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磊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學習世界先進國家地方政府組織績效管理理念和實踐的啟發,我國也逐漸將地方政府組織績效管理納入重點研究與探索課題,并逐步建立起適應我國國情自身發展的地方政府組織績效管理體制。比如:一些地方設立專門對地方政府組織績效工作進行監督觀察的行政效能監察機構,建立公共服務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以及限時辦結制等。
(一)地方政府組織績效管理觀念尚需更新。當前,我國政府的治理體制正由傳統的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特別是近年來,通過一系列績效考評、作風建設等活動,政府的管理方式正在發生積極的變化,服務意識日益增強。但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我國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仍然根深蒂固,特別是一些政府的領導和工作人員,官本位思想有余,民本位思想不足,對上負責有余,對下負責不足。加上老百姓對地方政府組織績效管理評價的參與度很低,許多工作無法評價。
(二)實施績效管理的制度環境不完善。地方政府組織的績效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而現階段,我國地方政府組織在績效管理這一方面仍然缺少專門的立法項目,從而使得此項工作隨意性大。同時,在實際操作中,績效管理工作的牽頭和落實的職能職責沒有一個明確的要求,特別是在現行行程管理中,領導人尤其是一把手的作用非常明顯,而真正涉及的廣大群眾,反而參與性較低,社會組織參與的也非常有限。根據目前地方政府組織績效管理的現狀,結合實際工作中的實踐探索,中國行政管理學會聯合課題組將其績效管理類型劃分為三大類:一是普適性的地方政府組織績效管理。如一些地方政府開展的適應地方政府特點的評估性活動;二是針對某一具體行業的績效管理。如江蘇省對省政府部門出臺的績效管理方法;三是專項績效管理。主要是指某專項工作課題或活動所開展的績效評估。如江蘇常州開展的專項資金管理制度。
(三)運用現代化手段和透明化程度低。世界上不少國家在地方政府組織績效管理方面取得了快速發展和長足進步,其主要一方面是現代化手段的運用,特別是信息化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另一方面,盡最大可能地做到了開放,實現了運行的透明化。我國在推進信息化建設和開放化程度上做了大量積極的努力和探索,但目前來看,還有不少的差距和空間。
(四)專業化的管理人員數量的不足,質量有待提高。在社會轉型時期,我國各級政府的績效管理面臨著一個現實和普遍的問題就是缺乏科學的管理方法手段,缺乏專業化的人才,導致在實際工作中沒有專業人員的操作,地方政府組織的績效管理很多工作都落不到地。另外,調查發現在實際工作中人才流動的一個現象,就是地方政府組織行政層級越末端,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越欠發達地方,官僚隊伍的整體素質越低,不能適應與國際社會全面接軌的需要。從調查結果來分析,地方政府組織的績效管理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進步,特別是不少獲得上級政府的認可,但實際上從運行的實際效果來看還是大打折扣,并間接導致了政府工作效能低下。
(一)培養和發展地方政府組織績效文化。文化是制度得以滋養與生長的土壤,一個社會的文化氛圍和社會管理制度是相互滲透、作用與促進的,要處理好地方政府組織績效管理在制度理論與實踐結合尚不成熟的現狀,就需要培育適應我國具體國情的績效文化,繼而在制度上進行嘗試與創新,最終以完善的制度體系來確保地方政府組織績效管理建設的良性運作。20世紀末以來,我國的不少地方政府組織和部門結合自身實際,探索開展了許多卓有成效的活動,其具有核心作用的都是正向的績效文化,比如廣東省深圳市開展的“企業評政府”行動、浙江省開展的“財政專項資金”計劃等。
(二)加強地方政府組織績效管理的法治化建設。地方政府組織績效管理從橫向上分析是一項系統工程,從縱向上來看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關系到社會管理、經濟建設、人民生活等多個領域和方面,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執行上,存在不足,出現問題,都會導致整體地方政府組織績效目標實現的偏差,甚至不良后果。基于此,為保證地方政府組織績效管理的順利運行和長久目標的實現,就要深入分析,從體制機制入手,深入各個層面,確保系統化運轉,從立法規范到執行制度等各個環節,運用法治化的思維,規范行為,建立健全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和執法必嚴。
(三)完善地方政府組織績效評估的體系。在任何組織績效管理過程中,績效評估都是中心環節,地方政府組織管理也不例外,開展有效的績效評估,不僅是對過程的管理,也是提升政府管理水平的重要內容,對人民群眾的參與和合理訴求表達,都有積極的意義和作用;另外,績效評估也是整體管理過程中難度最大的一個階段,如何做到評估的有效性、實效性和針對性,就要求建立的評估體系具有科學性、完整性、客觀性和合理性,在構建過程中充分尊重地方政府實際,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充分考量區域的特殊性、獨立性和差異性。
(四)加大信息公開力度以提升地方政府組織績效管理透明度。一是建立政府工作信息公開化平臺。雖然我國地方政府組織一直積極致力于信息化建設和現代化方式,但是體制機制原因,基礎薄弱等相關制約,目前在公開內容、公開途徑和方式上,依然存在信息不對稱等不足,這種信息不對稱,也容易造成老百姓對政府行為的不理解,甚至給政府形象帶來負面影響。所以建立一種有效而嚴謹的政府信息公開平臺勢在必行。二是建立科學的信息處理系統。地方政府組織績效信息化建設為地方政府組織績效管理實現科學化、標準化、制度化的方向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和可行性途徑。
(五)加強績效評估機構建設和人才培養。一方面,基層政府要支持、鼓勵、促進評估機構的獨立、客觀、公平、公正地開展工作。要借助第三方的力量,積極培育和發展社會組織,從經費和人員上給予幫助、支持和扶持,盡可能減少利益關系,充分實現中介組織的專業性和獨立性。讓評估中介組織不斷成長和壯大,真正實現有專業能力和專業水平承擔起評估地方政府組織績效的工作,減少公共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要加強合作,在高校和社會機構中加大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和增加人才的數量。如在高等教育院校、社會中介組織、管理學會、研究機構中成立績效評估機構,其成員的構成充分考慮代表性和廣泛性,充分發揮專業評估和研究機構的智力支持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