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楠 湖北文理學院體育學院
文章主要以2008-2019年7月4日區間內,我國排舞領域文獻研究的現狀為研究對象。
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圖書館等媒介,查詢相關資料文獻。并且參加全國排舞廣場舞推廣中心歷年舉辦的排舞教練員/裁判員培訓等渠道,收集了有關排舞運動的文獻和相關書籍,為本文奠定理論基礎。
2.數理統計法
運用Excel2003 軟件,將查詢到的資料進行分類歸納整理,數據統計等,為論文的撰寫打下基礎。
3.對比分析法
對于排舞的相關文獻資料進行匯總統計,進行系統的分類歸納、將得到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并得出相關規律。
在研究過程中,以2019年7月4日為日期結點,在網上進行排舞相關領域進行檢索。以“排舞”的關鍵詞,共檢索到大致3 類、共351 篇文獻,主要為碩博、期刊以及會議論文論文為主。在本次檢索到的文獻中,以“排舞”為關鍵詞的期刊類論文數量最多,查到299 篇,碩士博士類的畢業論文有40 篇,會議論壇論文最少,有12 篇。三個方向分別占到85%、11%以及4%。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發表時間最早的一篇論文為2008年。
目前,“排舞”期刊論文已達351 篇,這個數字,一方面,代表著我國在排舞方面所取得的學術成就,另一方面,也表明排舞目前在我國的發展已經引起不少專家、學者等的重視,并正在進行著探索研究。由此可見,對于我國而言,排舞運動開展的比較樂觀,但是同時發現碩士類畢業論文只有11%的比例,說明“排舞”科研研究的水平層次相對還沒有發展到了一定的高度,需要我們繼續努力,更好的推動排舞運動在我國的發展。
在研究過程中,以2019年7月4日為日期結點,在網上進行排舞相關領域進行檢索。以“排舞”的關鍵詞,除去尚處于收稿過程中的2019年以外,可以明顯看出我國排舞理論研究成果量呈現2 大趨勢:2008-2015年呈逐年上升趨勢,2015-2018年文獻量有下降趨勢。2010年4月5日,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運動管理中心首次提出“大體操”的概念。即除了奧運會規定項目外,近些年來隨著“大體操”項目的不斷推廣與發展,國家體育總局也將排舞、啦啦操、健美操等項目列為比賽項目。對著對于排舞運動的宣傳力度,使更多的排舞愛好者參與排舞運動中來。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這一年中,我國排舞文獻量較2009年也有一個大幅的增長。
在2018-2019年間,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運動管理中心加大了對于“大體操”運動的推廣。同時,由于“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促使下,排舞運動更是在我國得到了大力的推廣與發展。相關科研上也有了很大的突破。且2015年以后排舞文獻量有下降趨勢,但從2018年以來排舞文獻略有增長的趨勢上,以及即將舉辦的2019年“第二屆全國排舞/廣場舞理論科學論文報告會”的情況來看,2019年我國排舞的研究成果將會繼續得到發展。這一現象充分說明了在排舞的推廣過程中,政策指引的重要性。
通過對2008年以來,所有以“排舞”為關鍵詞搜索到的文獻的第1 作者單位所在地區進行統計。截止2019年7月4日,我國有關“排舞”的研究成果中,共涉及22 個省,4 個直轄市、3 個自治區。這一結果說明了排舞研究工作者在我國覆蓋面非常廣泛,也反映了排舞項目的理論學習和研究在我國遍地開花的一個良好現狀。由圖可知,華東地區(江蘇、山東、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文獻發表量較多,除福建(6 篇)外,其他地區發表量均在10 篇以上,研究現狀較好;西南及中南地區次之,除四川及廣東外,其它地區發表量較少,甚至多個地區呈個位數;西北、華北以及東北地區相對落后,尤其西北部分地區1 篇文獻也未發表。即就文獻研究來看,中東部地區相對發展較好,北部地區相對較為薄弱。
另一方面,從發表量較多的地區來看,可總結出以下幾點:
1.賽事不僅是推動排舞運動發展的手段之一,更是推動排舞理論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如排名第一的四川,提及四川,不難想到,2011 隨著國家體育總局對于排舞運動的支持,排舞運動推廣中心隨之成立,加大了我國的排舞運動開展的推廣力度,各項比賽以及推廣活動參與的地區和人數也越來越多。
2.各類交流展示活動是促進文獻量提升的第二把火?!叭窠∩怼迸c“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以及全國排舞運動推廣中心承辦的“舞動中國·排舞聯賽總決賽”等一系列排舞活動的開展,一大批排舞運動的參與者參加了進來。一些學校、機關、企業、社區等也紛紛組織隊伍參加了一些列的比賽。這些活動的開展,說明了排舞運動與其他項目相比,更具有廣泛的健身性與娛樂性。排舞運動開展對于基層社區以及山區地區的開展也越來越多,而這些由政府主導的大型交流展示活動,也大大促進了排舞在四川、浙江等地的發展,成為促進排舞文獻量提升的第二把火。
