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成龍 太白文藝出版社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是一個巨大的思想寶庫,也是一個重要的出版資源庫。隨著國家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和讀者對傳統文化的不斷增長的需求,近年來,傳統文化圖書的出版一直非常活躍。特別是“關于貫徹落實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見”的出臺和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關于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論述等政策紅利地釋放,傳統文化圖書逐漸成為出版社看重、讀者青睞的圖書品種。做好該類圖書的出版,既是出版社勇于擔當社會責任的體現,也是貫徹中央要求,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舉措。就出版社編輯而言,看清傳統文化圖書的出版現狀,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做出相應地對策性思考,對將來更好地做好傳統文化圖書出版具有重要作用。
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指導下,各行各業讀者掀起了學習傳統文化的浪潮。各種傳統文化圖書逐年增多,品種豐富,形式多樣。以知名圖書銷售平臺當當網的圖書分類數據為例。當當網的“人文社會科學”中“文化”有傳統文化,文化散文,世界文化,文化評論,神秘文化,文化研究,文化產業,民俗文化,文化歷史,地域文化,文化理論,民族文化等十幾種主題,經搜索查詢,2019年8月當當網文化類圖書共有105526 件圖書商品。其中,在“傳統文化”下類目中設有國學啟蒙讀物、中華傳統美德、中醫文化、民間工藝、服裝文化,古老的儀式和文化,節日文化和儀式,食品和茶文化,對聯和版畫、生肖文化、風水文化、禁忌信仰以及擇吉文化等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圖書,共有31634 冊,占文化類圖書比例達30%。此外,根據中國版本圖書館相關數據統計,近年來傳統出版物數量逐年增加,占當年出版和出版圖書總數的6%—9%。傳統文化書籍每年將出版3 萬多本,該數據將會持續增加。1 這些都表明,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出版物品種齊全,內容豐富,數量勁增,呈現出繁榮的出版景觀。
同質化是任何熱門書市場中的問題。由于進入要求低,投資相對寬松,以及很多古籍圖書版權進入公版領域,這種情況更加嚴重。在實際出版過程中,一些編輯往往缺乏對傳統文化的獨立思考和長遠規劃,盲目追求市場效益,眼光囿于傳統文化當中流行話題和選題,去追蹤所謂的傳統文化圖書市場“熱”點,模仿最暢銷的品種,結果導致傳統文化圖書品種在書名、內容、版式等各方面非常相似。在圖書市場上,隨處可見儒家經典解讀、四大名著改編等典籍。以《論語》為例,市面上有關此選題的圖書可謂之多,各出版社爭相出版,其出版樣式、文內解讀方式表面雖各異,但核心內容沒有太大的不同,大部分書籍仍停留在文中字句的解釋和闡釋的淺顯道理上。在當當網上搜索“論語”顯示有3 萬多種圖書,即使是當當網自營,也有2000 多種書籍。唐詩和宋詩以及古典名著出版重復更為嚴重。
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是復雜的。面對傳統文化,要辯證地認識它們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華和糟粕。對于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做到“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對于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后的、低俗的東西,必須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比如,一些面向少年讀者的傳統文化圖書中隱藏有血腥、暴力、成人化的內容,或者宣揚封建迷信等。如果編輯在編校該類圖書,原文照搬,未進行仔細把關,就會出現內容導向不嚴的嚴重問題,客觀地導致個別書籍的內容導向性偏差,從而背離了出版的初衷。
此外,有些圖書在編輯質量上存在問題,包括原文不正確,參考不是權威版本,甚至出現語言和文字方面的錯誤等等。
傳統文化圖書的出版發展繁榮,不論是學術類還是大眾普及類都受到廣大民眾的喜愛。但是,如何避免上述的重復出版和導向性偏差問題是值得探究的。在傳統文化圖書的出版過程中,編輯是很重要的角色之一。
編輯作為傳統文化的傳播者,肩負著傳承文化、發展文化、創新文化的重要歷史責任。在當前的出版環境下,必須心懷歷史使命感和文化責任感,摒棄急功近利的心態,耐得住寂寞,靜下心來,通過對傳統文化自覺、勤奮、孜孜不倦地深入學習和積累,練好傳統文化的基本功,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提升傳統文化素養。比如,掌握古代漢語的基本常識,提升閱讀古代典籍的能力等。只有這樣,才能打磨出質量上乘的傳統文化書籍,才能為廣大讀者奉上符合時代要求、社會需要的精神文化產品,才能使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綻放出新的活力。
選擇出版和傳播什么樣的知識、文化,是編輯的立根之本,是首要任務。圖書必定反映著一定的價值觀,編輯應以此作為策劃傳統文化圖書選題的首要標準,注意分析文化的現實意義和可能產生的影響,認真對書稿中傳統文化的內涵進行把關。
對于傳統文化圖書來說,內容包羅萬象,從文學、藝術、哲學、史實到飲食、節氣、醫藥養生等傳統文化的諸多方面均有涉及。這給編輯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復雜性。如此龐雜的內容中難免有糟粕,而且經常以比較隱蔽的形式存在。編輯在選擇把關時需要時刻謹慎小心,透過紛繁的表象外衣而更加注重其內容,加以篩選和優化,使傳統文化更具活力和時代意義,實現其積極價值。
光是簡單復制或者出版傳統文化圖書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根據傳統文化資源的現狀,加強系統研究、保護和傳承,進行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經典的當代價值,全面闡發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內涵,讓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當今社會和時代,才能增強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如近幾年,各地出版社結合當地的傳統文化資源,開發了一些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讀本”,系統梳理本地傳統文化資源,使傳統文化走進校園,就是充分挖掘傳統文化的重要出版嘗試。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媒體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出版社在開發傳統文化圖書時應積極地利用各種媒體,進行全媒體出版,實現內容的多元化開發,采取“內容+需求”“內容+服務”等多種改革模式,從而產生“1+1>2”的效果,實現一種內容、多種產品的開發形式,提升傳承傳統文化的出版水準和出版廣度。比如,根據傳統文化的內容、特征等,將傳統文化圖書不僅實現紙質出版,同時打造成適宜讀者的電子書、視聽APP 等,以全媒體的方式實現對傳統文化的弘揚與轉化。
綜上所述,做好傳統文化圖書的出版,既是傳承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和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舉措。在新時代,對于傳統文化的出版既要做好內容創新,也要做好形式的創新、推廣的創新、渠道的創新等等,以傳統文化圖書為載體,為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