示。
原來的圓圈改為了方形,粗短線改為了黑三角,有些作者的稿件還是按照原來的標準來的,所以這些都需要科技期刊編輯的火眼金睛來發現。
1.單位的統一
圖1
圖2
圖3
圖4
表1 GB/T 131 中關于表面粗糙度標注的新舊版本的對比表
圖5
圖6
圖7
圖8
圖9
圖10
科技期刊中關于量和單位的使用還是比較多的,整本期刊要求在單位上要統一,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比如尺寸單位,不能有時候是英尺、英寸,有時候就是米,一定要都換算成米、厘米為單位。還有就是整篇文章的單位統一,不能在前面用的是單位“米”,后面就變成了“m”,這屬于編輯錯誤。
2.一些縮寫字符的用法
目前,在機械類期刊中,一些文字都用符號和字母替代了,但是有時候作者來稿時并不注意這些,所有這也需要編輯來發現,比如:這個孔的深度標注問題,之前是如圖5所示的標注方法,現在需要改為符號的,如圖6所示的標注方法。
還有在均布的問題上,標注簡化了很多,之前是每一個螺紋孔都要畫出來的,現在已經改了很多,變成寫個“均布”就可以,如圖7所示,后來更簡潔,“均布”的字樣變成“EQS”,與國際標準更加接軌,如圖8所示。
錐度的標注也有改變,以前是如圖9所示標注,現在是如圖10所示標注,這些都是需要平時注意的。
表2是常用的一些符號和縮寫詞,可以供平時編輯時參考。
表2
3.一些簡稱要用全稱
在科技期刊中,一些作者來稿很隨意,在行文中對于一些企業的名稱都用簡稱,比如:北一機、精雕、沈陽機床、濟二等等,這些都是單位簡稱,在文章中是不行的,需要改為全稱:北京第一機床廠、北京精雕數控機床有限公司、沈陽機床有限公司、濟南二機床有限公司等等。還有就是一些大學的名稱,也不能用簡稱,天大——天津大學,海淀走讀——北京城市學院,合肥聯大——合肥學院,洛陽工學院——河南科技大學等等。
4.名詞術語的規范
機械類期刊中名詞術語很多,一般作者投稿的時候都習慣用他們自己的口語表述模式,這些都是不對的,需要編輯把他糾正過來。比如:絲扣——螺紋、臍子——內腔凸臺、光潔度——表面粗糙度、鐵水——鐵液、圖紙——圖樣等等,科技名詞術語應按照國家、行業規定的名詞術語全文統一。
機械類期刊是屬于科技期刊范疇中比較難編輯加工的稿件,以上是筆者在編輯機械類稿件中發現的幾個具有代表性、又容易被疏忽的問題,希望能和同行共同探討,拋磚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