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嘉敏 陜西廣播電視臺都市青春頻道
在網絡信息時代快速發展的影響下,媒體融合以勢不可擋的形勢迅速發展起來。地方電視臺應當把握住時代發展的機遇,認清大形勢,充分結合自身的優劣情況,在媒體融合背景的影響下,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強化電視節目創新性策劃,拉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感,突出節目內容的真實性,構建起一個全新的節目品牌,從而增強電視臺的整體核心競爭力[1]。現結合筆者多年的電視節目策劃經驗,對媒體融合背景下電視節目策劃創新策略進行如下總結。
地方電視臺是我國廣播電視體系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當地具有較高的權威性,且更加貼近地方實際情況,但由于受到其他媒體的影響,導致其收視率嚴重下滑。根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76.5%的網民獲取新聞資訊的主要渠道是新聞類網站/App,51%來自社交應用,電視占33.6%。2018年上半年日均觀眾規模只有52.5%,比2017年上半年減少了4.6 個百分點,下降幅度為8.06%,是五年來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為此,地方電視臺必須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提升節目厚度,創造性的拓展發展空間,增強節目吸引力。
地方電視臺在對節目進行策劃時,應當充分展現地域性的風土人情和人文景觀,節目可以運用一種全新的方式打造出具有地方特征的品牌節目,激發地方群眾的歸屬感與共鳴感,同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神文明元素等內容融合到節目中,讓正能量傳遞到社會各個角落,讓百姓能夠從身邊的故事中感受到滿意度和幸福感。
例如:陜西廣播電視臺都市青春頻道所承辦的“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陜西故事”演講決賽活動,該活動是由陜西省地方志辦公室所舉辦的演講活動,地方志辦公室向地方政府部門、學校以及社區等各個機構征集征文,邀請優秀選手參與到比賽活動中,電視臺全程跟蹤報道活動進度,最后邀請來自全省各個地區的22 組選手共同組成圍繞守護根脈、傳承文明的歷史故事,理想如熾、信念如鐵的革命故事和革故鼎新、開放共贏的發展故事展開決賽。賽后對22 個選手的故事進行網絡、電視臺展播。該節目不僅實現了地方特色與社會主義文化的完美結合,同時也滿足了本地觀眾的精神生活,激活了本地群眾的參與熱情和觀看熱情。
在國力不斷增強的影響下,社會經濟文明水平也得到了全面提升,人們的審美追求、消費觀念以及精神需求也因此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對電視節目的要求也不斷增高。電視節目策劃必須充分樹立起受眾的導向意識,根據大眾的喜好對節目內容進行合理調節、精心打造。
例如:在“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陜西故事”演講決賽活動中,陜西廣播電視臺都市青春頻道為了提高演講比賽稿件的質量,專門邀請了十大著名文史學者,嚴把稿件的政治關,事實關、歷史關等;為了提高選手的舞臺表現力,邀請著名主持人,對22 名決賽選手集中進行賽前培訓。每一位參賽選手需要完成一份高質量的稿件,演講時間均必須控制在8 分鐘以內,專家點評控制在2 分鐘以內,保證每位選手均能夠獲得10 分鐘的時間。將22 位選手的演講分成22 期節目,每位選手一期節目,這樣一來,大家有一個充分的緩沖消化時間,可以根據不同選手的表現給出客觀的評價,更好的關注節目核心內容。在整個節目中,每一份比賽稿件都獲得了嚴格的審核和時長的控制,賦予了節目高品質特點。
在融媒體快速發展的趨勢下,電視節目在進行推廣策劃的過程中,也應當積極拓展推廣渠道,借助微信、微博等媒介增強節目影響力[2]。此外,還可在微博上建立起官方微博,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來進行節目的推廣,讓更多的社會大眾都參與到節目的互動中,增進與受眾群體之間的溝通交流,獲得更多的社會關注度。
例如:在“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陜西故事”演講決賽活動中,陜西廣播電視臺都市青春頻道在進行節目的推廣策劃期間,在宣傳推廣上突出融媒體綜合手段運用,以此達到快速、廣泛傳播的效果,新浪網發布了新浪網首頁——“看陜西”板塊新聞推廣軟文兩條與新浪網首頁“看陜西”板塊22 個視頻故事逐個展播,每天一個故事,與電視臺播出同步,共22 期;借助陜西都市快報騰訊企鵝號以視頻形式入駐企鵝號,22 天22 個視頻,每天一條。通過陜西都市快報今日頭條號以視頻形式入駐頭條號,22 天22 個視頻,每天一條。充分運用陜西廣播電視臺融媒體矩陣,不僅在電視上播出,還在擁有300 多萬粉絲群的——陜西都市快報微信、陜西都市快報微博上以話題的形式持續推廣,達到迅速傳播、擴散的效果。借助這種媒介最大創新了推廣模式,也獲得了社會大眾的共同認可,自節目播出后,收視率同比翻了一番,在網站的傳播,新浪網日均點擊量達到20 萬。
總之,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廣播電視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也迎來了發展改革的機遇,為此,電視臺必須緊跟發展的潮流,加快對節目策劃的創新,促使其與當下環境、新媒體結合起來,激發其自身影響力,賦予其全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