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 甘肅省網絡輿情中心
價值多元化,信息海量化,交往便利化是新時代的主要特點。大學生是社會生活中的特殊群體,判斷大學生在輿情中的基本特征具有重要的現實社會意義。在本文的研究中,將重點聚集于輿情核心要素,在大學生輿情演化過程中的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在我國呈現共同發展、文化交融、互取的發展趨勢。我國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性質國家,但是隨著多元文化的涌入,大學生的思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因此在思想的引導上,需要加大對大學生群體的關注,避免大學生群體落入不良思想的閉環。
時代更替,如今的大學生不再是三點一線的生活方式。校園社團、興趣社蓬勃發展,娛樂項目多姿多彩,這都豐富了大學生們的校園生活。生活豐富起來的同時,也容易造成大學生沉迷游戲、KTV、網吧的現象。有的學生有很多的不良生活習慣,晚睡、喝酒抽煙無度、缺乏體育鍛煉等等,這也間接的反映出高校管理者對學生管理教育的缺失。
網絡是這個時代重要的信息傳播方式。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人們對手機的利用率越來越高,日常生活中也離不開手機。校園中,教師可以利用手機發布任務,學生之間利用手機進行學習上、日常生活中的交流。通過聊天軟件,可以加強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溝通,減少了師生之間的隔閡。但是手機的普及也有可能造成學生沉迷手機、無心課堂的問題。從另一方面來講,網絡上也充斥著大量的反面信息,大學生可能會沉迷其中無法自拔而做出無法挽回的事情。
由于大學生處在青春發育期,盡管受到了良好的素質教育,但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沒有完全形成,對于一些問題,處理不當將會造成嚴重的后果[1]。改革開放后西方的意識大量涌入我國,大學生難免會受到不同文化的影響。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消極人生觀,也充斥在年輕人的生活當中。如何正確引導大學生的價值取向是十分重要的,教育者需要對其加大重視力度,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苦樂觀,為社會主義培養優秀的接班人。
大學生心理狀態及情緒的穩定決定了大學校園的和諧。如果大學生心理狀態差,情緒起伏大,校園就會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一些大學生不能正確處理日常事務、人際關系,可能會做出一些極端的行為,如果學校處理不當將會導致大范圍的群體事件,將會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
由于大學生中不免存在思想偏激的學生,“對癥下藥”就顯得尤為重要[2]。教育工作者應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思想偏激的大學生中,對這種大學生進行良好的引導工作,做好心理輔導工作,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這一工作需要教育工作者的長期努力,所以需要教育工作者具備良好的耐心。
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工作之前需要制定完善的條例,引導大學生形成法制觀念,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對自己的行為加以約束,讓大學生在行使權力的同時,能夠尊重他人的合法權益。其次,思想教育者應該引導大學生如何正確分辨網絡上的優良信息與不良信息,通過平時的思修課,向同學們灌輸正確的政治思想與政治理念,引導大學生們走正確的政治道路。同時教育者們還應教育學生進行正確評價西方國家的政治理論與思想潮流的方法,不能對其他國家的思想與政治理論進行一味的批評與追隨,引導大學生們抵制各種反科學、反社會、反人類的政治理論。最后思想教育工作者應該引導大學生將網絡與現實區分開,不能一味的沉迷于網絡,分不清輿情的真假。
大學生輿情引導的工作核心與目標是,讓學生在遇到突發事件和輿情時,擁有自己的正確政治主張,能夠獨立思考,進而得出合理的科學的解釋和理論。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是唯一的科學觀,它揭示了自然界的普遍規律在實踐上具有革命性和科學性的統一,所以可以引導學生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基礎進行社會政治分析,并利用自己所知的社會政治信息,針對身邊發生的各種輿情事件保持理性的判斷和理性的思考,而不是盲目的跟從網絡言論進行煽風點火,這樣就盡可能的避免讓一些不法分子的言論和行為造成社會恐慌。
大學生群體是較為特殊的一個群體,雖然他們進行過良好的素質教育,但因其還處在青春發育時期,或多或少會受到某些不良輿情的影響,所以把控輿情核心要素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所在,這不僅能讓大學生們成為更好的自己,也能為社會主義培養優良的接班人。這不僅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更需要大學生們進行良好的自我約束,對輿情要素進行獨立自主的判斷,堅持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面對輿情時,做到不輕信他人并對輿情信息進行準確、快速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