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 中共河南省委辦公廳《河南工作》編輯部
政治意識作為社會意識的一種,實際上就是人們關于社會政治制度、與政治相關的現象的態度、觀點等的總和。因此,編輯政治意識就是在編輯活動過程中,編輯人員有關政治領域的認知,體現了其對于社會政治現象的評價與態度。編輯的政治意識對于文化產品的意識形態的構建、傳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國家社會的文化屬性、文化氛圍以及文化形態等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決定性的影響。隨著社會的發展,互聯網技術日益普及,出版面臨著巨大變革,紙質出版受到網絡出版、電子出版等的沖擊非常大。新媒體背景下,編輯人員面臨著出版出現的新問題,不斷學習,增強政治意識,堅持黨的領導,從而為出版業發展提供保障。由此可見,探討提高編輯政治意識的路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出版物為文化交流與文化傳播提供了橋梁。編輯人員的一個重要責任就是對作者進行引導,使其能夠和國家與黨的重大決策相結合,對研究課題進行確定,從而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基于此,編輯人員需要通過不斷學習政治理論,熟練掌握并運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等指導自身工作。對各種政治文件、黨的綱領、經典論著等進行科學學習,使自身政治理論素質提高,從而能夠在編輯工作中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新媒體背景下,編輯人員應該通過多種渠道進行政治理論學習,通過移動智能終端、互聯網等隨時隨地學習政治理論知識,通過多媒體技術,使自身政治理論加強。編輯人員通過政治理論學習能夠提高政治意識,在政治上能夠和黨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將黨的事業作為重中之重。新媒體背景下,編輯人員通過政治理論的學習,對黨與國家的方針、政策、路線等要加強學習,努力提升自身政治水平,增強政治意識。在編輯過程中對于稿件中存在的政策性的錯誤要及時發現并進行糾正,因為政策的制定是基于一定的歷史背景與歷史任務制定的,所以一定程度上有可變性與時效性,所以,編輯人員對于政策等要加強學習,把握最新方針政策,全面而深刻的認識稿件的政治內涵,把握好稿件的政治關。
編輯人員通過理論與實際結合,做到學以致用。通過對先進的政治理論的學習能夠對編輯人員的實際工作進行科學的指導。由此可見,編輯人員一方面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等政治理論知識要熟練掌握,另一方面需要通過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等政治理論的應用實現對編輯工作的指導。新媒體背景下,人們獲取信息、知識的途徑不斷增多,同時,隨著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各個國家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頻繁,國外西方國家的部分先進文化、先進思想傳入我國的過程中,摻雜著資本主義的政治觀念、價值觀等,對國人的思想、價值觀等有著不良影響。基于此,編輯人員承擔著非常大的政治責任。編輯人員需要通過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使自身的政治鑒別能力大幅度提高,對各種政治思想進行辨別,在大是大非面前、原則性的問題面前要有鮮明的立場,正確科學的判斷出學術理論研究、發展過程中的新事物、新問題等,從而確保出版物的政治方向正確。
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新媒體背景下,廣大編輯人員必須要樹立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并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工作的出發點與政治宗旨。在新媒體背景下,編輯人員需要對黨性核心進行深刻的領悟,黨的各種方針政策要認真落實;嚴格貫徹黨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人民意識的表達在新媒體環境下有了多種渠道,表達的內容涉及面非常廣,表達的信息量龐大,信息的表達時效非???。因此,編輯人員需要對網絡中的廣大人民群眾關于出版內容的真正需求要及時領會,在稿件策劃、稿件組稿、稿件編校等一系列的工作中得到真正的落實。另外,由于互聯網具有開放性,因此,廣大的人民群眾都有可能成為創作者,讀者與作者之間的嚴格的界限消失了,通過互聯網讀者與作者相互交流溝通,共同創作,所以編輯人員樹立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善于發現讀者與作者,對有潛力的作者進行培養,對作者創作積極向上、廣大人民群眾喜歡的作品進行引導,使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文化需求得到滿足。編輯人員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不是將庸俗的作品提供給人民群眾,而是將能夠體現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體現中國價值的作品提供給人民群眾,能夠使國人的審美需求得到滿足。將積極向上、主題鮮明、具有藝術性觀賞性的優秀作品提供給人民群眾。一部優秀作品的誕生離不開編輯人員的辛勤勞動,需要編輯人員進行政治把關。編輯人員的政治意識強,樹立大局觀與政治觀,從而將更多的優秀出版作品提供給廣大人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