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倩
會展旅游是在國際之間或者國家內部,依托舉辦大型會議或者展覽項目而開展的旅游形式,確切地說是一種商務旅游。會展旅游發源于歐洲,其中德國、英國、意大利是世界級的會展國家,所以會展旅游相對發展成熟,早期的理論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歐洲國家。對于會展旅游的發展大致有兩種態度:一種是會展旅游的萌芽到發展的支持觀點:Turgut Var、Frank Cesario、Gary Mauser(1985)三人合力建立了會展旅游的初步模型。另一種是對于會展旅游的發展抱有質疑:King、Pram、Milman(1993)根據會展旅游發展現狀,指出了會展旅游發展中的劣勢:影響通貨膨脹、城市示范效應,造成城市交通擁擠以及提高犯罪率等。
國內會展旅游同國外會展旅游相比較,整體起步晚,但是發展速度較快,尤其是在中國加入WTO以后,與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來往日益密切,從而提升了中國整體的經濟實力,會展旅游也隨之迅速發展。無論是關于會展旅游的發展,還是關于會展旅游的理論研究,與歐洲國家相比,中國的整體都是起步較晚。但是,在借鑒西方會展旅游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再加上中國綜合國力的進一增強,中國的會展旅游發展和相關理論研究,整體呈現出發展速度快、品牌知名度較高的發展趨勢,同時,會展旅游的理論知識正在逐步完善。
當前海南省政府大力鼓勵和扶持會展業和旅游業融合發展,三亞會展旅游發展機遇與挑戰共存,存在會強展弱、季節性明顯等特點。三亞會展旅游發展總體上呈良性趨勢,但也存在以下問題,如三亞會展旅游產品同質化現象較嚴重、三亞會展旅游市場化程度低、會展外部環境有待改善、三亞會展旅游發展重硬件輕軟件、開發管理人才缺乏、技術配套服務欠缺的問題。
(一)加強會展旅游產品創新及品牌化管理。無論是對于會展旅游,還是因為會展旅游帶來的消費,產品都是必不可缺的關鍵因素,一方面會展行業需要展品進行交易,另一方面,游客需要購物進行消費。當前,我國會展中心城市主要以汽車、科技產品為主,而三亞作為旅游城市,在汽車、科技產品展覽方面毫無優勢,因此,可以另辟蹊徑,例如文化創意產品、美食產品等,從而打造一條三亞特有的會展路線。由于三亞是我國唯一一座熱帶城市,可以將熱帶才有的一些產品更用心地創造出地方特色,像三亞的芒果椰子這些熱帶水果,雖然其他地方也有生產。但是能打熱帶水果招牌的僅有三亞。三亞每年一次的芒果節也越來越被外地人熟知,這是旅游產品走向品牌化的好方法。同時,更要著重旅游購物產品的創新,畢竟產品差異化,才能更好地獲取競爭優勢,有利于促進交易。除此之外,對于自主創新研發的產品應該申請專利保護,防止山寨產品的出現,維護自身合法利益。
(二)側重三亞會展旅游市場的專業化細分。會展旅游主要是指借助各種類型的大型會議、博覽會、交流會、展覽會、招商會等活動,吸引游客前來洽談交易、觀光旅游,除了可以進行技術合作、信息交流、文化交流,還能帶動餐飲業、旅游業、運輸業、商貿等相關產業的發展。與五大會展經濟帶相比較,三亞目前因為場館限制,不具備開展大型會議以及博覽會的條件,但是可以根據會展開展項目,將各個市場細分,針對現有場館條件,實行轉向會展市場拓展,從而可以集中力量開拓市場,而不再是一味地等政府來主導會展行業的發展。在當前形勢下,三亞已經可以考慮相應的人員、相應的區域進行對會議的劃分。舉例說明:海棠灣屬于距市區較遠但是酒店高端,配套服務一流,那就可以考慮在海棠灣主要舉辦一些高端學術交流會、論壇等。而大東海區域地處三亞市中心,但是人多混亂,相應酒店也略遜一籌,但是交通方便,是否可以考慮將此處以承接微商私企會議團建等會議為主。
