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志豪
商水縣張莊鄉第一小學 河南周口 466000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手段進入數學教育,使教育模式產生了質的飛躍。現代教育技術是融入學科課程的一種學習工具,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能促使學生多領域,多學科的學習,只有當學生能夠使用信息技術幫助自己獲取信息,分析信息,解決問題的時候,這樣的整合才是有效的,然而在現代教育技術與數學教學相融合的過程中卻出現了許多問題,突出表現為:教師找不準現代教育技術與數學教學結合的契機;過分強調現代教育技術而沒有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部分教師的信息素養不能適應教學的需要;現代教育技術流于形式,成為“現代版幻燈機”;快速而直接地呈現教學內容,代替了學生思考,丟棄了思維培養的數學學科教學特色等。面對這樣的情況,全面分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整合中存在的問題,并找尋有效的解決策略迫在眉睫。
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調動各種感官學習的效率最高,各種感官一起動用來理解并記憶的效果遠遠好于利用單一感官理解并記憶的效果。所以,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整合所顯示出來的巨大優勢是常規教學無法比擬的。
信息技術屬于新型的教學工具,能夠充分呈現出數學該學科存在的邏輯性及連續性,使得小學數學課堂更加生動,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參與數學教學活動的主動性。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小學生已經厭倦灌輸式及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所以說,教師應當創新教學方式。隨著多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信息技術普遍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刺激學生的感官神經,通過聽說讀寫有機結合,以小組合作練習,加強團隊合作,為學生吸收知識提供更佳的途徑。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可以將枯燥的數學知識生動化;能夠培養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每種感官,如視覺、聽覺、觸覺,模擬動態的過程,這樣就便于學生對小數數學知識的重組與建構,建立深刻地客觀和主觀的認識,從而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認識。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每個學生的認知特點都不是完全相同的,信息技術融入小學數學教學中,能夠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因材施教,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這也是傳統班級授課所做不到的,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由于受到傳統數學教學模式的影響,大部分教師重視傳統教學理念,通過手動制作教學方案,導致教案的內容及素材很難得到更新,一份教案可以使用很久。這些傳統的教案,已然不能符合現代化教學的要求。有些數學教師即便利用多媒體協助教學,僅是照搬書本。有些學校因為硬件設施比較滯后,致使教師的傳統教學理念比較落后,難以有效更新現代化教學觀念。
有些數學教師在設置課件時,一般根據主觀意識來設計,采取流水線形式對書本知識實施排列。這樣的課件內容,存在單一灌輸式特征,無法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仍然處于主體位置,導致學生只能被動學習知識。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沒有結合學生需求。
部分教師在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設置課件時,太過重視課件的美觀性,達到裝飾課件目的,大量插入與教學不相關視頻及圖片,導致課件內容紛亂,并且課件表現相當繁瑣。這樣針對課件內容缺乏重視,難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事物都有兩面性。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的優點再多,在我們實際操作中,如果操作不當,就會造成物極必反的效果。所以,我們在實際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使用信息技術的時候,應思考利用信息技術的目的和教學目標是否貼近,不用信息技術能不能達到教學效果,思考這些問題之后在使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效果就會更好。應利用每種教學手段的長處,彌補每種教學手段的短處,合理恰當地利用教學手段。
在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中,有時出現這樣的畫面:學生在課堂40分鐘面對大屏幕,教師只是讀大屏幕文字的解說員,這就無形中,將以前的低效的填鴨式的人講述,變成現在高速的計算機灌輸,把信息技術手段變成了應試的幫兇。教師富有人情味的語言是電腦的語言所無法比巧的:一個微笑,一個細小的動作,一個含有深意的眼神都能提高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與小學教學整合不僅是藝術,而且是科學,所以教師在構思課件制作的時候應該意識到并牢記這一點。在制作小學數學的課件時候,應該制作一個簡單友好的背景界面。應該在課上追求數學美,而不是軟件所呈現的視覺美。數學美應該是數學內容上的內在美,學生應該在教學內容上體會,而不是單一的視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