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曉曼 黃淮學院動畫學院
中國是一個擁有5000年歷史文化的泱泱大國,中華傳統文化世代相傳。從諸子百家到傳統節日、工藝、建筑等都具有民族特色,這些擁有悠久歷史的文化都稱為“中國元素”。我們應該繼承和發展博大精深的“中國元素”,動畫設計中很多地方也運用到中國元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水墨動畫片、剪紙動畫、木偶動畫、皮影動畫、貼紙動畫等都是中國傳統元素的運用。例如《牧笛》《猴子撈月》等等,《葫蘆娃》采用剪紙方式將中國民間剪紙藝術運用到美術片設計制作中,它的創作方式非常特殊,和傳統動畫利用原畫和填充幀不同,它汲取皮影戲裝配關節以操縱人物動作經驗,運用平面雕鏤藝術充滿中國特色。在動畫電影《小蝌蚪找媽媽》中采用了水墨的表現方式,動作優美靈動,柔和的筆調盡顯詩意,它體現了中國畫“似與不似之間”的美學,意境深遠。《牧笛》中牧童騎著水墨淋漓的老水牛從柳樹中穿出,采用中國江南景色、小橋流水、竹林幽深,走過稻田,動作細膩,感情含蓄,達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意境。完全是中國格調的動畫片。
《大鬧天宮》中的動作設訓依據國粹京劇,吸收京劇藝術中的臉譜造型。孫悟空則是參照“戲猴”形象,深入人心。二郎神的造型運用“花臉”來自于戲曲中的“丑角”。體現他性格的冷酷陰險,孫悟空和二郎神打斗的場面充分體現孫悟空的猴性,情景猶如京劇里的《八大錘》里的橋段,音樂與動作環環相扣引人入勝。人物造型上,中國的角色設計師門大多汲取中國傳統民族藝術中的京劇、剪紙、木刻藝術裝飾風格及古人的繪畫,著重形象的性格和典型刻畫和裝飾性刻畫。
《功夫熊貓》主人公阿寶以中國國寶熊貓為原型,動作設計來源于中國武術。
現代動畫片《京劇貓》中盡顯民間特色,在角色設計的運用上借鑒中國戲曲臉譜,充分展現中國元素,其角色原型也來自于中國京劇受到啟發,把“唱”、“念”、“做”、“打”等京劇絕活作為角色功夫技能。很多影片也濃縮了民族戲曲精髓。
《大魚海棠》的角色設計具有濃厚的東方古典風韻,電影里人物角色多達一百多人,其創意來源和角色命名都參考了大量古籍典故。每一個角色都有創作來源,如赤松子、白澤等,都是一閃而過,很多靈感來自《山海經》《搜神記》《詩經》等。在主角椿的形象和服飾設計上,采用民國時期的學生裝造型,齊劉海短發、民國時期的服飾,椿作為生家族的繼承人,掌握海棠花的生長,性格堅強執著,外表雖然看上去性格有些冷漠嚴肅,實則內心細膩懂得感恩有責任心有同情心。其角色鯤在變成大魚時的造型也是根據《莊子·逍遙游》中描述所設計。配上中國紅色彩運用,無一不體現中國元素。
《少年錦衣衛》的角色設計背景來源于中國明朝初期錦衣衛,明太祖朱元璋設錦衣衛親軍指揮使司。其中多數角色也是根據其歷史背景設定,包括軍事編制、官職等級、制服配置,這種歷史讓觀眾也有很強的代入感。動畫中人物的服飾也具有很強烈的中國特色,主角袁小棠作為錦衣衛的兩大特征,除繡春刀之外還有飛魚服,繡春刀也出自中國古代兵器文化,飛魚服是一種近似龍首、魚身、有翼的虛構形象,《山海經》中有記載飛魚“其狀如豚而赤文,服之不雷,可以御兵”中國的吉祥圖案具有強烈的中國元素風格。
《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天書奇譚》中借鑒敦煌壁畫、民間年畫、戲曲元素、中國古代山水畫和工筆畫重彩等藝術門類和繪畫形式來設計動畫場景的造型和色彩。《大鬧天宮》中借鑒吸收了古建筑佛寺、道觀、等造型結構使動畫場景中建筑造型效果吻合神話意境,《大魚海棠》影片場景設計取自中國福建客家土樓、西南梯田、茶卡鹽湖等中國的人文景觀和山河風光。土樓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稱為中國民居的瑰寶,融合了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動畫《魔道祖師》中的場景設計以中國江南姑蘇一帶為原型,設計出水天一色、荷葉漫漫的蓮花塢,盡顯中國江南風韻。
許多影片配樂強調了京劇配樂,使影片從頭至尾充滿了京劇效果。以銅、鑼、鼓為代表的傳統樂器擊打增加音樂效果。以背景音樂烘托劇情、渲染氣氛的作用。還有運用中國古典樂器琵琶、古琴、笛子、簫等樂器當音效,濃縮了中國樂器精髓。演唱方式的不同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讓觀眾印象深刻。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中華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遺產,承載記錄著五千年社會文明發展的歷程,所形成的中國元素在動畫片中的運用十分廣泛。近幾年,許多以中國元素制作的動畫也廣受好評。許多影片立足于本民族文化,將優秀的中華文化繼承并發揚。運用中國元素制作動畫有廣闊的市場和光明的前景,我們更不應該丟失優秀的中國元素,要把中國元素的民族特色充分運用到動畫制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