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江
應用型人才是指能將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于所從事的專業社會實踐的一種專門的人才類型,是熟練掌握社會生產活動一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主要從事一線生產的專業人才,其具體內涵是隨著高等教育歷史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1]。20世紀末,我國提出提高國民素質,增強教育背景,縮小與國外受教育水平差距。高校規模逐步擴張,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已進入到大眾化教育階段。2001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114萬,突破百萬大關,從2001年開始,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斷上升,2017年高校畢業生達到795萬,經過17年的發展,高校畢業生人數就翻了幾乎八倍。據估計,2018年高校畢業生人數持續上升,將達到新的高點,畢業生人數達到820萬。隨之出現的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工作難找,很多畢業生不得不到一線崗位尋找就業機會。因此,高校教育需要根據社會需求與學生就業需求相結合,培養出能夠適應各崗位需求的應用型專業人才。
與學術型人才培養模式相比較,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有以下特點:第一,應用型人才的知識結構是以一線生產的實際需求展開設計的,在學科基礎知識與專業知識的課程設計過程中,強調對基礎知識、已成熟專業知識體系的掌握,要求拓寬學生專業知識面,對深厚學科體系的構建以及對未知性領域關注的要求并沒有那么高。第二,應用型人才體系也是以實際需要為核心,強調對專業知識的熟練靈活運用,對科研能力要求不高。第三,應用型人才培養重視實踐教學環節,側重于上機實踐教學、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等實踐性教學環節,讓學生將專業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總的來說,應用型人才強調知識的應用,而非科學發現。在當前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對這種人才的需求比重還是很大。因此,在大眾化教育階段,普通高校應重視對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培養出適應行業需求的專業人才,為學生和企業之間搭建一個良好的溝通橋梁。
房地產開發與管理專業人才可以在房地產投資、開發、經營、物業管理和服務等方向工作,所學知識涵蓋了經濟、管理、金融、建筑技術、開發、營銷、經紀、估價、法律等多個學科領域[2]。本科教育階段,學生不可能將房地產開發與管理的所有環節知識都掌握,不同時期房地產發展程度不一樣,對房地產人才的要求層次也不一樣。房地產在經歷過去幾十年的快速粗放發展逐步進入規范化發展階段。市場逐漸趨于飽和,企業在開發投資時更為謹慎。因此,在該階段,企業亟需投資分析、項目策劃、項目管理、房地產估價、營銷管理、物業維護等方面的專業人才來幫助企業實現長期健康持續經營的目標。因此,高校教育應重視行業當前的發展需求,培養該專業學生具備以下基本知識能力:一是掌握房地產開發與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二是掌握房地產開發與管理的基本技能;三是熟悉土木工程技術知識;四是熟悉房地產開發與管理的方針、政策和法規;五是了解國內外房地產的發展動態;六是具有運用計算機輔助解決管理問題的能力[3]。
高校教育培養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學人員需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是隨著行業發展時刻變化的。針對當前房地產開發與管理專業培養模式,探討其存在的不足與問題,適應行業發展動態進行合理的教學改革,培養出適合行業需求的應用型專業人才,讓學生真正學有所用。
(一)教學目標的調整。應用型人才強調對專業知識的靈活運用,以實際需求為核心展開。除了注意課程設置的連貫性和整體性之外,還應根據房地產行業當前發展階段科學合理地調整教學大綱與核心課程,以教材專業理論知識為基礎,結合當前熱點案例作為參考資料,與學生進行互動探討,激起學生對行業動態的積極了解,引導學生自主地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學生自身為本,在滿足基礎教學目標的前提下,還應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創新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聯系實際思考,主動創新,提出不同的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與辦法,拓寬學生知識面,加強學生將專業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的能力。
(二)實踐教學的加強。在房地產開發與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環節中,除了在課堂講授上結合當前實際案例或行業新興動態進行實踐教學以外,還應注重課程設計、測量實習、計算機輔助教育等課內實踐環節以及校外實習、創新創業大賽等課外實踐環節的設計。圍繞應用型人才開展系統全面的實踐教學設計。第一,在課內實踐環節中,除了要加強學校實驗設施的硬件設備之外,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的積極性,針對學生的不同興趣進行學習。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與協調能力。比如在學習項目策劃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際踩盤市場調查,分配各個角色定位,編寫項目個案或產品定位報告PPT。讓學生了解前期策劃的大致工作流程,以提高他們市場調查分析能力、PPT文案寫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團隊溝通協調能力、溝通表達能力,讓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了解當前市場動態、價格、政策等信息,針對各自的分工找到自己在團隊中的定位,找到自己的不足,進一步針對自己的缺陷進行后續的學習。在計算機輔助教學時,比如造價軟件的學習中,讓學生各自收集圖紙,指導學生審核圖紙,利用學生自己找到的圖紙指導學生進行施工圖預算的實踐教學環節,加強學生對軟件的操作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第二,在課外實踐教學環節中,鼓勵學生報名參加各個學科競賽、大學生挑戰杯、創新創業大賽、畢業設計大賽等校外實踐環節,進一步加強學生實際運用能力。
(三)聯合企業單位進一步推進實踐教學。高校教育的最終培養目的是為行業輸送優秀的專業人才。學生利用高校教育這個跳板,有利于學生進入企業快速地成長與發展。因此,在制定教學大綱和進行課程設置時,需要考慮行業動態發展與企業的需求,可以讓用人單位參與制定教學大綱,將用人單位的優秀案例作為課程參考資料進行教學,與企業聯合開發特定的實踐課程。與企業保持長期聯系與合作,定期邀請企業人員或優秀房地產行業校友來學校進行專業講座,分享行業動態與工作經歷,引導學生積極關心行業發展,制定職業發展規劃。在企業開放日進行實際現場教學,讓學生近距離了解企業經營管理運作模式。
(四)師資隊伍的建設。在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也不容忽視。加強教師知識體系的更新、團隊教學建設與實際操作能力。鼓勵教師進入企業實踐學習,加強與企業的橫向合作,了解企業當前運作與需求。定期組織教師參加行業相關軟件的培訓學習,如造價軟件、BIM相關軟件等。鼓勵教師進行相關的課題研究,參與房地產行業論壇、全國或國際性學術會議,了解行業前沿研究動態。組織房地產重點綜合院校或兄弟院校進行學術交流與訪問,進行教學研討,互相學習成功的教學經驗。鼓勵教師考取房地產行業相關職業資格證書。通過不同方式不斷加強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建設既具專業講課能力又具實踐教學能力的優秀師資隊伍。
當前房地產行業規范穩定的發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質應用型專業人才。而企業需求的人才除了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道德品質之外,還要具有良好專業應用能力與敏銳的行業動態嗅覺能力。這樣,企業既能招聘到適合企業需求的優秀人才,學生也能實現自我的職業規劃發展。高校教育結合實際一線生產需求去制定房地產開發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計劃與教學大綱,有助于高校的教學動態發展和房地產行業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