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蕓 安徽外國語學院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民辦高校給予了高度重視,從而使民辦高校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近幾年,隨著民辦高校數量的增多,競爭力也不斷加大。教學管理是一切院校的核心和立足之本,教學管理隊伍更是核心之心。因此,為了吸引更多的生源,民辦高校在注重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也開始關注教學質量的提高,特別是在優秀教師和高學歷、高職稱教師的引進及教師隊伍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方面。但是民辦高校由于自身的特性,其教學管理隊伍普遍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并提出相應對策。
本調查以安徽省三所民辦高校和兩所公辦高校的教學管理人員進行了匿名調查,問卷發放人群為各高校教務處及二級學院的教學管理人員。
問卷設計本著科學嚴謹的原則,從學歷結構、技術職稱、薪酬待遇和工作經歷四個維度設計了11 個問題,發放了130 份問卷,收回113 份,有效問卷104份,有效問卷比例80%。施測后,采用Excle2010 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錄入和整理,SPSS19.0 對整理好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年齡結構呈兩頭大、中間小的“啞鈴”狀態,40 歲以下的青年管理人員和60 歲以上的老年退休人員居多,中年骨干人員較少。學位學歷層次偏低,學緣結構不合理,管理人員來自于一般本科院校的較多;剛畢業的研究生較多;同時,一些民辦高校吸納較多本校畢業或同一所高校畢業生,“近親繁殖”現象普遍;還有部分人員來自企業、部隊等非教育機構。
高校職稱晉升跟學歷、科研、教學工作緊密相關,但民辦高校的教學管理人員在這方面均不占優勢,此次調查結果中還有23.6%的人員是專科及以下的學歷。他們學歷不均衡,相關的崗位知識培訓機會不多,基本可分為網絡學習、短期面授和訪學幾種形式,網絡學習是比較方便的一種,但是效果不顯著,而短期面授和訪學機會有限,無法覆蓋到全部管理人員。由于繁雜的管理工作導致科研無暇顧及,而民辦高校的職稱自評審也無法得到院校間的互認和社會公認。
民辦高校的“民辦”決定了高校辦學資金使用計劃性比較強,學校很少得到政府資助,在教師聘用待遇方面就顯得比較“節儉”。此次調查結果的數據顯示民辦高校工資普遍低于公辦高校,教學管理人員更甚。同等學力的教學管理人員低于專任教師工資30%左右。高校的民辦特性使得學校辦學彈性較大,另一方面看就是制度的執行力不夠,很多考核制度都變成了擺設,無法得到真正的執行。這就使得教學管理人員更加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和前進的目標。
根據以上調查結果顯示的民辦高校教學管理隊伍現狀,擬提出如下解決方案:
現有教學管理人員可通過多種形式的培訓學習進行素質提升,比如攻讀學歷學位、參加信息技術短期培訓班、參加教學管理研修班、參加教學管理研討會等等。要在教學管理人員培訓問題上一文件的形式規定培訓方式和培訓計劃,所有教學管理人員必須參加相關培訓,將培訓經費落到實處,加大教學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在教學管理人員職稱晉升方面要做到政策上的晉升,為教學管理人員職稱晉升助力。
做好薪酬機制創新,將考核結果直接與薪酬掛鉤,使得能者多勞,多勞多得,適度增加工齡工資,使得老員工對院校有歸屬感和責任感。要切實提高教學管理人員的地位。教學人員是為教學服務的,也是推動教學發展的。要保證教學管理工作的長期性和延續性,穩定教學管理隊伍,就要深化待遇問題,真正做到按規定落實待遇。
民辦高校教學管理隊伍的發展是職教研究者們一直在探討的問題,這些問題基友客觀必然性也有主管臆造性,但問題總是能找到解決方案,希望本文能在民辦高校教學管理隊伍發展研究問題上作出一點貢獻,引起同行的關注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