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憲輝 邢臺日報社
2016年7月19日,一場特大洪水災害襲擊邢臺,一些山區道路損毀、民房塌陷、莊稼被淹。更令人心痛的是,七里河岸一處決堤,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遭受巨大損失?;ヂ摼W時代,顯然,這樣的社會事件會迅速傳播,很容易成為焦點?!八畮煨购閷е潞铀疀Q堤”“某些干部不作為,沒有及時通知訊情”……很快,某些偏激言論在網絡和手機上快速傳播,既誤導了輿論,又對揭開事實產生干擾,讓人難辯真偽。
河岸為何決堤?各部門有沒有采取應對措施?群眾生命財產損失如何?救援進展怎么樣……為了讓公眾快速了解事實真相,7月20日災情發生后,牛城晚報第一時間發聲,編輯部領導協調各采訪部門,重點關注抗洪搶險現場狀況及政府部門組織各界進行抗洪搶險的事實。值班總編要求編輯提前到崗,及時與前方記者實時聯系,核實相關數據變化,確保準確無誤客觀真實。
當天,牛城晚報頭版刊發導讀《本市迎來強降雨單日降雨量達1963年以來最高值城區啟動一級應急響應,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坐鎮指揮切實勇于擔當負責,堅決打贏全市抗洪搶險這場硬仗》。稿件披露,截至19日24時,全市平均降雨量達到102.7毫米,橋西區降雨量達到318.6毫米,橋東區降雨量達到191.2毫米。單日降雨量達到1963年以來最高值。為應對突如以來的訊情,市縣兩級迅速啟動四級應急響應,城區啟動一級應急響應。市防汛指揮部領導冒雨趕到防汛指揮部,分析研判汛情雨情,指揮全市各項應急工作。
此外,記者又兵分多路進行采訪,其中一路就設在防汛指揮部,以確保拿到第一手資料。另外幾路記者分赴各受災村莊,對受災及救援現場進行采訪。此后,現場報道如雪片般第一時間連續發布,如《朱莊臨城水庫提閘泄洪》、《防汛抗洪搶險救災是當前中心任務》、《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邢臺軍分區及駐邢部隊官兵奮戰抗洪搶險第一線》等,為公眾釋疑,讓大眾及時了解抗洪搶險一線的情況。
牛城晚報官方微博、微信不間斷地刊登天氣信息,提供一手搶險訊息,報道各公益組織和個人捐助救援情況,做好受災群眾轉移安撫公示榜。
就本次邢臺洪水災害來說,它吸引了全國媒體的關注,央視、北京青年報、澎湃新聞等各路媒體記者紛紛前來,大家迫切想了解事情發生的直相。在查找真相的同時,互聯網上也有個別人開始傳播不實信息,一些公眾號和自媒體為博人眼球也紛紛發聲,甚至將往年其它地區的視頻冠以“邢臺水災”之名轉發,良莠不齊的信息嚴重誤導了群眾視聽。
面對紛至沓來的輿情,牛城晚報發揮本地媒體優勢,在紛亂龐雜的信息中抽絲剝繭,加大對真實信息的傳遞,發布權威報道力度,引導大眾抵制煽動性報道和錯誤信息傳播。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凸顯傳統媒體的權威性;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實事求是,以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和新聞傳播規律采寫新聞報道。
1.在稿件議題上,凸顯正能量。災情發生后,全市上下萬眾一心進行抗洪搶險工作。駐邢以及兄弟部隊關鍵時刻發揮了突擊隊的作用,前來邢臺支援救災,武警水電和交通部隊、邢臺軍分區、235旅、海航五團、預備役三團、武警邢臺支隊、消防邢臺支隊、海后三大隊、862汽車倉庫等,出臺兵力和大型機械,參與居民疏散、堤壩加固和被困群眾轉移救援等。為了凸社會正能量,讓大眾第一時間獲悉救災進展。本報將“眾志成城 抗洪搶險”設計成專題,突出報道??l《河堤上,我成為一名真正的戰士》、《沙河千余名軍民合力搶險》、《消防官兵徒步10小時救援28名失聯師生》等一系列軍民齊心抗大災的報道。
