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穎 陳 影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黨的十九大中被作為指導思想寫入黨章,成為黨的十九大報告的靈魂。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中,它也是伴隨新時期、新特點孕育而生的。它是新時代下我黨集體智慧的結晶,它以“八個明確”和“十四項基本方略”為主要內容,在吸取馬克思主義優秀理論成果和馬克思中國化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發展,為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依據。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作為我國新時代建設和發展的上層建筑也離不開其所處的時代和社會實踐。因此,只有了解它的形成條件,才可以進一步理解該理論。當前,關于它的形成條件,雖然學界學者們的側重點各有不同,但大都是從理論淵源、歷史基礎及時代背景等幾方面進行分析的。
(一)理論淵源。關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理論淵源,學界認為基本包括以下幾個來源:第一,馬克思主義的科學論述、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第二,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主要是其中一些先進的思想理論;第三,其他社會發展的先進文明成果,包含國內外治國理政方面的先進經驗。由此可知,學者們普遍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認為它是之前理論的延續和創新。這里筆者也贊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對之前馬克思理論的繼承,并結合我國歷史及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在結合實際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性地轉化和發展。
(二)歷史基礎。我國歷史悠久,綿延上下五千年,再加之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國情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研究我國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優秀理論必然要分析其所處的悠久歷史。學者們認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離不開中華民族五千年發展的歷史,是以社會主義發展的實踐為歷史基礎的,是新時代我國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結果,它總結了自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實踐中的經驗和教訓。以史為鑒,可知興替。這里筆者認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以我國由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歷史發展過程為基礎,在總結過往經驗的基礎上創造而來的。
(三)時代背景。偉大的時代孕育偉大的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正是基于當今時代而產生的。學者們認為其產生的時代背景是:當下我國正步入“發展起來時期”,正處在轉型升級和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新特征明顯的偉大時期。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改革發展正值攻堅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處于決勝期,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該理論正是總覽全局、綜合實際應運而生的。它不僅有效應對當前國內現狀,而且也對全球性問題和經濟等發展作出回應,有效推動國與國間共同發展。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其對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相關方面理論的創新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征。
(一)黨性與人民性有機統一。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密切聯系群眾也是黨的優良作風之一,黨與人民的魚水關系自始至終都是它的特征之一。該理論也延續這一特征,將黨性和人民性有機統一,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執政規律和本質特征。其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既表明了人民的重要地位,也有助于樹立黨在人民心中的地位,推動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
(二)世界觀與方法論有機統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涵蓋政治、經濟、社會、生態、文化這五個方面,以“八個明確”為世界觀,“十四項基本方略”為方法論,提出了鄉村振興、新國家安全觀、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等一系列重大戰略和舉措,將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向一個新高度,形成一個完整體系,是世界觀與方法論有機的統一。
(三)中國智慧與世界擔當有機統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一帶一路”的偉大構想、建立亞投行等,這是新時代立足國際社會發展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用中國智慧提出的中國方案,展現了中華民族的責任和擔當,體現了中國人民的世界擔當。它與習近平總書記所倡導的樹立文化自信一樣,是共建共治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的體現。它跳出了傳統的民族式“小我”利益觀的束縛,擁有全球意識,站在一個新的高度,真正實現了“以天下觀天下”的人類價值觀,也有助于提高我國在國際中的話語權。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新具有重要意義,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它是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又一次創新,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開創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代表的黨中央根據新時期歷史變革,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與我國當前發展的真實情況有效結合,深刻把握共產黨執政、社會主義建設及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等,聚焦社會主要矛盾,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目標,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尤其在黨的建設方面,黨的建設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馬克思理論在我國主要實施者是中國共產黨。因此,該理論的形成是符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要求的,能夠促進全黨團結一致,努力拼搏,也有利于滿足人民的要求,更是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中的又一創新發展,有助于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二)它所具有的實踐意義不可忽視,為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指引,是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行為準則。理論來源實踐,反過來指引實踐。社會要想發展,革命要想成功就需要有先進的理論指引。近年來,我國發生了歷史性變革,不論是從經濟發展還是文化自信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驚人的成績,而這都離不開該理論的指引。正是由于它的引領,我國才能夠在當前飛速變化已成為一種常態的時代中占據主動地位,并在新時期,新的征程中處于不敗之地。當前,黨的十九大報告已將其作為行動指南,并且,目前我國的發展實踐也證明其對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正在不斷發揮作用。引用習近平主席的話“紅日初升,其道大光”,相信作為新時代的先進理論,它必將引領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走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
變化已日漸成為當今時代發展的底色。偉大的思想理論也處于不斷地發展豐富中,同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也是發展變化的,它會隨著社會實踐的變化而不斷豐富,從而深化。應以一種開放的心態看待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同時始終將其作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指導思想的行動準則,進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