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茜茜
上汽安吉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
黨的十九大和黨的群團工作會議明確表示黨要加強和改進對包括工會在內的群團組織的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當前,跨行業的產業整合、頻繁的人才流動、海量信息的產生與分流,使企業的經營環境和內部結構發生的了巨大的變化。因此,新時期的黨群工作應站在全新的視角,以全新的工作理念,運用全新的工作方式開展工作。本文基于新時代物流行業的發展趨勢和實踐特點,結合上汽安吉物流工會建設的實際情況,試圖探索新時代物流企業黨群工作的創新點,在保障企業職工權益的基礎上,推動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提升。
“物流”(Logistics)一詞起源于大蕭條時代后的美國,其最初的含義是“貨物分配及送達”,這是物流本來的意思。1978年,我國將日文的“物流”一詞引入國內,改革開放以來,“物流”的范疇不斷添加適應時代與社會的內涵,不斷得到經濟學、管理學領域的系統論、信息論和控制論等理論的深刻詮釋與協同發展,在溝通社會和聯通國內需求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隨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成熟應用,物流早已超越貨物分配及送達的原初含義。目前的商業模式,物流行業和電商行業互相配合,相輔相成,逐漸改變了國民的消費習慣,給企業的經營模式以更大的想象空間,逐步成為國家經濟發展中舉足輕重的一部分。
以下一組數據這能夠充分證明物流行業的蓬勃發展。2018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283.1萬億元,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4.8%,從構成看,工業品物流總額256.8萬億元。其中,2018年物流業總收入10.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4.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個百分點。[1]
從實踐看,物流行業主要有兩個特點:
現今時代是移動互聯網的時代,人們的衣食住行等服務被集中在為數不多的智能終端設備上,平臺的作用被無限放大。因此,任何面向對象的行業都必須重視平臺的開發與應用。據此而論,當前時代的物流企業應該具有平臺思維,通過高效、公正的平臺運作,使物流信息公開、透明,這會產生更多的參與機會,使平臺建設更加豐富,更具抗沖擊能力,形成一定的生態,而物流平臺經濟就是以此為基礎的新型商業模式。同時,互聯網具有開放、無邊際、無時空約束的特點,基于此,互聯網的平臺思維就是開放、共享、共贏的思維。因此,物流平臺一定要以開放的思維進行創新。[2]
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的信息技術正在改變中國物流業,以技術信息化為主要內涵的技術驅動是我國物流業轉型升級的主要體現[3],物流企業的電子化、信息化發展是物流行業發展的普遍趨勢,也是實現物流發展現代化的重要體現。信息時代給企業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信息化也已經成為了現代物流的基礎和標志,極大地提升了物流的效率。信息化戰略可以使物流企業在信息的獲取和利用等方面都能做到快速高效,具體表現為企業可以很好地對物流工作進行計劃、組織、協調工作,對市場變化做出及時有效的應對。[4]
正如前文所說,物流企業正在積極轉型,探尋新的商業模式與盈利方式以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人才競爭。而黨群管理工作是企業的中心任務,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有利于完善黨群管理內容,積極落實黨群管理各項制度。作為企業的中心任務之一,黨群工作也面臨新的挑戰,主要表現在組織建設、員工發展以及活動組織。
當前企業在組織建設方面主要三個問題。一是組織建設方面,一些物流企業的黨組織建設遭遇困難,由于企業網點分布廣泛,網點員工數量少,因此黨組織難以建設。同時黨領導工會,因此工會的建設進度也受到影響。二是物流企業規模龐大,但基層人數有限,工會建設全覆蓋難度較大。一些物流企業必須考慮外地子公司工會組織的建設涉及組織的屬地化、工會干部選配等實際情況,這加大了工會建設的難度。三是企業發展速度快,工會同步建設難度較大。
員工是一家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員工的發展方面,新時代的物流企業主要面臨以下問題:一是企業中年輕人比較多,年輕化程度比較高,必須跟上年輕人的思維。二是員工的歸屬感不強,物流和行業的員工流動率高,對企業的忠誠度低,同時對交納會費的理解不夠,主動入會的積極性不高。三是企業員工需求差異較大,物流企業的發展壓力大,員工心理建設、精神支持的需求明顯,同時流動工作是常態,難以照顧家庭,員工家庭關愛、生活關懷的需求明顯。
