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之龍 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浙江衛視營銷(廣告)中心
在新媒體時代下,長視頻與短視頻協同發展,共同構成廣播電視新格局:在長視頻方面,“愛優騰”三足鼎立;而短視頻具有“兩超多強”的分布特點,地方廣電也開始逐漸由分辦走向裁撤合并。除此之外,線上平臺開始崛起,以其既不受限于時間與空間,又可滿足用戶的選擇需求的特征,成為與廣電競爭的主要競爭者
當下,新媒體時代所帶來的變革,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技術領域的創新,也應該結合大眾需求、生產服務及管理等各方面。除此之外,廣電節目機制也逐漸發生改變,電視節目如何從節目的根本立足點上實現創收、擴大效益,也值得行業深思。廣播電視市場,形成以湖南、浙江、東方、江蘇為首的一線衛視陣營。
但是,市場掠奪戰的激烈程度并沒有隨著市場份額的增加而降低,反而有所增加,伴隨新媒體平臺的不斷興起,一些地方衛視的生存空間更是被壓縮殆盡。因此,大片營銷、綜藝大IP 開始崛起,成為衛視創收的重要保障,以浙江衛視為例,根據數據顯示,浙江衛視以《奔跑吧》、《王牌對王牌》兩大實力綜藝,勇奪數次時段收視第一,開辟了大片營銷新時代。在2019年,更有多部首發陣容龐大的電視劇,如《都挺好》、《人民的財產》、《九州縹緲錄》、《平凡的榮耀》等,陸續登陸,為浙江衛視后續攢力。
當下,資本涌入廣播電視市場,吸引了大量精尖人才,使得廣播電視行業人才流失嚴重,且伴隨互聯網+時代興起,網絡電視、微博、微信等社交軟件高速發展,使得廣播電視面臨巨大挑戰。從用戶角度來說,碎片化、有選擇性的閱讀成為新興主流,自然造成了廣播電視節目被分流的情況。
廣播電視的創收主要來源分散,直接取決于觀眾。在電視劇中穿插廣告,以及適時插播廣告、更換節目是傳統廣播電視的特點,其優點是可以幫助觀眾在有限的選擇中,選擇合適的娛樂頻道,但卻無法適應90、00 后一代的娛樂習慣,也促使節目的粘度不足,使得節目在收視率上表現出較大波動,尤其會以某部劇的走向來決定劇的發展趨勢,促使廣播電視效益不能呈現出顯著規律,創收難度高。
當下,不可否認的是,衛視節目缺乏一定創新力,往往會陷入不斷模仿的“怪圈”,無論是電視劇的“俗套化”,還是綜藝之間的“相似化”,均不利于提升觀眾黏度,容易損失潛在的收視人群。例如一些電視衛視盲目的追求“粉絲效應”,將節目的大部分資金放在藝人的選擇上,而忽視了節目本身的環節設定,最終只能是“高開低走”,這樣一種為討好部分群體,而損失節目質量的方式,從長遠角度來看,其實是不明智的,損失的是衛視平臺的信譽度。
一個優秀的節目,不僅需要優秀的燈光、道具,亦或是名氣頗豐的藝人,還需要能將物與人牽連而成的劇本以及結構設計,這樣才能保證節目的整體質量。在制造節目“爭議點”時,應該考慮站在觀眾的角度思考,觀眾喜歡怎樣的節目,以浙江衛視《演員的誕生》開辟了一種全新的綜藝模式,主創團隊聚焦演員演技,節目口碑攀升,《演員的品格》口碑收視均差強人意,并陷入話題流量炒作的怪圈里。因此,保證節目質量,創新節目新形勢,才是真正留住觀眾,保持觀眾黏度的核心。
當下,互聯網高速發展,帶來思想解放,廣播電視理念缺乏活力,與其思想限制多、體制僵化直接相關。理念與體制上的滯后,成為廣播電視發展活力低于新媒體時代的主要原因,因此提升理念深化改革迫在眉睫。以浙江廣電民生休閑頻道為例,《1818 黃金眼》以“關注民生,服務百姓”為欄目宗旨,創下了“三個浙江第一”:浙江節目時間最長的新聞節目(當時為每天55 分鐘);浙江第一個開通24小時新聞熱線的電視媒體;浙江第一個開設公益小專欄“尋”的電視節目,為觀眾免費提供尋人尋物服務。深入群眾,不僅讓1818 贏得了觀眾,更贏得了市場。
當下,能夠實現視聽結合功能的移動端設備層出不窮,從手機、電腦到平板,廣電節目想要謀求新路徑、新發展,就應該嘗試拓寬節目的傳播途徑,嘗試與主流的網絡播放平臺建立合作關系,如推行“網臺聯動”等,才能實現合作共贏。除此之外,提升衛視信譽、口碑,在節目宣傳上也應該投入宣發費用,加大IP 建設,也十分必要。
如今,互聯網仍處在高速發展當中,5G 時代即將到來,人們對于文化產業的追求,必然也會持續的發生變化,但好的內容仍然是廣電節目平穩發展的根本。如何從理念、節目創新到宣發途徑,逐步實現廣電節目革新,是在新媒體時代下,提升其競爭力的核心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