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齊
伴隨著移動互聯網在各大院校人才培養體系中的普及,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策略以及培養路徑發生顛覆性的變化,更加貼合與行業的發展,面向市場人才需求構建人才培養體系。高職類旅游管理專業也借助電子商務的發展,出現了智慧旅游、文化旅游等多種旅游趨勢以及服務種類,對人才的能力以及素養需求也發生了變化。因此,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必須要基于行業的發展,重新針對市場對人才專業創新創業能力的要求,建設新的人才培養模式與引入新的教育方法,針對市場人才需求樹立新的培養目標。
互聯網背景下,旅游行業的發展優勢愈加突出,特別是信息交流的低成本與高效率,極大地推動了旅游信息化與多元化的發展,加之電子商務的發展,旅游行業的產業鏈正從傳統模式走向現代化的互聯網模式,通過O2O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發展思路,在旅游產業相關部門的協助下,實現了線上產品與服務價值的體現,實現旅游信息的快速傳遞與共享,促進產業鏈投資的精準化。且“互聯網+”戰略提出后,我國旅游行業的信息交流更加依賴于移動互聯網以及新媒體,便于旅游獲取旅游信息,特別是在攜程、途牛以及同城等在線旅游企業推動下,我國旅游行業的發展進入快速通道。由此可見,在“互聯網+”背景下,我國旅游行走向多元化、電商化與信息化,對人才的信息素養、互聯網能力、創新意識以及創新創業能力要求更高,更加需要具有實戰工作經驗的實用性人才,能夠掌握信息技術以及電子商務營銷能力,能推動旅游管理走向精細化、科學化。因此,當下高職類旅游管理專業在人才培養中,要突出專業創新創業能力,基于旅游的電商化與技術信息化,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以“互聯網+”思維實現開放式、靈活的培育機制,促進人才能力的多元化與信息化發展,才能符合當代旅游管理崗位與旅游行業的人才需求[1]。
目前,在高職類旅游管理專業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中,由于課程設置以及教育體系規劃的缺失,學生對創新創業學習的積極性不強,創新創業教育作為新教育學科,其學科建設經驗以及教育經驗缺失、積淀少,加之旅游管理專業的知識面涉及較廣,橫跨旅游、管理、營銷等多個學科,教學的實踐性與專業性較高。創新創業目前還在公共基礎課程中,沒有納入專業教育體系,教育沒有很好地融入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中,致使教學質量低下。另外,創新創業課程教材內容并不全面,創新創業課程教材都是新編制的,且并不是針對某一個專業,而是依據現階段的行業整體發展趨勢,所以教材內容與專業教育并不貼合,對專業教育以及學科建設的作用不強。且書本上知識更新速度較慢,公共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以及教育效率較低,教師對創新創業教育認識局限在書本知識中,沒有從人才能力與素質整體培養角度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整個專業教育體系中。更何況,現階段多數創新創業教師都不是專業教師,都是有其他學科教師或思想政治教育兼任的,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并不專業,在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中缺乏機動性,專業人才的創新創業能力不足[2]。
(一)設置合理的課程體系,完善創新創業課程系統。“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類旅游管理專業要緊跟旅游行業的發展,重新設置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到專業課程中,以“專業+創新”的課程體系,將創新創業與專業課程教育融合,在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中,實現全方位、全工程的創新創業教育。例如在旅行社經營實踐課程中,以小組形式實現課程開放,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培養經營一家旅行社,讓學生實地感受開辦旅行社的重難點,掌握具體的操作任務。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基于旅行社的開辦、組織結構設計以及產品推廣等,有利于讓學生在了解整個旅行社工作環境與操作任務的同時,掌握企業經營管理的接班內容,為學生今后創業奠定基礎。且若是在課程實訓中,通過企業與酒店中進行實地學習,學生體驗、認識與理解真實的經營管理知識,可針對性幫助有創業意識的學生,提供創新創業輔助,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充足的發展平臺。所以在旅游管理專業中,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不僅可優化學生專業實踐能力,還能進一步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通過各種課程實踐或者是實訓活動,構建完整、科學的創新創課程體系,加強對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業能力的培養[3]。
(二)結合校園文化,營造優質創新教育氛圍。結合校園文化,實施旅游管理專業的創業教育,營造優質的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氛圍,奠定旅游管理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基礎。校園文化是專業教育的“第二課堂”,在第二課堂中實施創新創業能教育,塑造合理的校園文化,既能促進理論教學提升,也能夠開展實踐教育活動,通過理論聯系實踐的教育模式,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創新創業能力,認識到自身理論學習的不足,逐步提高學生對創新創業學習的積極性與興趣。通過舉辦創新創業講壇以及創新創業協會等形式,在互聯網環境中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創新創業活動,在校內營造優質的創新創業氛圍,促進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與學習。例如依托于校友、專業教研室等,定期舉辦大型創新創業交流會,實現學生與優秀校友之間的創業經驗共享,為學生樹立優質的學習榜樣,豐富學生的創業經驗;在創業俱樂部與創業沙龍中,借助社團開展相關活動,模擬創新創業過程,例如開發旅游路線、售賣旅游產品等,持續性提高專業學生在創新創業方面中的體驗。此外,學校可為具有創新創業意識的學生提供相應的資金,鼓勵學生在網絡環境中,開辦旅游微店、小旅行社經營等,積累工作經驗,為將來工作以及創新創業積累相關經驗[4~5]。
綜上所述,“大眾旅游”時代下旅游業的影響與作用日益廣泛,其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人才培養定位提出了新目標,旅游行業更加需要復合型、高層次的實用型人才,所以專業設置與人人才培養模式,都必須依據復合型、高層次的實用型人才的標準重新進行調整。專業人才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要依托于互聯網環境,完善創新創業課程系統,營造優質創新教育氛圍,為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