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凱 齊齊哈爾大學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
人文學科主要包括藝術、文學、歷史和哲學。藝術設計類專業作為藝術學科中的門類之一應屬于人文學科。藝術設計的誕生是為豐富人們的精神。藝術設計是歷史與文化傳承的媒介,是人類文明演化過程的表達。
藝術設計類作品所表現的內容和傳遞的信息常常能夠增強我們的感知、判斷、聯想和想象的能力,讓我們能感受思想和情感,從而形成建立在知識結構和情感理想下的個人價值觀。因此,藝術設計與人文學科之間是屬于一種共生關系,尤其是從事藝術設計的人來說,要想學好設計,做好設計,就必須讓自己重視自己人文學科知識的積累。
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在人文素質方面主要體現出,人文知識積累缺乏,知識結構松散,掌握的人文知識內容不牢靠,對于從人文角度去了解和理解美的能力缺乏,對于社會和國家都缺乏關心,甚至人與人之間都很冷漠。高等藝術設計專業教育中在人文素質教育方面的不足從一定方面上影響了藝術設計專業優秀人才的培養。
人文素質教育有助于藝術設計類學生理解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從而更深層次地推動專業教育。人文素質教育是培養藝術設計類學生文化素質的重要環節,可彌補其入學時的文化缺陷。在提高自身人文素質的基礎上,也能間接提升自己對藝術的鑒賞能力,這樣就能從藝術理論的層面去各類藝術設計作品的精華,也可以領悟現代藝術的精髓。
文學、藝術、哲學、法學,以及歷史、政治、經濟、社會學、人類學等都應屬于人文素質教育的文化領域。作為高等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想全部涉及是不可能的。所以其中應包括與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相關聯的內容。如學設計的學生除了對現代藝術和文學等對現代藝術設計有著深刻影響的學科要進行了解和學習,還要從社會實踐角度去掌握大眾消費、企業管理、經濟管理等多維度的商業文化。
人文素質中的道德觀念中包括了人生正確價值觀的確立。崇高道德情感的樹立是人生中無形的資產,而在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中,這種道德情操的樹立會成為一種無形的人生動力和創作源泉。只有具備人文情懷和人文素養,藝術技能才會有根。道德教育應以中國的家庭觀念教育為核心,由愛家演化為愛國。這種觀念會刺激學生承擔起家庭責任繼而承擔社會責任。
人文學科的知識的學習非常注重實踐的重要性,必須讓學生在實際的教學空間里去自己感知并體驗,感受什么才是高貴、文雅的情感。正如生活中到處都有美,有些人能夠發現,有些人則熟視無睹。因此,高明的師者應該要時時去激勵、指引學生在生活中去找尋和領會那些充滿著魔力的人文素材。
在現代社會的誘惑下,培養長期的人文學習習慣不能靠自覺和號召,必須在教學計劃上制定相應的課程和計劃。首先,增加人文修養類課程,是彌補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文化素質的途徑之一。其次,課堂中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滲透人文素質教育,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生的人文意識。讓學生逐漸去形成對人文文化的學習習慣。最后,應針對不同專業的需要安排人文學習的內容,做到學有所用。
強化校園人文環境的建設,營造具有濃厚人文氣息的校園文化氛圍,把校園文化與人文文化聯系起來。為此,可以從四個方面來營造校園人文環境:一是邀請名人、專家學者舉辦人文講座,強化美術專業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二是積極扶持學生人文社科類社團如詩社、愛心團體等,并加強指導,切實培育學生在人文素質教育中的主體性;三是校區周邊文化建設應科學、合理地設置人文景觀,避免過于濃厚的商業氣息沖淡校園的人文氛圍;四是大力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實踐教育活動,將其人文素質的認知、情感、信息轉化為具體的實踐,從而真正造就他們的人文精神。
所謂師者應該是學生的行為榜樣和人生方向的指引者,但從實際情況上看,高校教師在此方面上做的卻遠遠不夠。提高高等學校中專職教師個人的人文素質也是對專業學生的一種榜樣的示范。由于長時間對人文素質教育的忽視,藝術設計專業教師要想自己從根本上快速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質是不切實際的。而對于教師的師德方面的提升是可以從工作中通過自身約束和教育做到的。教師的愛崗敬業也是形成學生良好道德素質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