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然 云南廣播電視臺
虛擬現實技術是一種可以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仿真系統,近幾年來,這一技術越來越成為一個“熱點”,被運用在多個領域。尤其是近年來,虛擬現實技術被國內不少廣播電視臺、新聞網站等傳播媒介采用,用于豐富傳播形式,加強傳播效果,其中就包括在電視新聞中的創新運用。
虛擬現實技術是一種集仿真技術與計算機圖形學、人機接口技術、多媒體技術、傳感技術、網絡技術、等多種技術為一體的新技術。是一門富有挑戰性的交叉技術前沿學科和研究領域。在傳統方式下運作多年的媒體在剛剛接觸這一新鮮事物是也面臨諸多要去適應的事物。傳統媒體人的自我革新與挑戰的智慧,也能看出其樂觀與敬業的精神。與創新新聞制作采訪、編輯不同,運用虛擬現實技術將打破整個傳統制作思路和流程,打破對原有事物的感受和想象才能做好這種新聞。就傳統的新聞來看,記者的寫稿能力,編輯水平很關鍵,但遇到虛擬現實技術后,你會發現一條好的新聞,技術人員的能力更顯得重要,記者與技術人員的溝通變得無比重要,因為虛擬現實技術(VR)包括模擬環境、感知、自然技能和傳感設備等方面。模擬環境是由計算機生成的、實時動態的三維立體逼真圖像。感知是指理想的VR應該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除計算機圖形技術所生成的視覺感知外,還有聽覺、觸覺、力覺、運動等感知,甚至還包括嗅覺和味覺等,也稱為多感知。自然技能是指人的頭部轉動,眼睛、手勢、或其他人體行為動作,由計算機來處理與參與者的動作相適應的數據,并對用戶的輸入作出實時響應,并分別反饋到用戶的五官。傳感設備是指三維交互設備。如此復雜的過程,需要記者、攝像、技術人員三方共同努力才能達到最好結果。其中,就記者而言,很多新的設備要學習使用,比如“綠箱”,主持人就是在這個“綠箱”里錄制節目。雖然這種設備不算新穎,但過去多用于拍攝專題片使用。“綠箱”是一個面積可大可小的房間,從使用角度看,大一些的好,這樣主持人可以在里面走來走去,介紹相關情況,發揮空間更大。“綠箱”,顧名思義,就是從地板到背景,都是綠色,就像有的電影拍攝特技時,也需要用到這種到處都是綠色的房間,都是為了方便技術人員后期將虛擬的東西添加到在這里面拍攝的畫面中別看“綠箱”到處綠得晃眼,可是,節目播出時,熒屏上卻感知不到一絲綠意,主持人的身前身后,都是后期制作人員運用種種虛擬技術做出來的虛擬背景以及物件。與真實背景不同,這種虛擬背景更“炫”,更豐富時尚,生動出彩。它的特點主要包括:一是背景變化更為豐富,比如觀眾看到主持人上一秒還在一個蔬菜生產基地,可能下一秒就走到了幾百公里外的某得廠房,空間跨度很大;二是智能化程度更為凸現,除了虛擬背景,技術人員還能通過摳像,制作一些圖標以及可以根據講述內容制作相應的物件,比如主持人說到某項科研技術時,屏幕上會突然出現一個柜子,主持人可以從中間拿出一個試管等等。三是虛擬模塊組合更為順暢,無論是高速飛馳的列車,還是忽然出現的鮮花、模板,計算機虛擬技術應用,讓畫面變得更為飽滿、立體。但由于在實際拍攝中,“綠箱”里其實什么都沒有,我們所看到最終成型的效果,都是后期添加進去的,所以主持人和這些圖表、物件之間的距離、高低、左右位置等,以及主持人手應該在什么地方拿什么,在什么地方指出圖表等都得反復演練才能看起來精準到位。而且這些都要一鏡到底完成,其中一個地方錯誤,又得重頭來拍。熒屏上兩分鐘的節目呈現,錄制時卻要花上幾個小時甚至幾天。除此以外,此“綠箱”和彼“綠箱”不同,此設備和彼設備不同,此制作軟件和彼制作軟件不同,也帶來種種需要不斷磨合改善的地方。比如,有的綠色會使后期制作時,主持人的鞋子由于光線反射可能就看不見了,或者某種顏色的襪子、裙子上出現光斑。所以有時候在開始錄制前,主持人要準備好多不同顏色的鞋、襪、裙子,拿到“綠箱”中先合成一遍看看,當然如果設備技術過硬,我覺得這個步驟是不需要的。所以電視臺選擇與之合作的技術公司時,一定需要挑選一個經驗、實力非常好的,不然不僅效果不好,記者和主持人也會很疲憊。
除了“綠箱”這個關鍵環節,整條新聞中還是會包括一些在外地實景拍攝的內容,這個實景拍攝如何與之后的虛擬“綠箱”巧妙的結合起來,也考驗著記者的思維、拍攝構圖方式,場景設計等等。比如,上一個內容說的是在某地的蔬菜生產基地,工人們正在打包即將出口的各類蔬菜,主持人介紹完這里情況后,下一個鏡頭就走進了虛擬演播室,背景變成了幾百公里外,某個邊境口岸蔬菜通關的情況,那么這個走位是從左邊走到右邊,然后“綠箱”中再從右邊出進來,還是從后方走向前方,然后“綠箱”中主持人從前走到后方再轉身介紹,這些細節到需要提前與后方技術人員溝通協調,包括主任人出現場時,如果后期要在畫面中添加圖表、數字,那么畫面拍攝就要留夠空白的地方,主持人兩邊要留夠空畫面,不能把主持人拍得過大,每一個細節都要把握好。
綜上所述,在電視新聞節目要使用虛擬現實技術,在目前看來,不是每條消息和報道都適合,因為有的新聞注重時效性,這樣的就不合適使用,但是主題報道、深度展現成就的報道,特別是系列新聞,還是比較適合采用虛擬現實技術以創新表現形式,豐滿節目內容。但這也要求,首先電視臺要投入較大資金成本,其次,要找一家經驗豐富實力雄厚的技術公司合作,還有要有提前量,拿出較長時間來做前期腳本設計和拍攝以及溝通,最好半年左右,所謂慢工出細活,如果時間太過緊張,匆忙中,也是做不出好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