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淼 河北傳媒學院
伴隨科技日新月異的進步,推動生產力進步的方式已從早期的人力策略轉換為人工智能策略,而我國地方院校的專業設置與人才培養目標的設立也應隨社會形勢的進步發生改革。21世紀初,中央根據嚴峻的就業形勢提出了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并在高校中開始實施,經過十余年的發展,這項方針在各行各業都具有一定的地位,這個理念要求高校在注重學生的專業能力的培養的同時,將“創新精神的培養與創業能力的培養”融合其中。其融合方式方法、路徑、實踐培養技巧均為業界與學界共同關心的目標。
為了通過創新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加速對經濟結構進行調整,促進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需要大量傳媒類創新型人才以及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高等學府必須進行教育體制的改革升級,改變原有的專業教育方法,為社會輸出大量的高質量的優秀畢業生。為此,黨的十八大曾特地強調關于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并對此做出了相關的部署,另外,國務院也對此提出了較為明確的要求。經過近十年的實踐與摸索,高等院校已經在培養創新型人才這一方面獲得了較多實用性的經驗,取得了非常積極的進步,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并使得高等教育的教育質量有了實質性的突破,為社會輸出了大量的具備創新精神及實干能力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國傳媒類專業較為嚴峻的就業形勢,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也出現較多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首先,創新創業教育現在仍然停留在理念上,并且理念存在滯后的現象,不符合當下的實際,更提不上理念與實踐的高度結合,其次,兩種教育現在更像是在并駕而行,但并沒進行有機融合;第三,在教師方面,教師的教學方式跟不上實踐融合的需求,無論是在專業能力還是在教育意識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欠缺,因此所提供的傳媒專業教育不具備很強的實效性;最后,學生缺少實踐的平臺,對于創新所需要的一些必要的指導與幫扶也不到位,一切都終究只是在紙上談兵。究其原因,一部分與傳媒類院校教育工作者脫離業界,遠離實踐,導致認識狹隘缺乏全局意識有關;另一方面也和目前創新創業教育的概念模糊,各方對其認識不清晰有關,因此教育改革是大勢所趨。
我國開始全面深化高校教育體制改革是從2015年開始,經過兩年的磨練,在2017年取得了非常醒目的進展,正式形成了一套被廣泛接受與認同的、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的、具備科學性與前瞻性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形成了一批落地地、可實踐操作的、可大范圍推廣的成果,將創新創業教育在全社會進行了宣傳與普及,并且在實踐的過程中很好的實現了創業引領計劃的新一輪的預期目標。預計到2020年,我國將建成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將學習、實踐、文化、幫扶等有機融合,屆時人才培養的質量將有另一個大踏步的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創新意識都將有一個質的提升,也將因此有越來越多的有志青年投身于創業實踐中,推動社會的長足發展。
人才培養機制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的完善與否會對人才培養的方式以及質量等方面均形成一定的影響。目前我省亟待建立一個人才供求對接的平臺,為需求方和供給方提供資源和信息對接的渠道,另外,學校與學校之間、學校與企業之間、學校與國際資源之間進行資源交叉、協同育人的機制還需要完善,目前仍有一定的缺陷,學校應當采取積極的措施吸引社會上的優秀人才或者國際上優秀的教育資源,以使得人才培養的質量更有保障。目前,河北省的“國際影視大師工作坊”就是學校與國際資源積極融合的一個優秀例子,該工作坊是由河北傳媒學院批準,經過外國專家局的審核批準建立,加入了國際上優秀的教育資源,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將眼光放置于國際,通過資源的互補,專業水平也將得到顯著的提高,最終在提升高校該項學科實力的同時,也將為當地的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動力。項目通過聘請國外一線影視專家組成大師工作坊為學院授課,借助國外影視專家平臺和資源,對國內與國外的教育資源進行交叉融合,完善知識架構,同時建立國際間學校的長遠合作。另外,借助這個國際平臺,也可更好地培養出一批具備國際眼光與競爭力地優秀人才,促進產業長遠地發展。
首先,高等院校應當根據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結合已制定的人才培養的定位,向全體學生開設可提高創新創業能力的選修課或必修課,包括創業指導、研究方法、創業基礎、學科前沿等方面,使得全體學生都可以更好更高效地接受創新創業教育,保證課程的科學合理,并注意課程之間的有機銜接,另外,這些課程應被納入學分管理體系,作為一種制度進行要求;其次,高校開設的創新教育基礎課程應不低于32 學時,從時長的角度滿足培養學生創新方面基本素養的需求;另外,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同時,也不可忽略其專業能力的培養,應開設與創新及行業緊密聯系的專業課程;最后,應注重學生在實踐方面的能力,創新不能淪為紙上談兵,可開設各類對實踐能力有一定要求的創新實踐課程,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培養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終培養出應用型人才。高校也可打通同一類下的專業課程,促進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與邏輯思維。河北傳媒學院于2018年至今將各學院各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了逐步的調整,立項并建設了一批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課程。通過“做中學,學中思”讓學生跳出傳媒專業傳統的思維框架,基于翻轉課堂、“一平三端”智慧教學系統致力于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技術與手段的培養。
高校的教育改革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鼓勵地方院校建立科技創業實習基地、校外實踐教育基地以及職業院校實訓基地等,以更好地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進行培養。另外,可通過比賽的形式如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等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強化,院校也可自行舉辦各類考核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專題競賽,主題可選擇創業計劃、科技創新等;積極支持大學生參與國家級的創新創業比賽,并在能力范圍內為其提供一定的資源,如補助或其他,也將獲獎項目中的優秀項目作為省級計劃立項。
河北傳媒學院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 號)、《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冀政辦發[2015]31 號)精神,自2018年11月正式成立了創新創業教育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學院是對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載體和實踐平臺,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任務,以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為目標,全面系統地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創業培訓和創業實踐,著力培養、培育具有企業家精神與創業能力的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和優秀創新創業團隊。自創新創業學院成立后,積極參與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改革,大刀闊斧的將創新創業課程融入原專業課程中,加強對授課教師回歸業界的定崗培訓教育。統籌校內外各種資源,促進大學生創業項目孵化和創業企業發展。充分利用校內實踐平臺和第二課堂開展多樣化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創新創業教育學院成立至今帶活了本學校原有的實習實踐形式,在今年的創新創業實踐大賽中也屢獲佳績。
高校的創新創業改革在過去的十余年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其對社會等各方面的影響也不容小覷。五年中就可見從無到有,從零聚整,也能看出從理論建設到實踐形式的高度融合與發展。健全體制機制、強化監督考核、加強宣傳引導力爭為我省培養出更多富于創新精神與創業能力的高質量傳媒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