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以芳
三都水族自治縣大河鎮大河社區大河小學 貴州黔南 558100
小學美術是一門培養小學生的審美意識,引導小學生發現美、認識美、塑造美的重要藝術課程。
在藝術教學中,特別是在小學,藝術教學的內容不應該概念化和理論化,而應該與生活的現實密切相關。生活化教學的內容受到學生的喜愛和接受,也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興趣。美術中《泥塑小動物》,海邊的孩子對魚、蝦之類決不陌生,能夠隨手捏來。但山區的孩子也許對鳥獸更為熟悉。教師可有選擇性地鼓勵學生用同樣方法捏制不同的動物,如小鳥、小雞、小魚、小蝦等。這樣一來,在內容的選擇上就得以揚長避短,也能使學生更易于接受工藝設計類課的創作和制作。在“兒童畫欣賞”課中我們也可以插入學生自己的作品;在探究活動中就更不必說了。
小學美術教材中的美術基礎知識對于小學生來說比較抽象,他們在理解時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中,教師要采用直觀化、形象化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理解這些抽象的美術知識,使他們掌握美術技巧。例如,在教學《色彩的對比》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通過多媒體直觀展示色彩的對比,對學生的視覺進行了強烈地沖擊,讓他們在探究過程中學到了色彩對比的相關知識,使他們充分體驗了色彩美。然后,通過多媒體播放圖片,讓學生討論色彩對比在生活中的作用。在多媒體創造的直觀情境中,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學習效率大大提高。在學生的積極參與下,他們掌握了抽象的理論知識,同時對藝術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可以積極探索和分析藝術知識,掌握藝術教材中的基本知識和繪畫技能,提高藝術綜合能力。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意識,讓他們在探索美術作品時充分想象。通過想象,學生在腦海中形成一幅圖畫,在廣闊的想象空間中自由創造,這有利于他們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觀察事物和分析其特征的基礎上想象和創作好的藝術作品。在想象過程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思維處于積極的狀態,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能產生獨特的感受,促進他們美術能力的有效提高。在讓學生進行探究美術作品和進行繪畫時,教師要給他們足夠的空間和時間進行想象,讓學生在想象中對作品進行感知和解讀,融入到美術作品中進行深入體會,使他們深刻體驗到美術作品中蘊含的美,使他們學習到美術作品中運用的繪畫技巧。在學生進行創作時,充分地展開想象,大膽地進行用色,創作出優秀的作品。
學生的成長活動都經歷了一些建模游戲,他們的進化是漸進的,在發展過程中有典型的變化。我們需要根據不同年齡學生的身體、心理和智力發展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將游戲活動帶入課堂,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讓他們在游戲中完成特定的任務,并建立自信心
新課程強調從學生的經驗出發,教學要向生活世界回歸。繪畫教學要尊重和順應孩子的天性,在“玩耍”中培養他們的繪畫能力,“潤物細無聲”,保護他們的探求心理,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創造力,這一點對完善人格的形成非常重要。孩子大都有繪畫的潛能,并非少數兒童獨有的能力。只要大人們引導得當,讓孩子感到學的有趣,輕松,那么個個都會懂畫,畫畫。
如果只告訴學生這節課你們畫蝴蝶,其他的不去作,不去安排一些游戲活動,學生就會象上文里說的那樣畫出空白無味的畫。如果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效果就大不一樣。他們會畫出活靈活現的蝴蝶,而且還賦予著他們自己的感情與創造。故通過一個個的游戲來引導學生觀察周圍生活、自然環境、自然景觀等,并用點、線、面、色彩、空間、明暗、質感等繪畫要素,進行對比、和諧、節奏、韻律、均衡、黑白、排列、堆積、組合等構成因素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時引導學生發現身邊的美,把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美感相聯系,將自己對生活和自然的感受、體驗與藝術家對它們的表達聯系起來。嘗試用自己喜歡的繪畫方式表達出自己的體驗和感受,或將自己對生活和美的理解寫進美的成長記錄里。
在美術教學中挖掘教材的求異因素,特別是圖案裝飾、工藝美術等教材,從不同角度去開展、去強化,創設情景。善于從聯想中求異。求異思維訓練是開發智力的重要方法。沒有創造就不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未來的世紀將創造競爭的世紀,把美術教育和智力開發溶于在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中,使他們知道自己是處在一個美的世界和社會里,還知道人類在悠久的年代里創造了光輝燦爛美好的當今世界,他們還知道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去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世界,更知道再過十年、二十年將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才。同時,他們也看到了自己的價值。他們的未來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繁榮和國家的繁榮都是由他們的智慧和美麗、藝術知識以及用他們的大腦和雙手來表達美麗而創造和建立的。
總之,美術來源于生活,生動地反映生活,具有思想性。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利用生活美學可以提高小學美術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