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佳偉
醫學裝備制造業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知識密集、資金密集的高新技術產業,擁有廣泛的國內、國際市場需求。在全球醫學裝備制造市場銷售額中,美國占到40%以上,歐洲占到30%左右,日本占15%到18%,中國僅占2%,在國際市場上所占份額較小,面臨較大的外貿壓力。從醫療進出口產品的種類來看,在進口產品中主要以中高端醫療器械為主,如彩超、X光機、血管支架等,而出口的產品則為基礎衛生護理用品,如按摩產品、手套、繃帶、紗布等,高端醫療器械出口極少。從國內產業發展情況來看,地域發展差異明顯,中國的醫學裝備制造企業大多集中在經濟技術發達的華東、華南和華北地區,這三個地區集中了全國80%以上的醫學裝備制造企,顯示出醫學裝備制造行業較高的地域集中度。
近年來,盡管河北省醫學裝備制造業正在向積極的方向快速發展,但是相比之下,河北省醫學裝備制造企業整體實力較弱,明顯落后于我國華東、華南多省份。具體來看,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省內醫學裝備制造企業絕大多數為中小企業,規模偏小,且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偏少;二是整機占比偏低,大部分產業、產品處于價值鏈的中低端,科技創新含量相對較低,帶動力強的整機產品少;三是高端產品不足,低端產品產能過剩,高端裝備占比達不到國家平均水平,特別是智能醫療制造裝備等領域存在較大差距;四是配套能力偏弱,產業集群優勢不明顯;五是“兩業”融合程度不高,制造與服務深度融合不夠,生產型企業向生產服務型企業的轉變有待進一步提升。
目前,河北省醫學裝備制造業存在附加值偏低、發展方式粗放以及創新能力不高等諸多方面問題,主要制約因素有四:一是技術門檻底,競爭無序。生產制造技術門檻不高,小規模生產廠家較多,存在質次價低產品擾亂市場現象,尤其是政府采購多以最低價中標,大中型企業利潤率大幅度降低,直接影響其對中高端、高端產品的研發投入;二是金融、財稅領域支持力度不夠。金融領域投融資渠道存在不順暢、傾斜力度不夠的情況,實體產業的生存維持、市場發展、創新提高均受到一定的限制;三是創新研發投入不足。企業對高端醫療設備研發意愿強烈,但現狀是研發投入不高,約占總收入的3%左右,與國內、國際排名靠前的醫學裝備制造企業創新研發投入相比,差距較大;四是有關領域人才短缺現象突出。創新研發人才多以企業內部培養為主,人才培養投入大、周期長、效率低,創新研發人員短缺。同時,受地理位置、城市環境、企業規模等因素影響,在高層次人才引進方面存在困難,出現招不來、留不住的現象。
根據河北省《關于深入推進〈中國制造2025〉的實施意見》要求,應緊緊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歷史機遇,切實按照創新、轉型、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從推進技術創新、融合發展和區域協同等方面做出努力,實現河北省醫學裝備制造業的突破發展。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有效發揮政策引導作用。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指導下,加快制定地方性支持政策,在強化金融支持、落實財稅政策、加強用地保障、獎勵技術創新等方面給予醫學裝備制造企業大力支持。另外,河北省裝備制造業的發展關鍵在于與充足、優質、持續的各層次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1],應出臺更加有吸引力的地方人才優惠政策,從人才引進、人才評價和激勵等方面推出具體措施,以便企業能夠更好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二)統籌資源給予指導,切實推進技術創新。鑒于省內醫學裝備制造業多為中小規模企業的現實情況,結合河北省發展規劃中的重點領域,指導企業在細分市場上找到發力點,并瞄準具體方向進行生產結構調整,緊隨市場需求的變化有針對性地進行自主技術創新,爭取在核心零部件制造的關鍵技術或者突破性技術上實現超越,提高省內相關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在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這一問題的處理上,可借鑒德國政府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的帶動作用的經驗,通過各類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渠道和融資服務來扶持和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2],發揮政府力量克服市場失靈缺陷,助力企業擺脫金融困境。
(三)推進融合發展,提升企業品牌影響力。第一,要利用好現代信息技術,努力實現互聯網與制造業的融合發展。當前,互聯網不斷向生產領域滲透并與之融合,已成為推動產業變革與經濟升級的重要力量[3],積極探索“互聯網+”之路,有利于快速提升制造業發展水平。第二,要建立與生產發展相匹配的高效專業的流通銷售體系,努力實現流通服務業與制造業的融合發展。提高流通服務業對制造業的支撐作用有利于提高制造業企業利潤轉化的速度和質量,擺脫河北省制造業長期以來深陷的價值鏈“低端鎖定”困境[4]。另外,還要推進產業內部的重組融合,探索如材料、工藝、配套產品等上下游企業之間的業務融合,為醫療機構提供一體化的整體解決方案,提高企業產品的整體競爭力。
(四)順應時代需要,實現協同發展。第一,要推動先進醫學裝備和高端研究創新中心的協作。鼓勵國內外科技企業、科研機構、智庫等在省內設立技術研究機構或創新產學研聯盟,實現醫學裝備產品改進、升級與研發水平的快速提升。第二,要推進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總體戰略機遇,積極打造跨京津冀區域的優勢產業鏈[5],通過協同規劃,積極承接北京、天津在產業轉移中的比較優勢資源,破除制度障礙,優化發展環境,加速實現先進制造業的協同發展。第三,要推進產品使用方與生產方的協同創新,實現產用結合。積極整合省內資源,通過建設公共服務平臺、公共信息平臺等方式,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研發、人才需求、成果轉化、技術培訓、項目對接等服務,實現科研單位、醫療機構、生產企業與服務對象的多方聯動,使產品研發更加迎合市場實際需求。
醫學裝備是保障臨床診療、教學、科研工作正常開展不可缺少的必要條件,是醫務工作者高質量為群眾解除病痛的武器和工具,醫學裝備制造業是具有較強成長性、關聯性和帶動性的朝陽產業,在惠民生、調結構、穩增長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大力發展醫學裝備制造業,對于河北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培育經濟發展新動力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