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明
富寧縣第三小學 云南文山 663400
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現代學校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我們要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條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創新的精神。小學數學教學擔負著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任務。下面就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談幾點看法。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明確規定,要“使學生具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這一條規定是很正確的。下面是從兩方面進行分析。首先從數學的特點看。數學本身是由許多判斷組成的確定的體系,這些判斷是用數學術語和邏輯術語以及相應的符號所表示的數學語句來表達的。并且借助邏輯推理由一些判斷形成一些新的判斷。而這些判斷的總和就組成了數學這門科學。小學數學雖然內容簡單,沒有嚴格的推理論證,但卻離不開判斷推理,這就為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供了條件。再從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來看。他們正處在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這里所說的抽象邏輯思維,主要是指形式邏輯思維。因此可以說,在小學特別是中、高年級,正是發展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有利時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把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作為一項數學教學目的,既符合數學的學科特點,又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
重視思維過程從內容方面講,要求教師做到三個注重:一是注重算理講解。如講小數加減法,教師不能只要求學生掌握教材上的計算小數加減法的法則,而要講清算理,讓學生知道計算小數加減法時,為什么要先把各數的小數點對齊?二是注重推導過程。如講圓的面積時,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而且要講清推導公式的過程。三是注重數量關系分析。解應用題的關鍵是正確分析題里的數量關系,從而找出解題思路,客觀上,分析數量關系的過程是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訓練和運用的過程。
重視思維過程從訓練方面講,教師要讓學生除了練法則、公式的應用外應還要讓學生練思維的方法和過程。如教學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的應用題,有的教師結合實例:學校里養了7只黑兔,12只白兔。白兔比黑兔多幾只?訓練學生如下的思維過程和方法:先想:誰與誰比,誰多誰少(白兔與黑兔比,白兔多黑兔少);再想:多的是由哪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跟黑兔同樣多的7只,另一部分是比黑兔多的);最后說要求問題怎么辦(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幾只?只要從白兔的只數里去掉和黑兔同樣多的7只,剩下的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在此基礎上,教師和學生一起歸納出:先想哪個數比較多,再想比較多的數是由哪兩部分組成的,然后從這里面去掉和另一個數同樣多的部分,就能算出比另一個數多的。這樣訓練不但學生能夠真正掌握這類題的解題方法和思路,而且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得到良好的發展。
例如,為了了解學生對數學概念是否清楚,同時也為了培養學生運用概念進行判斷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斷對錯或選擇正確答案的練習題。舉個例子:“所有的質數都是奇數。()”如要作出正確判斷,學生就要分析偶數里面有沒有質數。而要弄清這一點,要明確什么叫做偶數,什么叫做質數,然后應用這兩個概念的定義去分析能被2整除的數里面有沒有一個數,它的約數只有1和它自身。想到了2是偶數又是質數,這樣就可以斷定上面的判斷是錯誤的。
例如,講過乘法分配律,除了像課本中的練習題,給出兩個數相加再乘一個數,要求學生應用運算定律寫出與它相等的式子以外,還可以給出一些等式,其中有的不符合乘法分配律,讓學生判斷那個是錯誤的;或者用3種圖形代替具體的數,寫成兩個式子,如(○+△)×□和○×□+□×△,讓學生判斷它們是不是相等,并說明根據。這些練習都有助于培養學生演繹推理的能力。
應設計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思考運用所學知識能夠正確解答出來的練習題。在教學中為了發展學生思維,一些教師往往出一些超過大綱、課本范圍的題目,這樣不僅會增加學生負擔,而且由于難度太大,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不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
人們的思維與語言是密不可分的。語言是思維的工具。通過語言表達有助于調節自己的思維活動,使之逐步完善。在數學教學中,要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就要引導學生去分析、比較、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而教師要了解學生這些思維活動的情況,也需要讓學生用語言表達出來,然后對學生思維的過程給予肯定或糾正。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為了使學生都有用語言表達他們思維的訓練機會,可以把指名發言、集體討論和同桌兩人對講等不同方式結合起來。教師還應有意識有計劃地注意幫助差生,鼓勵差生發言,推動他們積極思維,以促使他們的數學成績和思維能力都取得較大的進步。
總之,教師要把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貫穿于教學始終。低年級可以,中、高年級也可以,應用題教學可以,計算、概念教學也可以,教師在教學的每個環節上都要考慮這個問題,讓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培養和訓練中得到全面充分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