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雅凡 天津廣播電視臺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中國傳統文藝在加上當代文藝再以電視為主導的媒介得到廣泛傳播。當代社會人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活壓力,壓力的產生是多方面的,但是減輕壓力的途徑卻大同小異,由此人們把注意力轉移到電視文藝上面來。人們在物質上得到滿足之后,自然而然精神方面也要得到補充。面對精神層面上的缺失,各種文藝形式能夠極大地滿足人們對精神層面的需求,文藝的重量級自然上升。文藝的自身屬性就是包含著親和力、樂趣性同時也充滿著新鮮感,從自身屬性上看也能廣泛吸引大眾眼光。
所謂的電視新聞就是采用高科技通信技術電視屏幕傳達一些信息給觀眾看,這種傳達方式的程序很細致而且非常繁瑣,包含著采訪、拍攝、堿基、解說和配音。文藝放在電視新聞中是一種文化底蘊好,并具有很多內容的電視新聞表達手段。中央電視臺有諸多欄目已經做出表率,有很多類似的形式出現,不過大多是關注社會百態又或者是是對人物進行采訪和評價,文藝氣息十足。
但新時代的到來,新的媒介也應運而生,新的互聯網媒體對傳統的電視媒體產生了極大的威脅。這也給傳統媒體一個轉型的型號,不管是在形式還是內涵上,一定要有所改變。
文藝新聞是在新聞的范疇之內,所以應該具備新聞的基本屬性,就是以新聞的形式告訴人們發生了什么事情。而且電視不應該只帶給人們這一事件的信息,還應該給觀眾解釋一下其原因是什么,從而人們會體味更深層次的含義。這就要求新聞在選取和編輯的時候慎重選擇并分辨清楚定義。對于文藝新聞來說,包含的內容一定要大,范圍一定要廣,從而能迎合觀眾對于文藝新聞的需求。因此首先任務是要沖量,接著質量才能提升上去。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文藝新聞中,要不斷進行深層次的探索和挖掘,從而保證其新聞的質量,爭取得到觀眾的最大程度認可。這里所說的追求數量并非只是單純的在量上追求最大化,在量上做文章肯定沒有那些小眾媒體做的好,但是作為主流媒體來說不可以去做。在分量比較重的文藝新聞如果放在混合新聞欄目做簡單的報道,觀眾肯定是不買賬的,相反可以借此展示專業頻道的特點,下點功夫做一下深層次的挖掘并且深度解讀然后整合報道,一次性的滿足觀眾的胃口,圍觀中帶來一場重口味的新聞盛宴。長時間堅持這樣做法,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的知名度,還創造的良好的口碑,口口相傳,受眾一定會慢慢增加。正確且深度的報道不摻雜一點虛假揣摩的信息可以有效的避免“傳聞性新聞”,同時也是正規電視臺對老百姓負責人的行為。
作為電視文藝新聞來講,難免會出現一些當紅的電影節、歌唱界、藝術家等等名人。對于熱衷于喜歡這些名人的觀眾來說,無疑對他們的各種動向非常感興趣,甚至有些狂熱分子對其飲食起居都有些想要了解的憧憬和向往。對于此電視臺要有原則性的為觀眾如實報道,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盡力為觀眾呈現對其有吸引力的新聞。相反的是對于觸犯法律的部分要嚴格把控,例如侵犯隱私的行為,甚至是可能帶給人家不必要困難的任何行為都應該堅決拒絕。
電視文藝新聞要符合其客觀規律,做到及時、客觀、符合規定、語言講究。所謂的及時就是要掌握時效性,不要做一些已經爛大街的新聞,新聞行業講究的就是一個及時,新鮮的事物,沒有被廣泛傳播且有吸引力的新聞才是值錢的新聞。對于客觀來講,就是不強加主觀意志,站在任何一個人的角度來評論和解析。第三人稱的角度是可觀的核心。符合規定顧名思義就是報道要符合法律規定且不能觸犯他人合法權益。語言也是有很多講究,新聞就是一門語言的藝術,如何更好的展現電視文化新聞的魅力,好的語言不可或缺。
目前傳統的電視新聞已經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而電視文藝新聞的前景也是需要改革才能更好的在夾縫中求生存。處理好傳播解讀新聞、注意新聞的內容、整體把握新聞的主要屬性是做好電視文藝新聞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