活動組織是企業黨群工作非常重要的一塊,當前主要面臨以下問題。一是由于物流企業員工流動性較大,所以活動開展難度較大。二是由于企業員工思想活躍,傳統活動的開展已經不能對員工產生足夠的吸引力,員工的活動參與熱情不足。三是物流企業發展壓力大,企業要求工會的活動契合業務發展的需求,這無疑對工會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黨群工作,尤其是工會工作的發展離不開實踐經驗的積累,創新黨群工作方式必須建立在理論和實踐結合的基礎上,探索全新工作管理方式,總結有益經驗與亮點做法。
1.規范基層工會建設,筑牢組織發展基礎。一是通過組織專家,進行專題研究,探索企業工會組織管理的新途徑和新方法,在現有經驗的基礎上,創新工作理念、工作方式,不斷完善工會組織建設運行機制。二是加強工會組織制度建設,通過系統梳理全總、市總、集團工會制度,做到有據可依,匯編企業的工會規章制度,編寫相關手冊下發基層工會,為推進工會自身建設提供制度保障。
2.破除壁壘,加強板塊地域融合交流。通過完善社團組織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等形式,促進板塊地域間的文化交流。工會組應開展業務外的活動,打通企業部門間的壁壘,拓展員工的視野。同時,企業豐富活動形式,打造工會系列活動,如健康下基層、家庭開放日、文化沙龍以及公益樂學等活動。
3.打造企業品牌,加強文化建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構建和諧企業的關鍵因素。鼓勵員工積極參與企業品牌建設,成立青年志愿者社團,為“中國品牌宣傳日”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進博會等活動提供志愿服務,傳遞“以誠行道,以信載物”的核心價值觀和“用心、用情、用勁”的企業精神,積極擴大企業品牌的社會影響。
1.開展特色關愛,滿足員工多樣化需求。企業開展兒童心理劇觀影、重陽節外派員工父母關懷、外派員工子女國學夏令營、家庭開放日、定期上門慰問等活動,為外派人員解除后顧之憂。同時探索與市總工會、高校、醫院、公益機構等優質資源的合作,開展滿足員工精神需求的主題活動,把時尚、健康、文化等及時送到滬內外基層員工身邊。
2.加強健康保障,關心員工身體。創新性推出“外勤員工家屬24小時就醫陪診服務”,由公司內勤員工組成的志愿者隊伍以不間斷排班的形式,隨時待命為有需求的外勤員工家屬就醫提供接送、掛號、取藥等幫助,努力解決外勤員工出差在外的后顧之憂。
3.加強工會民主建設,做好員工思想工作。工會指導企業規范履行職代會程序,員工安置分流方案實行票決制。通過職代會與職工代表充分溝通達成一致,發動職工代表層層做好員工思想工作。
4.推進職工小家建設,建立外派員工關愛機制。建立外派員工檔案和組建志愿服務隊,建立支部黨員與外派員工“一對一”對口聯系機制。
通過對以上問題的分析,結合當今物流行業的發展與黨群工作的實際,著眼于企業更好更快發展以及企業黨群工作的有效開展,提出如下建議。
在企業運行過程中,積極改善黨群管理的工作方式,促進黨群管理模式的創新。一是可以探索行業聯合建會。行業工會是由同一行業從事相同或相近工作的人所組成的,更適應于對分散的、易流動的個體,發揮行業工會的作用,通過扁平化的管理機制將其組織起來,推動行業性集體協商、完善行業工時及行業勞動保護標準等。二是探索區域聯動共建。成立區域性工會聯合會,開展工作推進聯席會,通過機制建設同步完善、組織建設同步推進、陣地建設同步實施。
應當結合企業的工作內容來改善企業黨群工作方式,實現員工與領導之間的協調溝通,確保員工的創新思想得以充分的展現,促進黨群工作的深入開展。具體而言,在企業實際運行過程中,應該加強員工的黨務知識教育培訓,確保每一名員工都具備豐富的黨務知識,將黨群工作的內容和要點深化到腦海中,促進黨群管理意識以及管理理念的深化,切實實現黨群工作的創新,促進企業的多元化發展。
在企業運行過程中,應當堅持以人為本原則,使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得以提高,充分發揮企業工會組織的優勢,理論結合實際,物質與精神激勵并重,不斷改善企業黨群管理工作,與時俱進,全面推進企業發展。[5]同時加強員工關愛、心理疏導等工會工作,激發基層工會活力,推動服務多元化、網絡化。
黨群工作的成效關系著企業的經營業績和未來發展,正如前文所說,黨群工作不是企業的邊緣性人物,而是核心任務之一。因此,推進黨群管理模式的創新,提高黨群工作隊伍的效率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具體而言,黨群工作部門應建立科學化、透明化、系統化的評價指標體系,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通過信息化的技術手段,使黨群工作的管理的數字化發展,進而從整體上提高黨群管理的效率,緊跟企業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