(三)積極改善會展旅游政策環境。隨著三亞會展旅游大力發展,會展行業不僅對國內開放,它是一個對全世界都開放的產業。當前,三亞會展的舉辦,也會多邀請相關行業的領軍人物和中國知名企業共同參與其中。三亞政府已經越來越重視會展場館展覽的產品,要求全部具有合法的資質,不僅是為了保障會展的順利進行,也是為了維護企業的合法利益。這是為會展旅游的可信性創造的好的開始。目前,會展旅游必須要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來共同約束參會人員,維護會展旅游的秩序,保障行業健康穩定發展。除此之外,建議三亞政府加大力度完善三亞配套設施,多鼓勵企業投資大型生活娛樂設施、超市廣場等。在人群較多的主要街道再多配備交警疏通道路,為游客提供更優質的旅游環境。
(四)大力提升軟件重視程度。當前,三亞在會展旅游開展方面,主要是通過會展場館規劃、酒店建設、交通系統完善來保障會展旅游的順利開展,因此從中獲取經濟效益,而這種模式恰恰是以硬件設施為主,往往忽略了其中的軟件設施。三亞政府可以提案為三亞會展旅游提出規范、標準的規章制度。可以定期舉辦講師培訓、模擬課堂等活動,來培養標準話的服務流程。由于會展旅游會餐飲業、運輸業、商貿等相關產業都有結合,那普及會展知識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可以說是實現“以點帶面”的發展模式,會展旅游項目的開展應該充分結合相關行業的特性,制定統一遵守的法律法規以及服務標準,從而提升游客的體驗度。
(五)建立會展旅游開發管理人才培養體制。人才是企業發展和創新的源動力,也是企業未來的核心競爭力,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人力資源管理來獲取競爭優勢,會展行業駐場指導人員的缺失掣肘了行業發展,要想組建人才隊伍,除了通過對外招聘以外,重點還在于內部培養。在三亞會展舉辦經驗以及相關理論研究方面存在不足的前提下,為了彌補人才缺失,應該重點從以下幾點出發。第一,派遣島內學生前往發達城市進行學習,提供實習機會,尤其是經濟發達城市,例如北京、上海等會展行業發展較快的城市,通過借鑒和學習別人的經驗和技術,可以有效提升專業水平。第二,建立校企合作,多和島外高校聯合,根據會展行業對從業人員的需求,通過建立校企合作,由學校開展定向培養專業,為會展行業的發展儲備人才。第三,引進高端人才,發達國家會展行業起步時間較早,同時相關學科理論研究成熟,通過引進高端人才,不僅可以彌補人才缺失,同時也能帶動相關理論研究,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六)整合優化會展旅游線上線下配套資源。“互聯網+”已經成為了一個時代發展的趨勢,三亞必須要走上了“互聯網+”的時代前沿,目前各國都在積極探討如何通過互聯網平臺開展會展旅游,將傳統的實體會展場館提出網絡虛擬技術,移植到互聯網平臺,不僅可以有效拓寬會展開辦渠道,同時,還可以彌補傳統會展時間、空間、地域限制。尤其是會展產品、技術、信息要以國際標準審核,其中質量的好壞、技術的優劣、信息的真偽全部都經過驗證,可以更好地達成交易。這方面三亞可以讓互聯網和會展、旅游相結合,做到行業間無縫對接。例如目前三亞已經有少數會展公關公司和美團攜程等渠道合作,會展公司通過合作關系來取得更低廉的價格來獲取機票、酒店、餐飲等優惠政策。在獲取更高利潤的同時,這些線上公司也可反饋給會展公司一些利潤,達到相輔相成利益最大化。
通過三亞會展旅游的分析,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對策,總之,會展行業和旅游行業的有機融合,是全球會展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會展旅游是從旅游產業和會展產業當中衍生出來的新產品,優化會展行業與旅游行業以及相關產業之間的關系,共同探討和建立新的發展模式,發展會展旅游不僅是中國會展行業和旅游行業的必經之路,也是全球會展行業和旅游行業的必經之路。而各個國家、地區由于文化氛圍、經濟條件、政治環境、科技水平不同,應該在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充分協調會展和旅游關系,探索一條具有各自特色的發展道路,才能吸引全世界的注意,也將會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