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子敏
(河北傳媒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0)
2017年12月3日,央視推出一檔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一經上線立馬成為爆款綜藝,2018年12月9日,《國家寶藏》第二季再次上線,再一次獲得了收視和口碑的雙豐收。根據央視索福瑞的統計,《國家寶藏》收視率成績優秀,每期播出時收視率低也有0.368%,收視率排名最高時達到了全國第三名①。在各大網絡平臺上的播放量也是千萬的級別,豆瓣評分兩季分別為9.2和9.1②,好評如潮,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首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需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創造和延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國家寶藏》充分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和意義,通過大眾傳媒手段,創新綜藝節目形式,拉近國寶文物和普通大眾的距離,對于傳播優秀中華文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有著重要意義,滿足了文化建設的需求。
其次,泛娛樂的市場大環境對于優秀內容的渴求。近年國內綜藝節目市場火爆,其中也不乏佳作,帶動股股流量浪潮。但浪潮過后,快餐式的綜藝節目卷走注意力和資本利益,加重了泛娛樂化。雖有如《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等有深度的“慢綜藝”出現,也受到了受眾追捧,但占據的比例太少,滿足不了市場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制作精良的《國家寶藏》橫空出世,很好地為受眾解了渴。
再次,缺乏深度且過于娛樂化、快餐式的節目充斥眼球,給受眾帶來的審美疲勞,加重了受眾對于差異化內容的需求,《國家寶藏》緩解了受眾的審美疲勞,因此受到了受眾的歡迎。
最后,央視的渠道和資源和制作水平,以往就口碑良好,具有很強的公信力,受眾基礎廣闊。同時雖然市場中缺少優質的同類綜藝節目,但例如《國寶檔案》《尋寶》等節目,培養了很多潛在受眾,使得節目的播出有良好的關注度。
雖然市場的大環境給節目的成功增加了助力,但節目本身的創新更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國家寶藏》是一檔文博探索類節目,文物是必備元素,首先,九大博物館聯袂坐鎮,增加了節目的厚重感。其次,注重挖掘國寶文物在當代的傳承意義,挖掘對當代文化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實際價值。例如第一季故宮博物院的——石鼓,代表著中華文明多元文化版圖統一的文字傳承,是不同民族和地區之間的文化鏈接,對于在光電時代對漢字的傳承和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邀請明星來擔當國寶守護人的方式,演繹國寶的前世傳奇,更直觀地講述國寶的故事,提高受眾對于國寶文物的認知,獲得傳統文化的知識和教育。此外,不同于其他同類節目,例如《國寶檔案》,雖也有小劇場,但多利用剪影,還原度不高,《國家寶藏》則通過舞臺劇的方式演繹,更加直觀,有沖擊力。在演繹風格上,幽默諧趣,貼近生活,打破了文博節目的死板印象,可讀性更強。
借由文物鏈接的今生故事展現了傳統文化的發展傳承,也是編排上的創新之處,以往的很多文博節目僅是還原歷史,但沒體現當今時代的傳承,和當代社會的生活產生了距離,使得受眾產生疏離感,傳播效果就產生折扣。今生故事用紀實的手法,貼近生活,也更真實,引導力也更強。
首先,“九大博物館代表著華夏文明多元版圖的格局”,展示著特色鮮明的地區文化,九大博物館聯袂“觸電”體現了豐富的文化價值。其次,首次將博物館展現在受眾面前,讓博物館的商業價值涌現,吸引大量的觀眾去參觀。同時博物館推出的文創產品也受到了大家的青睞。
其次,邀請明星擔當“國寶守護人”,演繹國寶的前世傳奇,一方面注入娛樂元素,使節目更加活潑。另一方面,明星的演繹,直觀展示文物背景故事,讓觀眾對歷史文化有更深的了解。但對明星的選擇,都是有邏輯和思考的,他們都與國寶有著一定的緣分,如第一季云夢睡虎地秦簡的守護人撒貝寧是央視法制欄目主持人,而云夢睡虎地秦簡記載的就是秦朝的法律,這樣的細節把控讓舞臺劇更加有血有肉,讓觀眾感受更佳。
再次,《國家寶藏》利用各種藝術形式科技手段,展現文物的前世傳奇。不僅有舞臺劇,還有歌曲、民樂、兩宋歌舞劇等。運用科技手段如AI技術等,還原歷史場景,展現國寶風采,給觀眾帶來沉浸式享受,拉近觀眾與國寶的距離,讓觀眾能夠感受國寶的細節之美。在展示《千里江山圖》時,巨大的屏幕將畫卷徐徐展開,細節盡顯,視覺沖擊更大。第二季的宋金項飾的舞臺劇中,逼真的特效,將歷史原貌展現的更加真實,更具有震撼力。
最后是節目帶來的強烈儀式感,涂爾干認為儀式的功能在于提供共同體驗的瞬間,激發、增強或重塑個體成員的集體意識和認同,促成其在信仰、情感和意愿上的高度一致。《國家寶藏》對儀式感的建構體現在各環節,九大博物館的介紹,頒印信宣誓言,固定環節步驟推進節目,以及上下“上下五千年”的問答互動,都是對儀式感的層層構建強化,點燃受眾血脈深處的文化基因,增加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自信感,得到強大的傳播效果。
內容至上但渠道也使,節目的渠道創新多處體現:一是多屏互動,《國家寶藏》由央視制作播出,以往央視的節目少有臺網同步播出。今天,很多人習慣在移動端看節目,不涉及這些新的渠道,傳播效果就打折扣,損失商業價值。但打破壁壘,通過多渠道傳播,多屏互動,覆蓋面更廣,傳播效果更佳。二是通過多媒體渠道發布,電視加網絡、音頻加視頻、線上加線下組合出擊,彌補了傳統媒體的不足,受眾可以隨時隨地收看,打破時空界限,受眾更加便利。三是互動狂歡,層層營造的儀式感引起了受眾的互動和參與感。由受眾投票產生一件國寶進入特展的方式,讓受眾的參與感更強,主動權也更多,會增加滿足感和忠誠度。其次,央視綜藝頻道入駐了多個平臺,用年輕人的話語方式,積極地與用戶互動,打破了以往央視嚴肅死板的印象,使得大家更愿意親近節目。不僅鞏固受眾基礎,同時也讓受眾自發的為傳播和介紹節目
毫無疑問,《國家寶藏》的成功,帶來了很多啟示。首先,告訴我們只有善于從新的角度挖掘創新,從傳統文化中發力,才更有生命力和影響力。但也應注意及時更新升級,掌握龍頭,注重版權保護。其次是對于娛樂元素的把控,雖然娛樂元素給節目注入了一定的活力,但如果不能適度,可能也會使節目主旨產生偏差。最后是國寶本身歷史性的尊重,雖然前世傳奇是通過歷史合理的虛構,但要嚴格把關,不讓受眾對歷史認識產生偏差。
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蘊藏著豐厚寶藏,只有用心去創新和創造,才能守護國寶,守護中華文明。《國家寶藏》的成功不是終點,期望未來有更多優秀節目涌現。
注釋:
①數據來源:百度百科詞條《國家寶藏》中央視索福瑞收視數據,訪問時間2019年4月13日。
②數據來源:豆瓣《國家寶藏》兩季評分數據,訪問時間:2019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