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茹
扶溝縣第二高級中學 河南周口 466000
“生本”即“以學生為本”。具體來說,就是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把以往教學中主要依靠教師的“教”,轉變為主要依靠學生的“學”,而教師則成為“平等中的首席”,教師的作用和價值體現在積極調動學生的內在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潛能,讓學生自主活動,在獲取知識中解決問題,一切以學生為主體。“生本”的精髓在于發掘學生的天性和潛能,給學生自然發展的空間。從“生本”理念出發,以課堂教學為載體,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圍繞“六環節”,抓住“三核心”,是“生本”理念下的高效課堂模式的重要實踐之路。
“生本”是一種嶄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在“生本”理念下,課堂教學呈現出與傳統課堂教學不同的鮮明特點:
“生本”理念認為,教育的終端是學生,學生學會任何東西,最終都要通過自己內化,學生的獲得最終是依靠學生自己。“生本”理念突出的特點是以生為本,不但高度尊重學生,而且充分相信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學生的學習潛能激發出來。生本教育的課堂完全改變了傳統教育中教師講學生聽的局面,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的“師本”課堂,教師口若懸河講個不停,學生坐在教室里表情木然“思緒萬千”。即便有教師在課堂上設計了“小組合作”環節,也不過是走形式而已,無法真正把課堂交給學生,學生主體地位無從落實。“生本”課堂完全改變了傳統教育中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局面,在教師的引領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成了課堂真正的主人,教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教師要放棄講解,拋出有價值的問題,為在課堂上保留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成果展示、自主交流、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本”理念的教材觀是“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在這樣的教材觀支撐下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即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教師能超越教材,積極地審視、科學地處理加工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之外的教學資源,在激活學生思維方面大做文章、巧作文章。
把學生當作學習任務的“首要責任人”,教師由教的“控制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共同體”,實現“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課堂;教師不拘泥于預設的教案,“眼中有學生”,能及時捕捉到學習進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同時要把思考的權利、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表達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維過程的舞臺,讓他們在質疑問難和討論交流中獲取知識,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悅。最后是善待學生差異。學生學業的參差不齊、興趣愛好有別、個性價值多元,面對富有個性的學生,學會善待、寬容、欣賞,用“放大鏡”去捕捉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讓每位學生在教師的激勵中不斷超越自我,不斷獲得身心教育發展的增值。
針對這種嶄新的教育理念,必須更新教學模式。根據其以生為本的特點,結合我校的具體實際,我們圍繞“六環節”,抓住“三核心”的具體操作模式,打造高效課堂。
課堂教學的“六環節”,指的是目標導學-自主學習-互助探究-交流展示-點評拓展-總結反饋。具體來說,其操作流程是:
1.目標導學。指課前教師先展示學習目標,對目標做出必要、精要的闡述,使用恰當的引語導入課堂。
2.自主學習。指學生結合學習目標,自主學習相關內容,獨立思考,深入鉆研,努力獨自完成導學案。
3.互助探究。指教師結合教學目標及自主學習所反映的問題,引導小組根據所遇到問題展開針對性的討論。
4.交流展示。指教師根據學生討論情況,組織口頭或書面交流展示。
5.點評拓展。指教師在學生展示完成后,結合學生展示內容的難易,由老師或學生給予恰當點評、補充或指正,老師適時給出變式,拓寬學生視野,提升學生的能力。
6.總結反饋。指主要教學任務完成后,學生對當堂學習知識、方法規律進行回顧整理,針對性設置習題當堂檢測,檢驗學習目標達成情況,教師做出及時補充和必要的總結。
1.自主。指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生自主、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發現問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自主精神。強調教師課堂教學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性,引導學生能動的學習,教師更少的干預課堂。
2.合作。指生生合作,師生合作,通過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參與意識、合作意識、合作技能。主要是狠抓學生合作學習習慣常規訓練,如討論習慣、回答習慣、聽講習慣、作業習慣等。
3.探究。指學生主動學習,通過合作、交流和探究,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獲得知識、提升能力、豐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