2.版面安排緊湊,語言頗“溫暖”。災情發生后,本報二十多名記者每天前往受災村莊,深入受災群眾身邊,真實反映他們災后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記者站在普通人角度上,采寫出大量溫暖具有人情味的報道,如《轉移村民,吃住在安置點就像在家一樣》、《行動不便老人提前轉移》、《水情漸緩 村民已經回村》等,報道體現出社會各界對救災搶險工作的支持和全力以赴,傳達出災區群眾真實情況。
民政部門的統計數字顯示,截至7月22日22時30分,邢臺洪水災害已導致16人死亡、11人失蹤,傷亡仍在核查。面對如此巨大的傷亡人數,人們不斷發問:災情是如何發生的,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如果是人禍,誰要為他們負責?如果是天災,災情發生前是否存在不作為因素……這些疑問無疑是大眾關注的熱點,不僅邢臺人民需要合理解釋,全國人民也迫切想知道答案。
微博數據顯示,僅@人民日報創建的#邢臺洪災#話題在7月22日就達到1500多條轉發以及1000多萬閱讀量。該事件在23日、24日兩天輿情熱度極高,媒體報道量攀升,網民參與度高漲。熱點問題不應也不能回避,為此,本報積極采 訪各方人員,尋找災害發生的真相。
7月24日,本報刊發《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副市長邱文雙回應網民以及各界關注的幾個問題,七里河洪水非人為泄洪所致》一文。文章提到幾點:一對這次短時強降雨強度之大,來勢之猛,預判不足;二由于多年來未發生大的洪災,各級干部抗大洪、搶大險、救大災的應急能力不足;三災情統計、核實、上報不及時、不準確。作為一級黨委、政府,沒能保護好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深感自責和內疚,并向所有遇難者表示沉痛哀悼,向遇難、失蹤者親屬和受災群眾,向全社會誠懇道歉;四誠懇接受社會監督,認真汲取教訓,處理相關負責人員。文章全面真誠地分析了災情發生原因,有效回應了網絡上各種不實謠言和攻擊,緩解了災情在面對公共危機時所產生的不良影響。
可以說,此次抗洪救災是一場社會各界對抗天災的救援行動,也是傳統媒體如何更好地應對公共危機的戰役。在此次洪水災害面前,面對網絡媒體各方責難聲、質疑聲,牛城晚報不躲避、不害怕,積極主動地通過縱深地報道,一方面弘揚社會正能量,傳遞出積極向上的力量。一方面迎難而上,發揮官媒的權威性,讓災害產生的原因為大眾知曉。本報還積極追蹤報道,刊發《市紀委、監察局發出通知 嚴查失職等違反抗洪搶險紀律行為》等后續報道。
在抗洪搶險救災報道過程中,首先,牛城晚報對新聞部和熱線部記者進行統籌,按分配任務迅速行動。每天深入一線,選取貼近民生、貼近群眾的主題采訪報道,體現了記者較強的執行能力。
其次,報道內容涵蓋內容廣。不僅有水利專家、市委領導的聲音,也有部隊官兵、受災群眾、普通志愿者的面容;不僅關注沿河受災區域的動態,而且關注到整個邢臺地區群眾轉移的情況。
再次,具有較強的新聞敏感性。7月19日之前,本報就持續對暴雨進行關注,連續刊登雨情變化,提醒市民注意防災防險。7月19日當天,本報在頭版頭條刊發了《今明兩天將出現入汛以來最強降水》,提醒群眾注意洪水災害的發生。本報編輯將雨情訊息放置在第一位,體現了傳統媒體的新聞敏感性。
在后期有關災害原因熱議四起時,面對各界質疑聲音,本報再次發揮了“定海神針”的作用。不回避、不閃躲,讓災害發生的原因公之于眾,對處理意見積極公布,讓群眾感覺誠意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