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興 華北制藥集團愛諾有限公司
審計對于企業的有序運轉是十分重要的,檢查評價與獨立活動是審計工作的重要關鍵詞。它具有監督企業運轉的職能,及時發現公司管理等諸多方面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公司治理層修復問題、完善運轉。但現階段,有關于審計的法律法規卻存在著一定的缺失,又加上一些企業由于缺乏對于審計的正確認識,使得審計機構不能發揮好其應有職能。
我國的內部審計從西周時期開始衍生,隨著朝代的更迭和地主所有制經濟的發展演變,至隋唐時期走向成熟,歷經曲折反復。到近代以來,隨著法律體系在我國的建立,關于審計的立法也在不斷完善。而對于我國上市公司內部審計法律制度的發展,則集中在改革開放以后。在這段時間以來,我國陸陸續續頒布了相關的法律法規條文,大型法律文件達到29篇之多。2001年,為了能夠在加入WTO后更好地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形勢,順應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我國進一步完善審計制度。
我國的審計工作主要在國家層面、社會層面與企業內部層面展開。從表面上看,我國內部審計機構雖然是獨立的由董事會負責,但是在日常運轉時,經常受到其他部門的影響,在行使職權時不能獨立處理問題,受到很大的牽制。甚至在一些機構設置不嚴密的企業中,一人同時擔任財務部門和審計部門的負責人,嚴重影響審計效果。審計機構獨立性差,是我國企業審計機構設置中存在的重要問題。
我國的審計法律基礎建設起步較晚。在改革開放之后才開放市場經濟,這使得法律建設難以在短暫的時間跟上經濟模式的轉變與經濟發展的迅猛。在具體的法律文件的當中,如我國的《公司法》,對于審計機構建設與事業開展,均未提出較為嚴整的具體要求。而在《審計法》中也沒有比較詳細的條令。對于審計工作能夠提供較為明確的指導的是《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但缺陷在于該文件在法律層面上的影響力較弱。近來,內部審計協會又繼續頒布了一些具體準則,但這對于我國企業的審計機構建設來說還有所欠缺,需要進行長足的努力,進一步將法律建設完善。
在我國的企業管理中,審計部門與公司其他的職能部門往往是平等的位置,即相互制衡。但就審計部門的屬性來說,賦予其更多的獨立的職權與權威,才能更有效率地執行職能。對于企業來說,應當將內部審計作為上層治理的一環來看待,讓審計機構跳脫出公司日常事務運轉的框架,與公司治理更緊密地結合起來,不僅是在具體的財務事件中發揮督導的作用,更對公司整體的宏觀上的運行做觀測分析,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審計的功用,將公司建設地更好。
良好的、嚴整的法律法規體系是工作開展的必要保障。完善法律法規應當從國家、社會、公司內部三個主要體系中同時貫徹落實。在具體的實踐當中,前兩者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共同構建好了我國審計法律法規體系的大框架,需要在細節問題上不斷進行修正與完善。但在這一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符合國情。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發達國家的資本主義有別,因此,增補修訂的法律條文要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色,不能盲目地借鑒發達國家。同時要與國際通行的審計準則接軌,以便更好地投身于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之中。在公司內部對于審計機構的建設當中,要多賦予審計部門獨立的職權,這樣才能減少其他部門帶來的干擾,發揮好監察的職能,不斷提高內部職員的法律意識。
在現代企業的制度中,即審計部門應當比其他工作部門高一級,而非與一般的職能部門平行,這樣才能發揮好審計的職能。但是,在一些公司當中,由于不能很好地認清審計部門對于公司運轉的重要意義,對于審計部門的建設不甚在意,將其與其他工作部門并行安置,這就導致了審計部門的職權不能夠很好地發揮出來。在這種情況下,由于缺乏應有的獨立性與權威性,使得審計部門在對于公司財務進行審計時,往往因為職權的配置不當而不能很好地執行。因此,加強對于審計機構的認識,將審計工作重視起來,這樣才能使得公司的運行保持健康的狀態。
當審計工作出現問題時,一定要進行好對于相關工作人員的問責。這樣不僅能夠使相關負責人在日后的工作中牢記教訓,更好地將工作完成好,還能夠對其他人員進行嚴肅的提醒,在公司內部形成良好的風氣,提高員工的責任感。因此,應當不斷完善以告誡警示為目的的內部審計責任追究制度。要求部門負責人與總審計師對于具體的工作事項進行嚴密認真的核查,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存在的錯誤,防止問題擴大。
法律問題在內部審計的建設當中是至關重要的,完善的符合國情的法律法規能夠對審計職能的貫徹落實提供踐行的方向和嚴密的規范。法律問題的解決需要國家、社會、企業內部三方都不斷努力探索,也需要每一個相關人員不斷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及素養,審計制度中的法律問題才能得到更好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