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日升 浙江省泰順縣廣播電視臺
老鷹巖廣播電視發射臺始建于1983年,位于泰順縣三魁鎮老鷹村老鷹巖山頂,鐵塔上裝有FM廣播天線2付、二層四面面包板天線1付,饋管4根。由于,原有模擬電視發射天線已經占了塔最合適的位置,需要對原有的天線進行拆除,并通過多工器,將模擬與數字電視的信號進行同一個天線進行發射。由于模擬無線的DS-34、DS-40頻道與數字無線DS-23、DS-46頻道,一是頻率差距比較大,二是模擬天線功率不夠,天線共用效果不好,這次必須要采購一付功率為5KW的UHF四層四面四偶極子天線。在設備進行更新之后,新設備的維護與保養已經成為當前的主要任務。
1.突發性故障
突發性故障是指因天氣、人為等因素造成的發射設備突然故障,這種故障一般具有一定的突發性與不確定性,此類故障一旦出現就有可能導致發射過程受到影響。因此在一般情況下需要對整機進行停機維護,并馬上安排有關技術人員進行搶修。由于一旦停機造成的影響非常廣泛,因此需要在短時間排除故障,保證設備的正常發射。因此在進行維護過程中,建立起專門應對突發情況的維修故障小組值班制度非常有必要。
2.設備設計缺陷故障
設備設計缺陷是指在設計過程中就存在的自身缺陷,一般是指在設備檢測、驗收階段無法發現的漏洞。此類設備在設備投入使用的初期會出現高頻故障率,需要維護人員對設備進行頻繁的修改、調試,并完善設備使其在后期的使用之中能夠長期穩定的運行。這就需要維護人員對系統有深入的了解,有著過硬的維護、維修技術。當出現的問題頻率下降的時候,即說明設備進入了穩定期。在該期間由于設備存在的大部分問題都已經出現過,且進行了調試,因此只有在人為操作失誤或者保養過程不規范才會造成設備的故障。在該階段,需要維護人員注意自身的操作規范,保證設備能夠安全的運行。在設備運行較長時間后,由于設備的老化,原有的設計缺陷會被放大,也容易出現問題。所以需要相關人員定期的對其中易損的電子設備進行檢查,例如:二極管、電容等。
1.維護制度不完善
由于廣播電視系統影響范圍較大,因此必須建立能夠保證設備正常運行的保障機制,確保在出現問題后,無論何種技術方向均有責任人能夠及時的排除。在此基礎上,需要根據不同的技術類型對維護人員進行合理的調配,保證技術的全面性與工作的合理性。然而當前的設備維護缺乏了針對性,沒有對故障、事故進行等級劃分,也沒有建立一套標準的維護流程,使得維護過程混亂,造成了設備維護不及時或者電子設備更換失誤。
2.維修技術落后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無線發射系統技術含量日益增大,尤其是在天線與發射設備的優化、匹配上,有了很大的改觀。在此背景下,故障檢測手段也得到了快速發展,這也就要求設備維護人員需要學習相應的技術知識,提升自我的水平來應對當下的無線發射設備快速發展的形勢。然而,在實際工作之中,設備維護人員普遍使用落后的維護手段以及維修思路,這就導致面對故障時維護效率低。
一般情況下供電系統采取兩套冗余的形式,即一套用于日常的直播、發射所用,負責穩定的長期的電源輸出;另一套為備用供電系統,只有在主供電系統出現問題需要維修時,才會切換接入。其主要的作用是應急使用,是為了保證電視播放過程不被打斷的冗余系統。大部分備用供電系統是由發電機來供電的,具有一定的靈活性與機動性。這就要求維護人員能夠將兩套供電系統自如的進行切換,確保切換過程中不會打斷播放的進行。此外,一定要杜絕網絡之中的大功率設備,避免因功率過大發生的熔斷,還需要在各個環節設置單獨的保險系統,避免因一處問題造成整體供電出現問題。
天線與饋線是實現無線發射的最重要部分,沒有任何一種設備能夠替代其作用、由于天線與饋線容易發生同頻問題,會對其自身造成干擾,導致信號不穩定、傳輸速率降低等問題。所以,必須對天線與饋線進行定期的保養與功能檢測。參考饋線與天線的本身工作特性,可以從維護穩定傳輸與及時維護更換兩個方面入手,保證無線設備信號的正常發射。
人員管理是進行維護的根本依賴,也是決定保養、維護效果的關鍵所在。因此必須制定有效的維護人員管理制度,確保其在工作之中能夠盡職盡責,且對新技術有著全面的了解。在此背景下,采取定期培訓以及績效考核的形式,不但能夠提高技術人員的水平,還能夠促使其能夠主動的去發現并解決潛在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無線電視發射過程中故障概率最低,保證電視信號的正常發射。
廣播電視無線發射技術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在新的設備投入之初建立完善的維護、保養體系,能夠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減少設備的故障頻率。因此,不僅要在技術上與時俱進掌握先進的維護手段,還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維護人員管理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電視無線發射系統順利、高效的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