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鈿
潮州市蘭英第一幼兒園 廣東潮州 521000
人類的生存環境與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幼兒是地球的小主人,是未來世界的接班人。因此,從小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意義深遠,應該成為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們必須把環保教育滲透在幼兒一日生活中,充分利用自然界及周圍的各種環境和事物,通過組織各種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等,使幼兒從小萌發關心環境、保護環境的環保意識,讓幼兒的心靈從小植根環保的種子。
眾所周知,環境對幼兒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陳鶴琴先生在活教育的課程論中提出:“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因此,我們應當充分利用大自然這個廣闊的課堂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從他們熟悉的周圍環境入手,尋找各種活生生的“教材”,萌發幼兒初步的環保意識。如:經常帶幼兒外出散步,并引導幼兒觀察各種花草樹木,讓他們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知道其名稱和特征,懂得它們是清新空氣的制造者,不能隨便采擷;帶幼兒到公園游覽,參觀動物園,讓幼兒看一看靈巧機智的猴子、兇猛異常的獅子,聽一聽呢喃的鳥語,進一步理解學過的“動物食物鏈”;大自然鳥語花香、綠樹濃蔭、溪流、綠田野、生機盎然的大地……讓幼兒體會到美好的生活離不開它們,使幼兒愛護環境的情感油然而生,環保意識也隨之增強。
如通過主題活動《綠色的世界》,讓幼兒在看看、做做、玩玩的過程中,進一步懂得保護環境的意義。在小實驗“泥土、水與植物”中,通過觀察對比,使幼兒明白了水、泥土和植物之間的關系,也逐步認識到自然界萬物之間是息息相關的,所以必須保護生態環境;此外,我們還可把環保知識以幼兒喜聞樂見的形式,如故事、詩歌、看圖講述、情景表演、音樂游戲、體育游戲等。
如結合“植樹節”給幼兒介紹森林資源及其作用,森林與人類的關系及人為破壞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大氣污染、全球溫室效應等惡果,了解植樹造林的重要意義;在“愛鳥周”,請環保局的同志為幼兒舉辦環保知識講座,給幼兒講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以及大量捕捉鳥類將出現的后果;結合“世界環境日”,組織幼兒進行“我最喜歡的環境”、“環保宣傳畫”、“制作環保標志”等美術創作比賽,以此豐富幼兒的環保知識,激發幼兒關心環境、保護環境的美好愿望。
每一種廢舊物品都具有人們意想不到的教育價值。如在計算活動中,我們可利用廢棄的包裝盒,讓幼兒進行形狀、顏色的配對、分類等;我們可利用塑料類的瓶子,進行顏色、大小、高矮、粗細分類,訓練幼兒對物體的感知能力;可利用塑料罐、酸奶瓶、碎布片、廢紙片等,制作成各種玩具、飾品;還可以利用各種廢舊物品進行整理、裝飾后開展角色游戲等。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幼兒體驗“變廢為寶”的樂趣,增強環保、節約意識。初步懂得如何從小事做起,充分利用、節約資源。
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我們可利用集聲音、圖像、視頻和文字等媒體為一體多媒體教學作為現代教育教學的輔助手段,充分利用進行環保教育。可以根據教學目的、要求和教學內容,有選擇地用電腦制成創設了形象逼真的教學環境、聲像同步的未完情景、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如欣賞散文《美麗的秋天》,當秋天的美景以動畫的方式展現在幼兒面前時,再配上充滿情感的配樂散文朗讀,使幼兒在直觀地欣賞秋天美景中,萌發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美好情感。
環保教育與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是緊密聯系的,在幼兒園日常生活中,隨時都可以滲透環保教育,而且必須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師要做“有心人”,平時應密切注意幼兒的一舉一動,善于抓住教育契機,對幼兒的日常行為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幼兒逐漸養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如發現幼兒亂摘花、亂丟紙屑、隨地吐痰或洗手后不及時關緊水龍頭、自由活動時高聲喧嘩等現象,要及時加以糾正,幫助幼兒克服自身的不良行為,使他們懂得了保護環境要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結合吃午餐、點心等,教育幼兒愛惜糧食,節約資源,少用一次性用品,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
總之,只有把環保教育滲透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之中,堅持從點滴做起,充分利用各種有效的教育手段,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有的放矢地豐富幼兒相關的環保知識,并通過各種活動強化幼兒的環保行為,讓幼兒的心靈植根環保的種子,使幼兒從小成為保護環境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