3.“陽光排舞進校園”活動有效助力文獻量的提升。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也為了更好的開展與推廣排舞運動,全國排舞運動推廣中心于2014年1月1日發起了“陽光排舞進校園”的系列活動,借此在全國各地校園進行排舞推廣。2015年12月11日“陽光排舞進校園”展示會在成都市金牛實驗中學舉辦,并為成都金牛實驗中學、成都高新實驗中學、成都天府新區合江小學等授予“陽光排舞進校園”實驗學校榮譽稱號。而這一活動的開展,也是大大助力了排舞在四川、江蘇以及山東等地的文獻研究。
在檢索文獻的過程中發現,從2008年至今,我們可以將排舞運動的文獻大致分為兩個方面,劃分依據主要是根據其研究的理論性或者是現實價值等。第一類主要是偏向于純理論類的論文,其中與發展現狀與推廣策略性論文最多,有67 篇、可行性/必要性(54 篇)、現狀(35篇)、生理與心理(34 篇)、文化建設(24篇)、價值/作用/意義(23 篇)、理論研究(5 篇)、阻礙因素(4 篇)、規則(1 篇)等方面的研究,共計243 篇;第二類為應用研究類文獻,其內容主要包括課程與教學(41 篇)、難美項目對比(34 篇)、編排(17 篇)、技術(8 篇)、訓練(5 篇)、賽事(2 篇)、排舞運動的人才選拔與培養有1 篇。在文獻的數量上我們可以發現,在檢索到的文獻研究中,對于“排舞”專門研究要遠超于第2 類研究,因此也可以發現在應用類研究生相對較弱。
1.理論類研究內容分析
將“排舞”作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后發現,“發展與推廣”、“可行性/必要性”、“課程與教學”等文獻最多,排在前三名。也說明了目前我國排舞運動的發展正處于推廣與發展中。同時在校園的推廣也在大力進行,從“課程與教學”相關的論文里可以體現。這是由于排舞運動自身的屬性決定的,因為這一階段,排舞運動在我國的發展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不論是在學校、社區、還是俱樂部等途徑的開展都有了一定的成效,這樣對于排舞運動的相關研究也就多了起來。為了加大排舞的推廣,提高排舞運動的普及程度,我們就要不斷的從排舞運動的開展中發現問題,并且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針對于一些不利于排舞運動開展的因素,必須要進行研究并且解決,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清晰的知道排舞運動的發展方向。同時,不斷的進行研究不僅可以總結其相關內容發展的利弊,也可以有效地指導排舞的發展,故而,在排舞在我國發展的初期,學者對于排舞的相關現狀研究也是相對較多并且必不可少的。截止目前為止,對于排舞的現狀研究共計35 篇。這個數量也是比較靠前的,相對來講也是比較合理的。
2.應用類研究內容分析
在第2 類研究內容中,對于“課程與教學”為關鍵詞的文獻可以查到41 篇,在相關文獻中這個數量占到了很高的比例,也說明了排舞目前在校園的開展得到了很好的成效。因為大部分作者的單位都是來自于校園,作者將自己的時間與理論相結合開展研究。而這一發表量的結果,也反映出目前排舞在我國校園范圍內有序開展的現狀。學者除了從排舞項目自身特點進行“課程與教學”的研究外,也從其他方面例如相關類型的項目中進行研究,同時將排舞運動與其他“難美項目對比”,如啦啦操、健美操、健身舞等。學者通過自身的教學或者是練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從項目的技術動作、教學方法、訓練手段等幾個方面進行。通過對于排舞運動的編排、訓練、指導等幾個方面的研究,提出自己的觀點,對于推動排舞運動的不斷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使得排舞運動的發展不斷的科學化和規范化。而目前關于“選材和人才培養”的相關研究僅有1 篇,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研究的短板,有待隨著排舞在校園的進一步發展的過程中,進行改善和提高,為排舞發展培養新生力量。
通過研究后可以發現目前我國的“排舞”研究的相關文獻主要是以期刊類論文為主,缺乏碩博論文的研究,整體研究水平還不太高,但整體呈逐年增多趨勢。我國文獻研究第一作者單位地區分布不均衡,就發表量來看,中東部地區相對發展較好,北部地區相對較為薄弱。賽事不僅是推動排舞運動發展的手段之一,更是推動排舞理論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各類交流展示活動是促進文獻量提升的第二把火。自2008年以來,我國有關排舞“賽事”、“規則”、“選材與人才培養”等方面的研究目前為我國排舞文獻研究的薄弱環節;“損傷與預防”、“市場”等相關內容的研究目前依舊處于空白,需引起有關專家及學者研究過程中的重視。