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革
瀘西縣白水鎮既庶小學 云南紅河 652404
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學時間大大減少,但是教學內容并沒有因此而減少,如何解決時間少、任務重的矛盾?提高教學效率無疑擺在了教研的最前沿。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把握好課堂,向40分鐘要質量是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保障。無論數學教學被注入什么樣的新精神,有一點應該是不變的,那就是數學課堂教學應該是務實高效的。可以說,高效是我們課堂教學的目標,務實是課堂教學的手段。如何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呢?高效課堂的構建,應該回歸“教學生學”的本質,引導學生解決“學什么”與“怎么學”的問題,筆者認為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從以下方面入手,真正提高課堂效率:
靜心解讀教材是構建務實高效課堂的前提。靜心解讀教材首先要做到正確解讀教材,明確編者意圖,把握教材的價值取向。首先要“潛進去”,依據《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年段目標、單元目標、教學內容特點、課后思考練習等。然后再“浮出來”,站在學生的角度,依據教學目標,結合教材特點確定本課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有經驗的教師,其教學常常能夠切合學生的學習基礎,準確把握學生的新知生長點和解決問題的切入點,根據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這就是知識體系的重要性),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創設適當的認知沖突,提供富有啟發性的、能夠直接溝通新舊知識聯系的學習材料和必要的思維空間、時間,給予頓悟的機會與經歷,最終總是讓學生自己憑借已有的知識、技能和智慧來理解、掌握新知識,從而教學時,前有到位的、鋪墊性的基本訓練,以激活學生已有知識儲備,為實現遷移作準備;中有恰當的、啟發性的問題情境和信息傳輸,為學生自主建構新知作導引;后有延伸性、拓展性的新知運用和應用練習,為學生的后續學習作孕伏。這許許多多“前、中、后”正是構建、形成知識體系的聯結網鏈,它源自于教師對教材知識體系和結構的系統認識、深深切感悟以及對教學方案整體而縝密的構思。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是從問題開始的,學生對新知識的需要是創設問題情境的基本條件;同時,學生自主探索和應用知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個過程要經歷準備——實施——結束,除了教師指導外,尤為重要的是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時間與探索的空間。因此,教師不能把學生當作知識的容器,從開始上課就滔滔不絕講到下課,而是應該把精力使用在創設情境、設計階梯性問題上,為學生搭建一個“問題解決”的平臺,此乃“問題解決”教學中創新。
學生學習應該是在教師啟發指導下,以盡可能大的興趣和熱情,自己去操作,自己去探討推論,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途徑,消除“等結論”的惰性習慣,始終以積極的思維狀態,全身心參與知識獲得過程,較大限度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和創造才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才能構建高效課堂。
要使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只有在一定的練習之后方能達到。因此教師在構建高效課堂的同時,不能對練習馬虎了事,而應從以下幾方面精心設計,以達到優質高效的目的。
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是新課程標準對初中數學的要求,是注重“雙基”的具體體現,也是為素質教育夯實基礎的可靠保證。因此,基礎知識是教學的重點,要扣住數學基礎知識,精心設計練習,而不要拋開教材的基礎去尋求偏題、難題。
每一所學校、每一個班級都存在著學習上的“優等生”、“中間生”和“學困生”。如果教師在設計練習時千篇一律,就會導致“優等生吃不飽,后進生吃不了,中間生難提高”的局面,阻礙數學教學質量的大面積提高,因而要根據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以“鼓勵優等生冒尖,促進中間生爭先,幫助后進生達標”為目標,根據大綱和教材要求,分層次設計練習,也就是根據學生的知識、智力層次不同而設計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基礎部分,而選做題則重在培優。這樣設計練習,既保證了面向全體,又兼顧了培優輔差,既開發了學生的智力因素,又激發了學生的一些非智力因素,達到全面提高數學質量,整體提高學生身心素質的目的。
一是練習的內容要具有典型性和規律性,教師設計練習要選擇那些具有代表意義而又有一定規律的典型題目讓學生進行練習,盡量做到舉一反三,一題多用,讓學生練而有效,觸類旁通。二是練習的內容要具有實踐性和實際性。要提高素質教育,其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以適應新時期的發展需要。三是練習的內容要前易后難,充分體現新教材知識結構的螺旋上升思想。四是練習的內容要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和創造性。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一些具有趣味性和創造性的練習,可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同時又能啟發學生用心思考,挖掘學生學習的潛力。
提高教育質量,關鍵在課堂,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教師的生命價值更主要地是體現在課堂上,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只要靜心研讀教材,激趣巧設情境,精心設計練習,我們的課堂將會吸引住每一個孩子,會讓孩子們感受到數學的魅力,那么構建高效課堂,改革課堂教學就不會是一句空話,我們將和孩子們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